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六届人大会议 >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大会报告

关于无锡市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 2017年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7年2月14日在无锡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高圣华

来源: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时间:2017-02-22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有关决议精神,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16年全市财政运行状况总体良好,财政收入组织扎实有效,“营改增”扩围顺利实施,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全口径预算管理框架基本形成,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作用逐步显现,较好完成了市人大确定的预算工作目标。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2.4%,增长5.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67.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6%,增长5.6%。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总收入完成177.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1.9%。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总支出完成14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4.3%。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完成3.2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完成3.2亿元,预算收支均基本完成年度预算的100%,收支保持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完成325.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6%;市区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完成293.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9.3%。
  (五)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努力稳增长,多措并举加强财源建设。支持实体经济降本减负,全面落实国家关于“营改增”扩围、小微企业减免税和市委、市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培育经济发展后劲,“以当前的减赢得未来的增”。积极应对实体经济中低速增长和“营改增”扩围减税影响,统筹把握实体经济税收、涉房涉地税收、地方非税收入的实际情况,强化财税协作、市区联动,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6年,全市“营改增”预计为企业减负55亿元左右;降低社保缴费基数和费率、实施援企稳岗等补贴,预计为企业减负逾56亿元;暂停防洪保安资金征收、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为企业减负13亿元;降低工商企业水价成本,预计为企业节省支出2亿元以上。
  2、发力供给侧,创新方式支持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构筑完善“1+N”现代产业扶持政策体系,重点支持全市重大项目投资、企业技术改造、科技研发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2016年市本级扶持项目1434个、惠及企业962家;引导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7家;发挥科技风险补偿资金和小微企业创业贷作用,努力降低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惠及企业1100多家。积极探索专项资金基金化运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引导作用。2016年采取省、市、区三级财政联动方式,与浦发银行总行发起设立了150亿元规模的政府股权投资母基金,合作设立9个基金、总规模近400亿元。综合运用股权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信保基金放大等财政政策工具,在带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集聚的同时,促进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创新。首届无锡太湖基金产业投资峰会成功召开,现场签约7个基金、23个投资项目,资金总规模达280.9亿元。
  3、大力补短板,突出重点促进民生改善。坚持民生财政的建设方向,进一步加大民生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努力促进民生持续改善,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发展改革成果。2016年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8%,体现了树标杆与补短板相结合、经常性支出提标准与资本性投入保重点相结合的鲜明特点,既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持续竞争力,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当期获得感。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积极支持民生事业提标扩面,加大就业创业、帮困扶贫、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投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统筹当前财力和存量资金等来源,大力支持城市交通建设、居住条件改善、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落实补贴资金积极支持公共交通发展和保障市民公交和地铁出行的需要,建立地铁1-3号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担共享机制,全力支持垃圾终端处置、大气污染防治、太湖水治理、生态补偿、河道和黑臭水体整治等项目建设;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先导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水利现代化建设,大力支持旧住宅区整治和城中村改造。
  4、倾力防风险,降本减负加强债务管理。严控总量,规范增量,实施债务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全市科学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中。盘活存量,降低成本,全市积极争取省厅地方政府置换债券,有效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拓宽流量,创新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平台公司海外发债等方式落实项目资金,2016年无锡古庄生态农业科技园等3个项目已经落地实施,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
  5、着力推改革,攻坚克难提升治理能力。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认真分析测算“营改增”改革对我市财政收入和可用财力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案,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研究明确区划调整后梁溪区、新吴区财政体制和对梁溪区的过渡期财政扶持方案,促进全市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四本预算的有效衔接和统筹安排,出台全口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支出进度考核办法、预决算公开实施办法,不断构筑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盘活政府资产资源,政府购买服务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全市服务类项目采购规模的比重较上年大幅提升。试编政府资产报告,加强事业单位投资收益管理,全市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资产盘活处置和拆迁安置房有序上市交易。
  二、2017年预算草案(一)2017年预算安排的总体要求
  2017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确定的2017年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两聚一高”,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全力支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力增效助推“产业强市”战略,在促进现代产业发展基础上厚植财源后劲,在加大城市建设保障力度基础上增强城市竞争力;努力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促进富民增收、民生改善奠定财力基础;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预钱”与“预事”相统一、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财税改革与其他改革相协调,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提供更加有力的财政支撑。
  (二)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919亿元左右,增幅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930亿元左右,增幅7.2%左右,当年预算支出通过省市区结算财力和调入资金统筹保障。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7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安排89.2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8.4亿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17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4.1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4.1亿元。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17年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安排422.9亿元,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15.9亿元。
  三、完成2017年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一)做好“五篇文章”,谋划新形势下财源建设新举措围绕财税收入增长预期目标,着重做好财政体制优化统筹、对上争取、发展增效、合理举债、改革创新等稳定财源增长的“五篇文章”。一是加强财政体制优化统筹,积极对接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省新一轮财政体制调整和国家税制改革,科学谋划和组织2017年财税收入,研究完善区域统筹发展的财政体制。二是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关注和对接中央和省关于高新技术、科技创新、技改奖补、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领域的改革,积极争取有利于我市发展的政策举措落地。三是落实发展增效,继续实施减税、清费、降负政策,持续完善现代产业政策,支持以更有质量的发展来涵养税源、厚植税基。四是坚持合理举债,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巩固和扩大有效投资的带动效应。五是深化改革创新,构建完善综合治税机制,将市场研判、税源监测、政策帮扶结合起来,建立完善有机衔接、行之有效的联动机制。
  (二)转变“两种思路”,确保全口径财政收支综合平衡切实转变思路,将理财视野从关注收入端转向收支两端,从增量端转向增量存量两端。一方面,紧盯全口径收入各来源渠道,坚持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盘活各类资金、资产、资源,提高政府资产收益贡献度。国有资产围绕“摸清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流量”,挖掘国有资产有效利用的潜力,加快行政事业闲置资产的盘活、变现,逐步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征缴比例,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监管。另一方面,根据全口径支出的特点,完善分类保障政策,压缩一般性支出,去除低效无效支出。通过发展类提绩效、城维类补短板、建设类保重点等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力度保民生、补短板。硬化预算约束,加强支出进度管理,清理盘活存量资金,探索加强资金统筹,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益。
  (三)坚持“聚力聚焦”,加力增效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下大力气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有更强的获得感。一是进一步“聚力创新”,加大力度支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二是进一步“聚焦富民”,实施更加积极的社会救助、就业创业、精准扶贫、棚户区改造等民生保障政策,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医疗水平、居家养老、公共文化、全民健身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实现“止血”休养,围绕降成本、补短板和扩投资、优供给,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去的有效、降的到位、补的更实,增强实体经济活力。四是增强“造血”功能,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大精准扶持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四)着眼“标本兼治”,构建长效治理机制化解债务风险
  进一步完善债务审批、风险预警等管理举措,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应急预案。一是积极对上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和新增债券额度,探索以公开市场发行债券、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二是依法厘清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等企业债务边界,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和融资,坚决防止平台债务风险向财政转移。三是积极推动债务管理从风险应对转向长效治理,在继续做好债券置换、降本减负“治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资产负债两端发力,研究债务风险化解的“治本”之策。
  (五)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当前财政治理的重大难题
  围绕财税改革方向,在财政体制机制再造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不断提高财政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探索推动财政资金从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结合推进项目库建设,加强对当前支出、潜在负担、未来需求的统筹谋划,着力构建跨年度的预算平衡机制。二是深化专项资金实质性改革,建立以“因素法”为核心的一般转移支付制度,实行以“招投标法”为核心的项目资金竞争性分配制度,实现以“一个部门一个专项”为目标的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制度。三是研究完善转移支付资金分类管理和统筹使用办法,试点转移支付资金提前下达的管理模式,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支出绩效。四是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创新产品、绿色产品和中小企业等支持力度,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五是认真落实人大政协评议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在绩效管理、转移支付、依法行政、共享服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促进财政治理的规范、透明和高效。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