无锡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大会专题

借助春晚IP,提升城市热度

守护江南文脉 打造文化强市

发布时间:2025-01-13      来源: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1月8日18:20,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大型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无锡篇”。开篇即点明了无锡的地理特点:北倚长江,南临太湖,千年运河穿城而过。在无锡,穿城而过的运河、奔腾入海的长江、烟波浩渺的太湖,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脉动。如今,运河之畔、长江岸边、太湖沿线,每天都在上演着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而总台春晚分会场的落地,也给无锡文旅融合带来新机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工商文化、创业文化及运河文化、园林文化、霞客文化、东坡文化等”,经济增长为文化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文化繁荣则为经济发展注入丰富的人文内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发达的经济社会基础,正努力形成文化与经济互动融合的增长模式,突出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增长,积极探索人文经济学的无锡实践样本。

  文化更需融入城市生活

  薛家花园内,身着古装的演员们出现在假山廊桥上,园林成为舞台,风声水声和虫鸣鸟语也加入伴奏,游客从观景变成入景。我市努力做好“融合”和“赋能”文章,加强文化与城市、经济的融合与协调发展。

  人文经济学倡导的是一种以人的福祉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与无锡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依托无锡丰富的人文资源,加强与地方特色品牌的融合,让人们既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又能看到城市和时代的发展。”市人大代表黄茗磬介绍,就拿无锡新华书店的转型发展来说,书店正努力由“单一阅读”向“文旅融合”转变。2024年,书店开发了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文化体验等一系列凤凰研学产品,全年共计开展百余场研学活动,吸引了1500多人次参与,在书店收获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更让人们深度参与了城市的文化发展。

  场外连线

  用文化雕塑城市形象

  李萌 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

  在当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背景下,各个城市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塑造和提升城市的软实力。无锡应该挖掘和展示什么,去雕塑更具特色的城市形象?一是年轻态,我们很多厚重的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触达各类人群,不论是“银发”人群、职场人群,还是数字游民、在校学生,要有年轻态的呈现。二是向“新”力,在文化旅游领域怎么来体现新质生产力?可以让数字化、智能化,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化服务,甚至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成果,在文旅消费、服务场景中使用落地,达到“创新消费场景,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三是国际化,无锡本身具有非常好的国际化基础,借这一次面向全球的传播推广机会,利用好签证政策等开放契机,把国际范的东西体现出来;还有就是要有烟火气,城市场景不仅要让人感觉到颜值很高,最终要落在人的温暖、温馨的日常生活中。

  利用好“园林文化”

  朱蓉 江南大学教授、博导

  本次春晚无锡分会场,两处在无锡园林,建议可以通过本次活动,未来更好利用无锡城市自有的“园林文化”资源与品牌。从古典江南名园寄畅园,到近代太湖园林群开启中国近代休闲旅游的灿烂起点,再到现代陆续建造的无锡各大植物专类园,当代的城市开放式高品质公园,都是一脉相承的,无锡的城市园林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山水的生态宜居和谐关系与理想人居环境范式。未来可以用“公园+”的理念,充分挖掘无锡园林的多元功能与综合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商业价值等),积极探索商业型公园、公园型商业,植入引导当代城市生活美学,产生沉浸式效益,特别关注青年需求,打造全龄友好空间。

  热点聚焦

  ●非遗活力

  “看春晚”“去旅行”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无锡作为春晚分会场,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曝光,使无锡这座江南水乡名城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无锡精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红育希望通过春晚的舞台,让无锡非遗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将有助于推动无锡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她建议充分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加强无锡非遗的网络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红、明星与非遗的联动,进一步推广无锡文旅资源,让无锡多出几个网红非遗大师。

  ●世界音乐之都

  无锡乐脉悠长、英才荟萃,是“民乐之乡”“中国二胡之乡”。复旦大学教授潘霁认为,无锡要打造“世界音乐之都”,最重要的是讲好无锡人生活中的音乐故事,让更多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与美好的声音产生连接,让不同城市和国家之间的青少年因为音乐而产生连接,从而激发起不同人群经由音乐的交流碰撞。他进一步表示,无锡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展现多地青年共同演绎一首歌的生动故事,像《无锡旅情》这样曾经流行海外的音乐,完全可以再度流行起来。

  ●博物馆经济

  无锡博物馆之城、书画之乡、数字影都加速从概念走向场景。无锡正在通过“博物馆城”的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年,无锡的博物馆在业内的影响力逐步显现,但与那些运作成功的网红博物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市人大代表殷洪认为,博物馆要勇于突破传统,在发挥好社教和文化传播功能的同时,要深入发掘藏品价值,着力打造彰显地域特色的博物馆IP,同时,借助新兴的谷子经济,催生漫画、动画、游戏等IP衍生品。

  锡报微评

  以文化为笔,绘就无锡城市标识新画卷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无锡的文化底蕴之深厚,从吴文化、运河文化、江南文化到东坡文化等地域文化标识中可见一斑,而将这些文化标识通过主题活动、文创产品开发等方式进行传播和深化,让文化不仅停留在书本和宣传册上,更要融入人们的游览和体验中。这种将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方式,无疑能够让无锡的文化标识更加鲜活、更具吸引力。

  文化与城市融合协调发展,是提升城市文化标识的关键。比如,结合古运河景致,用民乐、舞蹈以及实景演绎的方式,让游客从观景变为入景,这种创新的文化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将城市雕塑、艺术、字画融入城市更新的过程,将文化融入城市肌理,无锡也因此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而无锡成为2025年总台春晚分会场,以及“世界音乐之都”的打造,都为提升城市文化标识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推动文化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是提升城市文化标识的有力支撑。无锡的规上文化企业已达千余家,形成了以影视制作、动漫游戏、非遗文创、乐器生产等为重点的文化出口产业集群,资产总计超2500亿元。重视数字娱乐、创意设计、网络直播、虚拟现实等新型文化业态的建议,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些举措不仅能够为无锡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够让无锡的文化标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韩玲、张月、黄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