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锡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5年1月11日在无锡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赵 鞠
发布时间:2025-01-22 来源: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第一部分 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坚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治理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预算工作目标,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10.1亿元;加上上级补助等694.1亿元,收入总计1904.2亿元。支出完成1341.5亿元,加上上解上级等支出562.7亿元,支出总计1904.2亿元。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99.3亿元,加上上级补助等715.3亿元,收入总计1514.6亿元。支出完成706.2亿元,加上上解上级等支出573.8亿元,年终结转234.6亿元。
3.全市(宜兴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全市(宜兴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总计均为23亿元。
4.全市社保基金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16.4亿元,支出完成413.1亿元,需动用历年结余0.7亿元,当年收支结余4亿元。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1.8亿元,加上上级补助等577.1亿元,收入总计688.9亿元。支出245.5亿元,加上上解上级等支出443.4亿元,支出总计688.9亿元。
2.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4.8亿元,加上上级补助等426.4亿元,收入总计571.2亿元。支出完成99.6亿元,加上上解上级等支出419.2亿元,年终结转52.4亿元。
3.社保基金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56.3亿元,支出完成354.8亿元,当年收支结余1.5亿元。
二、重点领域保障情况
一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聚力支持“两重”“两新”。全市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48.7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交通等“两重”项目,推动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和汽车、绿色节能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统筹资金兑现制造业贷款贴息项目19个,贴息总额占全省的12.4%。支持激发消费活力。全市联动发放消费券8000万元,市级叠加发放“惠享无锡”消费补贴近5000万元,支持办好太湖购物节、“乐游无锡”等促消费活动,惠及商贸企业约2500家、近30万市民。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市级统筹拨付72亿元,有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市级落实10亿元,支持各地稳增长促项目。支持外贸外资质效提升。市级拨付1.3亿元,支持外资项目引进和外资总部培育,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和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江阴港发展和铁路中欧班列运行,拓展民航国际货运航线扶持范围,持续推进稳外资稳外贸。
二是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市级拨付16亿元,支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东南大学微纳加工测试公共平台、无锡产研院和深海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点在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提升产业能级。市级拨付12.4亿元,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465”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发展,支持数字化转型,推进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市级落实4亿元,支持实施“强智聚才”工程,推进丁荣军领军院士团队等重大人才引进项目,支持引进大学生10万人、高层次人才1万人。
三是支持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就业创业。市级拨付2亿元,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市区发放稳岗返还补贴资金4.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8.8万家次。我市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获中央补助资金1亿元。支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市级拨付1.6亿元,支持深入实施“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行动等,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托育机构发展。支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级拨付36.5亿元,支持各阶段教育优质发展,提高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支持特殊学校、专门学校建设,支持无锡学院等高校发展。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市级拨付20.6亿元,推进江大附院烧伤楼、二院急诊楼等项目建设,推动建成省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推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支持织牢社会保障网。市级拨付28.7亿元,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等政策,惠及市区低保和特困对象近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基本实现全覆盖。支持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市级拨付6.2亿元,支持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文化惠民活动,推进无锡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推动实施“百匠千品”非遗传承创新工程;支持体育场馆低免开放和公共室外健身场地建设,办好“跃动锡城”体育消费季和“无锡杯”足篮球等品牌赛事。
四是支持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市级拨付5.3亿元,支持新建百亩以上连片高标准农田10.3万亩、市属蔬菜基地0.93万亩,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推动全市83个重点村完成“百村提优百村帮促”年度目标。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市级统筹拨付48.9亿元,支持宜马快速通道、凤翔快速路北延等建成通车,312国道凤翔至广石段、环太湖高速一期开工建设,推进交通互联互通。支持住房保障。市级拨付4.1亿元,市区老旧小区改造496万平方米,加装电梯项目竣工424部。支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级拨付13亿元,支持生态修复与应急清淤、蓝藻防控打捞等太湖治理工程,推进大气精细化管控减排、水环境监测、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等项目,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生态补偿项目。
五是支持维护安全和稳定。支持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市级拨付3.7亿元,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支持防汛防台和道桥安全隐患整治、消防安全能力提升等工作。支持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市级拨付6.9亿元,支持平安无锡建设,推进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保障社区巡防保安经费、专职网格员经费,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安全和稳定。
第二部分 2025年预算草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突出保障重点,提升保障能力。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发挥绩效评价、财会监督和投资评审等推动作用,强化人大审查等结果运用,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二、2025年预算草案
(一)全市预算汇编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完成1234亿元,加上上级补助等收入578.8亿元,收入总计1812.8亿元。预算支出1332.8亿元,加上上解上级等支出480亿元,支出总计1812.8亿元。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37亿元,加上上级补助等收入285.5亿元,收入总计1022.5亿元。预算支出699.4亿元,加上调出资金等支出323.1亿元,支出总计1022.5亿元。
3.全市(宜兴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全市(宜兴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总计均为20.6亿元。
4.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支
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429.9亿元,支出426.2亿元,当年收支结余3.7亿元。
(二)市级预算草案
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亿元,加上上级补助等517.4亿元,收入总计624.4亿元。预算支出265.2亿元,加上上解上级等支出共359.2亿元,支出总计624.4亿元。
2.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5.3亿元,加上下级上解等收入58.4亿元,收入总计123.7亿元。预算支出115.4亿元,年终结转8.3亿元。
3.社保基金预算收支
社保基金预算收入366.2亿元,支出365.8亿元,当年收支结余0.4亿元。
第三部分 2025年市级预算保障重点
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减税降费、“两重”“两新”、制造业贷款贴息等一揽子稳经济存量和增量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性资金,在优化支出结构的基础上适度加大支出规模,支持促消费、稳外资稳外贸,支持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
一是支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拟安排23.2亿元支持建设高水平科技强市,支持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和概念验证中心、中试服务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建设,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市产研院改革发展和新研机构、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场景创新应用;支持重点在锡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上与产业紧密衔接,支持引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拟安排20.2亿元支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发展,推进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地标产业和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支持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和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推进数字产业示范培育、数字化转型重点场景建设和数字算力发展应用;支持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是支持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市级统筹落实106亿元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区域影响力。支持交通体系建设,重点保障锡太高速、沪武高速扩建等跨区域交通“四路共建”、地铁4号线二期和5号线、6号线、锡宜S2线等轨道交通多线并进,落实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运营补贴。支持提升宜居水平,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支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和“百村提优百村帮促”行动,发挥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的金融协同支农作用。
三是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完善居家养老、惠老助餐等服务体系,支持促进生育政策和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支持健全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六大工程,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支持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无锡学院等高校建设;支持公共卫生中心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支持健全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惠民工程;支持非遗传承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支持办好无锡杯足篮球赛、十四届市运会等赛事。
四是支持更大力度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拟安排25.1亿元,落实国家、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要求,推进建设美丽无锡。支持太湖综合治理“1+9”行动,推进太湖生态清淤、主要入湖河流综合治理、新一轮河道疏浚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支持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生态空间管控、生态系统修复、生态保护补偿等生态治理重点工作,推进国土空间绿化、重点湿地保护修复等项目建设。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推进“无废城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治理,支持主城区污水处理工程、生活垃圾转运站等项目建设。
五是支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拟安排11.6亿元,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支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支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支持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保障防洪防涝、隐患整治、救援器材装备配置等项目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支持粮食安全保障和应急物资储备,推进食药品等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支持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无锡,支持市县镇三级网格化建设和社区治理重点工作,支持发展新质公安战斗力,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