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六届人大会议 >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代表访谈

抱湖枕江,同心擦亮生态底色

来源: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时间:2019-01-24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伴随产业强市的铿锵脚步,无锡生态环境正向“绿色”进发。
  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初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产业结构的调轻、调绿,让无锡这座城的生态“底色”愈加浓厚。
  展望未来,抱湖枕江是无锡的自然禀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家底。市两会上,代表们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生态底色,纷纷建言献策。

  锐观察  
  市两会召开期间,太湖治理传来好消息。昨天,省太湖水污染治理检查考核组来到我市,对2018年度无锡太湖治理工作展开“全面体检”。治太十一年间,整个太湖流域人口增加了2000万、GDP 是原来的3倍,太湖水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一年比一年好”的目标,无锡也从过去太湖水域的“后进”不断追赶,成为好于全太湖平均的“优等生”。
  治水,始终是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紧抓不放的重点工作。未来,太湖治理该如何继续向着“引领”奋进?市两会上,代表前来支招。

  全流域发力,治理迎来新机遇

  太湖是无锡人的母亲湖,更是长三角地区的一颗靓丽明珠,太湖治理离不开全流域的共同发力。市人大代表刘赛洪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宜兴地处流域的下游、太湖的上游,无锡市13条入湖河道中9条在宜兴,而位于宜兴北部区域的殷村港、百渎港、大浦港等受上游客水影响,水质时常有波动。
  “一定要把好流域入太湖的最后一个关口。”刘赛洪回忆说,2018年上半年,殷村港、百渎港等断面出现水质波动,宜兴市环保部门创新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通过指标的定量、定性分析,查找环境污染根源。同时,主动作为,与常州市武进区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较好地化解了上游客水对太湖水质的影响,两条河道断面向III类水质跨越。
  “新一轮机构改革也为太湖治理赢得更多助力。”顾岗在采访最后期待满满。他告诉记者,市生态环境局挂市太湖办牌子,其他部门水污染防治的职责划归市生态环境局,充实了太湖治理的帮手,未来无锡的太湖治理之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热话题
  长江大保护 无锡有担当

  沿江岸线建设占用率高,不仅阻碍自然岸线、生活岸线的发展,也导致江阴长江湿地建设远远落后于周边沿江城市。在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境内,有24公里长江黄金深水岸线。市人大代表张少波说,长江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是临港“二次创业”必须迈过去的坎,“把岸线作为国家资源,要求有偿使用,使用费可用于水环境保护、滨江绿地建设等,涉及长江岸线的所有项目应实行‘一站式’审批,避免多头管理,提升岸线利用的全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长江江阴段还担负着无锡市区、常州和江阴等地的用水保障。但就现状来看,断面水质超标、入江河道水质超标、黑臭河道等问题依然突出。市人大代表陈福良表示:“应对入江入湖入河等排污口进行分类编号,建档立案,统一管理,同时,重点推进工业区、城镇集镇区、村庄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做到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村庄全治理。”
  长江江阴段拥有江堤40公里左右,但沿江而行,江堤通而不畅。市人大代表张少波透露,临港开发区的利港、璜土一带,江堤附近还有约2000亩的未开发湿地,他建议可适当引入一些江水,兼顾江堤防洪、水体行洪、水环境改善、滨江区亲水性、人文景观提高等多方面因素,打造湿地保护区,弥补江阴湿地的不足。“未来,江堤一边是滚滚长江,一边是绿树成荫,在江堤上跑一段马拉松,必是令人赏心悦目之事。”农工党无锡市委的政协委员们如此畅想。

  好声音
  朱旭峰代表:
  通过这两年的环保督查,环境问题已暴露。环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宜兴环保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如今,环保产业重视产品、设备与技术,重构环保产业的生态可以从多方面落实:建立环保集采平台;推进智能制造;加大环保检测等,治理环境要像医院一样有检测数据的支撑。
  胡胜初代表:
  建议政府加快推动涂料市场“油改水”和“全水性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和过程管控力度,大力限制溶剂型产品的使用,直到全面禁用,为企业内部技改开辟绿色通道。
                                        (芸芸、邵益婷、郭寅枫)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