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五届人大会议 »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 代表访谈 » 正文

家门口的公共服务如何更给力

时间:2013-01-10 [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市以“把公共服务送到家”为目标,通过构建“一平台三机制”,着力在全市社区推广扁平化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了“走进一扇门、办妥百样事”,得到市民群众高度认可。
  随着百姓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对送到家门口的公共服务也有更多新期盼。如何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今年“两会”期间,记者与社区居民、代表委员、政府官员广泛交流,探寻服务升级的有效路径。

  【现状】88项公共服务“下沉”到社区
  目前,我市依托城市社区事务工作站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将下沉到社区的24类、88项行政事务统一交由社工站办理。在各社工站全面实施了“一人多岗、一专多能”,通过建立“AB岗”,实行错时工作制、节假日值班制、预约服务制、一门受理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实现社区工作人员“岗位相互兼容,人员相互补位,工作相互协调”,让居民“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成为现实。
  【民声】百姓想“扩容”社区要“减负”
  崇安区上马墩街道居民冯丽萍说,现在虽然比过去办事方便多了,但仍然有些事情无法在社区工作站办妥,比如碰到遗产继承、财产分割而需要办理公证时,就要在公证处和相关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希望今后能够把更多的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北塘区北大街街道凤宾家园小区的居民则提出,社区里面的宠物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矛盾不少,相关部门应该把宠物的登记、防疫、管理等事务也“下沉”到社区,就近为百姓提供相关服务。
  百姓希望锦上添花,而社区干部盼得更多的,则是如何“减负提效”。靖海社区党总支书记倪锡云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以有限的人力要应
  付上级几十个部门布置的工作,往往力不从心。她给记者算了一本账:靖海社区9名社区干部,2012年必须填写的各类台账竟有93本!除了各种繁杂事务,社区干部们还希望进一步理顺机制,真正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南尖社区干部许幼华表示,现在很多公共服务下放到了社区,但是相应的权力并未下放,比如她现在负责食品安全监督,但对无证摊贩却无权管理,“去了人家摊贩也不理”。
  【回应】提升服务要“给权给钱”
  公共服务“进村入巷”过程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是这次“两会”上人大代表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市人大代表、北塘区山北街道办事处主任徐艳萍说,现在社区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化”趋向,造成社区干部负担越来越重,这种现象值得政府高度重视。她建议事权转移,权随责走,希望政府部门能改变以往行政指挥为主导的传统模式,在工作“下沉”社区时,赋予社区一定的事务处置权。
  在“放权”的同时,还要“输血”。来自堰桥街道王家庄社区的市人大代表沈建伟建议,政府部门要将更多人力、财力投向社区,做到责权利相互配套;除加大财政投入外,建议通过发动社会捐赠、引导辖区单位参与共建等形式,进一步拓宽社区资金来源渠道,从而推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挥戈)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