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建议
时间:2013-01-31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从水污染防治走向综合整治;让无锡成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好家园。”推进垃圾分类与处理,是保护资源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无锡在“十二五”乃至今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目前无锡市区人均日产垃圾量约为0.8—1千克,日产生活垃圾量约为3000吨,年排放总量近110万吨。这些垃圾大部分被填埋,部分被焚烧,只有少量被回收后资源化利用。实际上,填埋了,不仅填埋场已不堪重负,而且还将产生地下污染;烧掉了,由于垃圾未分类,焚烧后也将产生异味甚至有毒气体。其实,垃圾并非无用,仅仅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城市矿山”,是“静脉产业”。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先行一步的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刚实施十几年的韩国、台湾地区等后起之秀,通过垃圾分类收集,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实现了垃圾大大减量,更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以台湾新北市为例,通过大力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仅仅几年时间,城市垃圾日排放量从2004年到2010减量63.6%,资源回收率2010年达到46.07%;日本的垃圾资源回收率更是超过70%,由此日本在许多领域已变成资源大国。
从2000年起,我市就着手开始推进垃圾分类收集,进入“十二五”以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有20多个小区试点垃圾分类,尤其是新区新安街道、滨湖区美湖社区等已取得了可喜的工作进展。但总体情况仍不尽如人意。目前,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大、深入不够、形式单一,市民对垃圾分类一知半解,普遍缺乏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参与度不高;推进工作的软件管理环节薄弱,无论是城区街头配置的分类垃圾桶,还是部分试点小区的新型垃圾收集箱,虽然硬件设施正在逐步到位,但作为软件的后续跟踪监督管理还远远未跟上;垃圾中转、收集、处理等后续配套不到位,即使部分居民投放时分类了,但转运时又混合运输,出现“先分后混”的尴尬局面,垃圾资源回收无序,主要靠社会拾荒者来维系,“静脉产业”培育不够,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缺乏。
无锡资源匮乏,环境承载能力更弱,要建设“两型社会”,加快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一是要定政策。全市各级政府要把垃圾分类收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确定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研究线路图和时间表,制定全方位的垃圾分类、收集计划和分类运输、处理办法,细化分类标准,对垃圾分类收集做出明显、明确的垃圾类型标志和解释。制定出台有关垃圾分类管理的行政规章,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各环节的有效监管,加快研究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的收费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从量收费。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经费投入,将相关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二是要定机构。要健全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施方案,开展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社会合力。三是要抓典型。对正在开展的居民小区分类试点工作,要加大重视程度和协调力度,推动取得更大成效,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要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和社区成为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主力军,逐渐将垃圾分类收集作为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区和优秀市民学校的硬性条件,从而加大这项工作的强制执行力。在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完善后,逐步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二、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发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重要意义的认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手段和报刊、杂志、板报、墙报等传统宣传渠道,制作宣传手册、公益广告、动漫图画、甚至游戏软件等宣传产品,通过电视访谈、组织市民参观、政府部门与市民对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以及有关垃圾分类的科普知识,让广大市民知晓为什么分类、分几类、怎么分类。另一方面要抓好政府先行,要将学校、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宣传的主要场所,形成“从我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从垃圾分类做起,人人都是环保卫士”的社会共识和良好氛围,培养建立一支垃圾分类指导员、环保志愿者队伍,发挥骨干引导作用。推行“绿色采购”、“绿色办公”,倡导全社会减少浪费、使用再生产品等绿色生活方式。市民中心集中办公为市级机关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提供了良好契机,市民中心各部门要率先行动起来,将分类处理活动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市树立典范,增强宣传活动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要扎实抓好收集环节。一是要抓分类投放。在借鉴外地经验,总结本地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垃圾分类收集,统一添置收集标准容器,统一张贴标识和颜色,明确各参与单位职责分工,配备专门管理人员,组织志愿者活动,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业务素质。二是要抓好分类清运。要针对各类垃圾添置清运车辆及配备设备。可回收垃圾由环卫部门在指定点收集,回收后统一由指定的收购站处理;厨余垃圾要采用去压缩式收集和密闭式运输,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有害垃圾由环卫专业人员收集后,清运到制定场所填埋或焚烧。三是抓好分类处理。加快建设完善垃圾分类相关终端处理设施,可回收废物纳入全市资源回收系统综合利用,餐饮业泔水与食品加工有机废物和部分有机垃圾送堆肥厂资源化利用,其余可焚烧生活垃圾送至垃圾发电厂焚烧发电。针对电子废弃物、医疗废物、废办公设备、荧光灯管、废塑料复合树脂、建筑废物等各类特种垃圾,抓紧启动建设专业处理项目,提高垃圾处理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装备水平,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体系。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现有技术装备,提高处理水平,更多邀请公众参与,大力提高工作透明度,各类排放数据实时准确公开,逐步减少公众对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的抵触情绪,更多争取社会支持和理解。
四、要建立完善市场机制。要加快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技术先进,符合安全、卫生、环保条件的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按照市场机制要求,打破现有的废品回收站点和环卫部门各自分头运营和管理的格局,创新体制机制,将之有机结合,实行企业经营模式,通过专项补助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等方式成立垃圾处理公司,建立垃圾处理的循环系统,形成垃圾回收与处理的产、供、销“一条龙”机制。对具有处理能力、符合环保要求、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发放经营许可证,让它们在承担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同时,给予经营特许权和税费优惠、电价补贴、行政划拨用地等倾斜政策,从而扶持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垃圾产业,促进我市垃圾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