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六届人大会议 >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代表访谈

生态塑颜值,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来源: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时间:2020-01-10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回首过往,展望未来,污染防治攻坚战依然是我市最艰巨的攻坚战,生态环境指标依然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最难全面达标的指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狠抓污染防治促“拐点”,狠抓生态修复塑“颜值”,狠抓基层基础补“短板”,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底色。关注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比翼齐飞,如何加快推进长江大保护?如何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让群众共享更多环境红利?如何补足生态领域短板,让“绿色”成为美丽宜居新家园的鲜明特征?连日来,参加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领跑长江大保护,坐拥“江尾海头”地理位置的江阴责无旁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打造江阴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加大沿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力度,建设沿江生态绿色廊道。
  如何唱好新时代的“长江之歌”,让“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这是今年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把更多岸线资源还给母亲河留给老百姓

  就环境容量看,目前江阴生态空间有限,特别是长江岸线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陈福良代表介绍,到2025年,江阴市规划港口岸线占比将降至47%以下,这意味着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深化实施“三进三退”。他建议,划定长江岸线保护红线,优化长江岸线规划利用方案,全面加强沿江岸线管控,积极开展生态修复、造林绿化,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切实增加生活、生态岸线比例,把更多的岸线资源还给母亲河、留给老百姓。更重要的是,要高水平编制和出台专项规划,全力将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成长江大保护最突出的标志。

  以敬畏守护之心狠抓沿江生态问题整改

  “长江的水明显清了,江边的船厂、化工企业和港口搬迁后,以往的岸线变身生态湿地和公园,江岸越来越美了。”在长江边工作、生活了40年的窦正满代表感慨道,长江大保护,无锡下了大决心。他建议在还江于民的同时,要坚持还江于自然,让鱼类在自然栖息地畅游,更好地繁衍生息。“江阴人民共饮长江水,就应该全民共护大长江。”他呼吁全面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群众参与的长江保护机制,发动全社会关爱母亲河,以敬畏守护之心,狠抓沿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让长江生态廊道成为江阴“绿色名片”

  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王利峰代表说,未来两年内,江阴计划关停40家化工企业,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13家化工企业将实行“一企一策”,整改不达标的将坚决依法关停,消除“重化围江”现状。他建议,倒逼生产粗放、污染严重、产品低端的企业退出市场,腾笼换凤,同时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最优质的口岸资源、最高效的政府服务,吸引高端产业落户,为经济绿色发展增添新动能。此外,应继续深化“滨江亲水工程”建设,构建八里长江、十里运河“T”型生态廊道,让长江生态廊道成为江阴的一张“绿色名片”。

建高颜值花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推窗可见绿,移步皆是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努力变“绿在城中”为“城在绿中”,推动城市花园建设向花园城市建设转变,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花园城市怎么建?如何通过花园城市建设让百姓更有获得感、生活更舒适?市“两会”分组讨论期间,代表们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 “升级”生态颜值与你我息息相关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与国家园林城市,两字之差,到底有哪些不同?市人代会列席人员、市市政和园林局局长吴燕敏表示,前者是后者的“升级版”,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目前我国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最高荣誉。吴燕敏介绍,2012年,住建部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截至目前,住建部共命名了三批19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其中,我省徐州、苏州、南京、南通、宿迁以及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等9个城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正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标杆。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与锡城百姓有着怎样的关系?吴燕敏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对于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园林城市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与锡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将极大提升城市面貌和形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 老城厢要为无锡多留“文化之绿”

  建设花园城市,作为“最无锡”的梁溪区可以做好哪些文章?“梁溪可以围绕打造‘公园里的生活街区’这一核心目标,变‘绿在城中’为‘城在绿中’。”来自梁溪区的陈卫东代表说,老城区虽然缺乏山水,但也不妨碍绿色城区建设,“可‘以花为媒’带动文商产业发展,让71.5平方公里四季常绿、每季有花。”
  花园城市带来的体验感,还体现在市政设施的完备上。“可通过增设环形步道、人行天桥、天然休憩氧吧等方式,扩大舒适宜人的开放式公共空间。”他表示,老城区应运用新思维、新视角、新体验,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品质城区。
  花园城市之“绿”不仅仅是生态“绿”,更是文化上的“绿意盎然”。梁溪区文化之绿如何布局?“应结合梁溪区的人文、历史、地理等因素,明确文化、商业、旅游功能布局,在花园城市中讲好无锡故事。”陈卫东建议,应对文化亮点进行整体包装,重特色、讲故事、亮名片,将崇安寺、小娄巷、秦邦宪故居、文渊坊、东林书院等文旅项目串珠成链,延伸旅游产业链。

  ■ 建设花园城市要“形神兼备”

  “建设花园城市,就是要让本地人宜居宜业,让外地人流连忘返。”来自宜兴市的陈雪峰代表说,城市花园建设向花园城市建设转变,是由点到面的转变,是城市盆景到城市风景的转变。
  “城在绿中,首先是要在‘生态+’上下功夫,一方面要补齐生态短板,另一方面要创造生态亮色。”他表示,无锡生态环境底色是江南水乡,头等大事是要恢复好百姓身边的水环境,农村污水要尽快全面纳管,城市黑臭水体“摘帽”后要防止返黑,营造好锦绣江南的水乡风貌。
  生态是形,文化是神,花园城市除了有“颜值”,更要有内涵。“要做好‘文化+’,让外地人有留下来的冲动。”陈雪峰说,无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可圈可点的当地文化,如何把文化的基因变成花园城市的灵魂,这也是各地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一流治理”成就“一流城市”,对此,陈雪峰建议,打造花园城市,要在城市治理上更加精细化,提升城市文明素质,让百姓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调动市民参与积极性 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我市已经出台相关管理条例,但是垃圾分类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如何调动市民参与的积极性是下一步推进垃圾分类的发力点。朱翔代表建议,除了以更多公益广告加强宣传普及分类知识,以校园宣传为切入口推动“小手拉大手”,还应从更多细节入手为居民垃圾分类提供方便,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设施硬件也需要完善,如分类垃圾桶放置点位应更加合理,设置时充分考虑居民意见,加强小区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对垃圾收集处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等。垃圾分类无法一蹴而就,只有从细节入手,完善各种基础设施硬件和收运处理流程,让市民充分感受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才能实现人人主动参与。

提升污水处理效能 为美丽乡村“加分”
  近年来,政府对农村排水管网建设投入力度很大,污水处理主管网已通到各地农村,但由于农村住宅相对分散、污水处理厂地点设置不尽合理等因素,污水管网尚未完全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网覆盖面,提升污水处理效能。夏家平代表建议,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结合垃圾分类处理、自然资源保护等相关内容,对农村环保设施进行通盘设计。如作为市农村房屋翻建试点村的鹅湖村朝东屋自然村,就在设计完善污水收集的“毛细血管”,做到污水应收尽收。希望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为美丽乡村建设“加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