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 职 报 告
述 职 报 告
时间:2004-01-30 17:15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是2001年4月被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劳动保障局局长的,两年多来,我认真履行人大常委会赋予的职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2年,我市被评为江苏省就业目标管理先进城市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先进市,市劳动保障局被评为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受到劳动保障部“2002年度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一等功”的表彰。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对劳动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班子成员和全局干部的密切配合以及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结果。现将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评议。
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千方百计做好劳动保障工作
两年多来,我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团结同志,努力工作,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障的并轨,促进国企改革顺利推进
2001年初,正值再就业中心人员三年协议期限临近,国企下岗职工和富余职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困扰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实施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和市场就业的并轨,是我上任以来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尽管这项工作没有现存经验可供借鉴,处理起来也相当复杂,但这道坎绕不过也躲不过,早做早主动。为此,根据中央的并轨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统一部署下,2001年7月,我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主持起草了市属企业全面理顺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锡政发[2001]170号文件),提出了分流下岗职工的四条通道,即:推行主辅分离政策,对老年职工实行“离岗退养”、对大龄职工实行“协保”、对中年职工鼓励自谋职业或一次性接续社保关系。在具体措施上,明确必须把握好四个环节,即:企业理顺劳动关系的方案,必须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并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然后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最后经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四道环节一道不能少。国企改革和并轨工作启动2年多来,我市国企改革改制已累计达到近500家,分流职工4.5万多人。这些政策和措施,为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从制度上保障了职工的权益,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实施“4045”再就业工程,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在下岗失业人员中,一批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劳动者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最大限度地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是最能体现党和政府关怀与温暖的“阳光工程”,也是下岗与失业并轨后劳动保障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中我体会到,新形势下政府的就业政策,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办事。为此,我们重视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让市场化运作走在前台,政府在后台提供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好三个完善。
一是努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主导,组织社会力量有序开展职业中介和再就业培训服务,开辟下岗失业人员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绿色通道”。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各类职业中介机构140家,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10家,2002年以来,全市举办有一定规模的招聘洽谈会300多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94万人。鼓励发展劳务派遣型企业和非正规劳动组织,创新就业机制,适应就业形式多样化。
二是努力完善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先后三次制定和完善了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2002年5月,为配合国企改革和“并轨”工作,我主持制定了一套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锡政发[2002]102号文件及9个配套文件),提出了以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鼓励企业吸纳“4045”大龄人员等措施,变失业救济为岗位援助;2002年10月全国再就业会议以后,对再就业政策作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无锡实际进行完善;2003年8月全国和省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以后,又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吸纳安置“4045”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标准,同时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收入。这些政策措施,既调动了单位开发就业岗位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大龄人员就业的热情。由于我市再就业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符合实际,确保了中央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在我市的落实。
三是努力完善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体系。2002年初,我市着手构建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具体内容是:规范的失业和就业登记备案制度、责任明确的目标管理体系,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的协调机制、促进就业所必须的资金筹措机制。去年我市又建立了三项工作制,即:再就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再就业工作通报制度,再就业政策落实督查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促进了责任的落实。
目前,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率先在全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极政策,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率先在全省建立了省级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基地。实施再就业工程两年来,全市实现就业21.2万人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45”人员再就业8万多人次,超额完成了工作目标。2003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5%,低于全省平均目标0.65个百分点。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我们认真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和南北劳动力交流工作,2003年,全市新增吸纳苏北地区劳动力7.4万人,其中吸纳徐州劳动力3.2万人,超额完成了省下达我市的全年目标。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出了八项就业服务措施,认真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工作,与国土局共同起草了锡政发[2002]343号文件,采取“用保障换土地”的办法,为失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2003年,中央和省先后两次到我市检查再就业工作,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吴瑞林副省长在2003年6月份视察我市就业工作时指出:无锡的就业在全省总体上走在前面,一是起步早,二是工作细,三是落实好,给全省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了成熟的、成套的经验。
(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编织市场就业“安全网”
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是我任职以来的又一项重要工作。2001年底,我市养老保险抚养比下降到1.9∶1,为全省最低,一方面,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广,大批劳动者游离在“安全网”之外。另一方面,社会统筹所特有的共济性减弱,财政负担沉重,社会反响很大,因此,我到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以后,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2002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自199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扩面活动,从营造环境入手,专门编印了15万册《职工权益手册》,进行了全市范围内的社会保险宣传工作。制定了九个方面的配套政策,包括改进征缴机制,确立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两个缴费主体”,取消常年性岗位上使用“劳务工”的做法,以“低门槛”、“医保带养老”吸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以户口迁移优惠政策吸引外来劳动力参保,对扩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年,市区养老保险扩面人数达到9万人,超额实现了扩面5万人的工作目标。
2003年以来,以市人大《关于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费收缴工作的决定》为动力,着重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制。以属地为原则进行扩面,建立市、区两级政府社会保险责任共担机制。二是突出重点。以私营企业为扩面主要对象,并进一步规范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明确在企业常年性岗位上使用的劳务工,除聘用内退、协保人员外,都必须全部转为合同工,按月支付工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三是加大稽查力度,社会保险专项检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劳动保障监察。2003年,全市养老保险扩面人数为15.72万人,其中,市本级9.37万人,完成全年扩面任务约196.5%,居全省前列;全市社保费同比增长30%以上;全市养老基金累计当期结余3.4亿元,累计结余7.1亿元;市本级养老保险费收入同比增加3.6亿元,当期收支平衡,有所结余,扭转了自1995年以来收不抵支的局面。养老保险扩面两年来,实现了从行政推动到依法推动的转变,工作逐步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开展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同时,我们致力于社会保险体系的整体建设。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主要是完善政策,改善管理。针对个人门诊负担重,以及由此产生的门诊变住院等弊端,在三段板块式运作机制的大框架下,吸取直通式的某些长处,在个人医疗帐户和补充医疗保险之间建立了一个小通道,对门诊治疗个人负担过重病人实施补助。预计今年将有10万参保人员享受到这一政策,个人门诊空帐并超过“门槛”以后,补助比例可在80%左右。在失业保险方面,重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功能。工伤、生育保险2002年全面开通。我市“五保合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总体框架已全面建成。
(四)建设两项工程,加快劳动保障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
建设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推进社会保障卡工程,是劳动保障工作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走向社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关键所在。去年,这两项工程有了较大突破。
一是街道劳动保障所全面建成。2003年,全市30个街道、90个乡镇劳动保障所已正式运行,并基本实现了六个到位:一是机构到位,落实了编制,统一了机构名称。二是人员到位,全市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已达538人。三是经费到位,市本级以市、区两级财政分担的方式落实了街道劳动保障所人员和工作经费。全市乡镇劳动保障所的经费也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四是场地到位,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场地都按照标准设置,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五是制度到位,从工作职责、工作机制、服务流程、服务项目、服务规范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六是工作到位,并实现了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目前,我们正在劳动保障任务比较繁重的社区筹建劳动保障工作站。
二是社会保障卡工程全面起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于2002年8月份开始实施“金保工程”项目,到目前,已初步完成了项目规划、立项、筹资、业务需求整理和总体建设方案设计等各项准备工作。我市社会保障卡工程建设在省内第一个按照国家“金保工程”要求进行,并具有一体化、紧耦合的特点,被列为全国“金保工程”唯一的试点城市。我们力争2004年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卡主体项目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劳动保障以及公安、金融系统的应用,首先覆盖市本级统筹区内所有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并逐步扩大到全市所有劳动者,为推进经济社会管理信息化作出贡献。
(五)深入开展“维权年”活动,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任职以来,我坚持以维权活动为主线,把依法加强劳动管理、完善工资调控机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适应新的形势,在指导思想上,从原来控制工资过快增长转为保障工资适度增长,从原来防止侵蚀利润转到主要防止利润侵蚀工资。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实行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及时发布工资增长线和劳动力市场价位。深入实施劳动争议仲裁的阳光工程和基础工程,推行劳动争议仲裁社会化。有的放矢地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把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出发点。两年多来,全市共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3785件左右,结案率为95%以上。共检查单位6526户,补签劳动合同17.96万人,消退抵押金和保证金等费用231万元,组织了禁止使用童工、打击非法职介、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多项执法检查,共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55件,查出拖欠农民工工资1140.65万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100多家;查处了125起使用童工的违法案件。“维权年”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二、注重自觉自律,加强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带好队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加强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注重加强自身学习。在工作中,我注意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劳动保障工作。在工作中,做到“三个自觉”:自觉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度,审视劳动保障工作在促进、保护、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自觉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识劳动保障工作在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观念和收入分配观念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自觉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把握好劳动保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理清了思路,工作也就有了方向,就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党中
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两年多来,注重年轻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大胆选拔政治坚定、知识层次高、有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到目前为止,局机关中层干部平均年龄39.9岁,比2001年降低8.3岁。在机关内部,倡导团队精神,全局上下增强了凝聚力。
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我注意发挥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力量,重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注意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尤其注意听取不同意见,提高了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我注重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支持副职的工作,让每一位副职都各司其职,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
四是坚持自重自省,廉洁自律。我时常提醒自己,要牢记入党时的誓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江泽民同志“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今后留下什么”的指示,注意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忠于平凡的工作,甘于平淡生活,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在工作中,心系职工群众,将心比心,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劳动保障事业中去。同时,重视领导班子内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要求每个领导成员都做到“一岗两职”,既对分工业务负责,又对分工条线的党风行风建设负责,把党的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年度工作中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五是加强依法行政。我们从抓规范、抓管理入手。组织专门力量加强系统内公务员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干部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明确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法定职责15项,行政执法岗位职责105项,对执法任务、执法范围、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承担的责任都有了明确的界定,使行政执法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2002年以来,已完成市政府交办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1件,办结率达100%。
近三年多来,我始终铭记人大常委会授予我任命书时寄予的嘱托和期望。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心尽责。但是,对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对照新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外,比如,政治理论学习还抓得不紧,忙于熟悉和处理日常事务;在工作中,抓业务建设多,对局内部建设倾注的精力还不够;事业发展上,在建设一个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还需下大力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加强学习,认真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履行职责,接受人民监督,更加勤奋工作,为无锡富民强市、率先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努力。
我是2001年4月被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劳动保障局局长的,两年多来,我认真履行人大常委会赋予的职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2年,我市被评为江苏省就业目标管理先进城市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先进市,市劳动保障局被评为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受到劳动保障部“2002年度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一等功”的表彰。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对劳动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班子成员和全局干部的密切配合以及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结果。现将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评议。
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千方百计做好劳动保障工作
两年多来,我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团结同志,努力工作,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障的并轨,促进国企改革顺利推进
2001年初,正值再就业中心人员三年协议期限临近,国企下岗职工和富余职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困扰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实施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和市场就业的并轨,是我上任以来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尽管这项工作没有现存经验可供借鉴,处理起来也相当复杂,但这道坎绕不过也躲不过,早做早主动。为此,根据中央的并轨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统一部署下,2001年7月,我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主持起草了市属企业全面理顺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锡政发[2001]170号文件),提出了分流下岗职工的四条通道,即:推行主辅分离政策,对老年职工实行“离岗退养”、对大龄职工实行“协保”、对中年职工鼓励自谋职业或一次性接续社保关系。在具体措施上,明确必须把握好四个环节,即:企业理顺劳动关系的方案,必须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并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然后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最后经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四道环节一道不能少。国企改革和并轨工作启动2年多来,我市国企改革改制已累计达到近500家,分流职工4.5万多人。这些政策和措施,为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从制度上保障了职工的权益,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实施“4045”再就业工程,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在下岗失业人员中,一批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劳动者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最大限度地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是最能体现党和政府关怀与温暖的“阳光工程”,也是下岗与失业并轨后劳动保障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中我体会到,新形势下政府的就业政策,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办事。为此,我们重视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让市场化运作走在前台,政府在后台提供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好三个完善。
一是努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主导,组织社会力量有序开展职业中介和再就业培训服务,开辟下岗失业人员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绿色通道”。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各类职业中介机构140家,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10家,2002年以来,全市举办有一定规模的招聘洽谈会300多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94万人。鼓励发展劳务派遣型企业和非正规劳动组织,创新就业机制,适应就业形式多样化。
二是努力完善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先后三次制定和完善了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2002年5月,为配合国企改革和“并轨”工作,我主持制定了一套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锡政发[2002]102号文件及9个配套文件),提出了以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鼓励企业吸纳“4045”大龄人员等措施,变失业救济为岗位援助;2002年10月全国再就业会议以后,对再就业政策作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无锡实际进行完善;2003年8月全国和省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以后,又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吸纳安置“4045”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标准,同时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收入。这些政策措施,既调动了单位开发就业岗位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大龄人员就业的热情。由于我市再就业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符合实际,确保了中央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在我市的落实。
三是努力完善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体系。2002年初,我市着手构建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具体内容是:规范的失业和就业登记备案制度、责任明确的目标管理体系,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的协调机制、促进就业所必须的资金筹措机制。去年我市又建立了三项工作制,即:再就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再就业工作通报制度,再就业政策落实督查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促进了责任的落实。
目前,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率先在全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极政策,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率先在全省建立了省级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基地。实施再就业工程两年来,全市实现就业21.2万人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45”人员再就业8万多人次,超额完成了工作目标。2003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5%,低于全省平均目标0.65个百分点。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我们认真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和南北劳动力交流工作,2003年,全市新增吸纳苏北地区劳动力7.4万人,其中吸纳徐州劳动力3.2万人,超额完成了省下达我市的全年目标。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出了八项就业服务措施,认真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工作,与国土局共同起草了锡政发[2002]343号文件,采取“用保障换土地”的办法,为失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2003年,中央和省先后两次到我市检查再就业工作,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吴瑞林副省长在2003年6月份视察我市就业工作时指出:无锡的就业在全省总体上走在前面,一是起步早,二是工作细,三是落实好,给全省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了成熟的、成套的经验。
(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编织市场就业“安全网”
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是我任职以来的又一项重要工作。2001年底,我市养老保险抚养比下降到1.9∶1,为全省最低,一方面,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广,大批劳动者游离在“安全网”之外。另一方面,社会统筹所特有的共济性减弱,财政负担沉重,社会反响很大,因此,我到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以后,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2002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自199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扩面活动,从营造环境入手,专门编印了15万册《职工权益手册》,进行了全市范围内的社会保险宣传工作。制定了九个方面的配套政策,包括改进征缴机制,确立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两个缴费主体”,取消常年性岗位上使用“劳务工”的做法,以“低门槛”、“医保带养老”吸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以户口迁移优惠政策吸引外来劳动力参保,对扩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年,市区养老保险扩面人数达到9万人,超额实现了扩面5万人的工作目标。
2003年以来,以市人大《关于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费收缴工作的决定》为动力,着重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制。以属地为原则进行扩面,建立市、区两级政府社会保险责任共担机制。二是突出重点。以私营企业为扩面主要对象,并进一步规范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明确在企业常年性岗位上使用的劳务工,除聘用内退、协保人员外,都必须全部转为合同工,按月支付工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三是加大稽查力度,社会保险专项检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劳动保障监察。2003年,全市养老保险扩面人数为15.72万人,其中,市本级9.37万人,完成全年扩面任务约196.5%,居全省前列;全市社保费同比增长30%以上;全市养老基金累计当期结余3.4亿元,累计结余7.1亿元;市本级养老保险费收入同比增加3.6亿元,当期收支平衡,有所结余,扭转了自1995年以来收不抵支的局面。养老保险扩面两年来,实现了从行政推动到依法推动的转变,工作逐步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开展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同时,我们致力于社会保险体系的整体建设。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主要是完善政策,改善管理。针对个人门诊负担重,以及由此产生的门诊变住院等弊端,在三段板块式运作机制的大框架下,吸取直通式的某些长处,在个人医疗帐户和补充医疗保险之间建立了一个小通道,对门诊治疗个人负担过重病人实施补助。预计今年将有10万参保人员享受到这一政策,个人门诊空帐并超过“门槛”以后,补助比例可在80%左右。在失业保险方面,重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功能。工伤、生育保险2002年全面开通。我市“五保合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总体框架已全面建成。
(四)建设两项工程,加快劳动保障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
建设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推进社会保障卡工程,是劳动保障工作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走向社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关键所在。去年,这两项工程有了较大突破。
一是街道劳动保障所全面建成。2003年,全市30个街道、90个乡镇劳动保障所已正式运行,并基本实现了六个到位:一是机构到位,落实了编制,统一了机构名称。二是人员到位,全市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已达538人。三是经费到位,市本级以市、区两级财政分担的方式落实了街道劳动保障所人员和工作经费。全市乡镇劳动保障所的经费也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四是场地到位,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场地都按照标准设置,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五是制度到位,从工作职责、工作机制、服务流程、服务项目、服务规范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六是工作到位,并实现了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目前,我们正在劳动保障任务比较繁重的社区筹建劳动保障工作站。
二是社会保障卡工程全面起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于2002年8月份开始实施“金保工程”项目,到目前,已初步完成了项目规划、立项、筹资、业务需求整理和总体建设方案设计等各项准备工作。我市社会保障卡工程建设在省内第一个按照国家“金保工程”要求进行,并具有一体化、紧耦合的特点,被列为全国“金保工程”唯一的试点城市。我们力争2004年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卡主体项目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劳动保障以及公安、金融系统的应用,首先覆盖市本级统筹区内所有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并逐步扩大到全市所有劳动者,为推进经济社会管理信息化作出贡献。
(五)深入开展“维权年”活动,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任职以来,我坚持以维权活动为主线,把依法加强劳动管理、完善工资调控机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适应新的形势,在指导思想上,从原来控制工资过快增长转为保障工资适度增长,从原来防止侵蚀利润转到主要防止利润侵蚀工资。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实行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及时发布工资增长线和劳动力市场价位。深入实施劳动争议仲裁的阳光工程和基础工程,推行劳动争议仲裁社会化。有的放矢地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把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出发点。两年多来,全市共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3785件左右,结案率为95%以上。共检查单位6526户,补签劳动合同17.96万人,消退抵押金和保证金等费用231万元,组织了禁止使用童工、打击非法职介、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多项执法检查,共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55件,查出拖欠农民工工资1140.65万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100多家;查处了125起使用童工的违法案件。“维权年”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二、注重自觉自律,加强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带好队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加强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注重加强自身学习。在工作中,我注意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劳动保障工作。在工作中,做到“三个自觉”:自觉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度,审视劳动保障工作在促进、保护、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自觉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识劳动保障工作在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观念和收入分配观念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自觉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把握好劳动保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理清了思路,工作也就有了方向,就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党中
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两年多来,注重年轻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大胆选拔政治坚定、知识层次高、有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到目前为止,局机关中层干部平均年龄39.9岁,比2001年降低8.3岁。在机关内部,倡导团队精神,全局上下增强了凝聚力。
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我注意发挥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力量,重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注意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尤其注意听取不同意见,提高了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我注重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支持副职的工作,让每一位副职都各司其职,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
四是坚持自重自省,廉洁自律。我时常提醒自己,要牢记入党时的誓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江泽民同志“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今后留下什么”的指示,注意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忠于平凡的工作,甘于平淡生活,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在工作中,心系职工群众,将心比心,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劳动保障事业中去。同时,重视领导班子内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要求每个领导成员都做到“一岗两职”,既对分工业务负责,又对分工条线的党风行风建设负责,把党的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年度工作中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五是加强依法行政。我们从抓规范、抓管理入手。组织专门力量加强系统内公务员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干部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明确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法定职责15项,行政执法岗位职责105项,对执法任务、执法范围、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承担的责任都有了明确的界定,使行政执法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2002年以来,已完成市政府交办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1件,办结率达100%。
近三年多来,我始终铭记人大常委会授予我任命书时寄予的嘱托和期望。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心尽责。但是,对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对照新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外,比如,政治理论学习还抓得不紧,忙于熟悉和处理日常事务;在工作中,抓业务建设多,对局内部建设倾注的精力还不够;事业发展上,在建设一个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还需下大力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加强学习,认真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履行职责,接受人民监督,更加勤奋工作,为无锡富民强市、率先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努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