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失地农民 实施五大工程
关爱失地农民 实施五大工程
时间:2004-05-23 12:4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我们江阴市璜土镇由于紧靠常州,紧连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具有独特的城郊优势和交通优势。自2002年下半年起,在紧靠常州开发区的小湖、西贯两村规划了澄常工业园区,先后拆迁农户839户(涉及人口2396人),拆迁民房30万平方米,出让土地4838亩,引进了111家企业,开发区内总投资达33亿元,形成了外资投入的一片热土,构筑了璜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然而,被拆迁的小湖村、西贯村是我镇林果蔬菜生产专业村,多种经营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占人均总收入的71.2%。拆迁农民失去土地以后,丧失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必须重新寻找就业机会。因此,如何安置好拆迁农户今后的出路已成为我镇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不解决好拆迁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致富农民目标的实现。
我镇人大主席团通过调查拆迁农户的年龄结构、从业状况、经济收入、家庭开支以及农民从业意向等情况后,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为失地农民安置及再就业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向党委政府就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安置和再就业。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对失地农民安置和再就业采取实施“五大工程”的对策措施,从而保证了工业园区建设的顺利进展,保障了失地农民的基本利益,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农业园区工程 我镇采取两个“两手抓”方针,一是一手抓工业园区开发,一手抓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在环镇公路南、桃花港以东,规划一个8000亩的农业生态园,规划建成2000亩葡萄园、2000亩优质梨园、2700亩“大娘水饺”蔬菜园、1000亩的苗木园、1500亩水产养殖园和一个万头养猪场。今春已进行沟渠、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招收入园农户,上半年各类种植专业户可入园种植。二是一手抓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一手抓农业园区招商引资,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园投资。农业园区的开发既发挥了大部分失地农民的种养优势,又可解决40-60岁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既巩固了葡萄、蔬菜的专业特色和市场品牌,又形成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规模化、产业化的新优势,还可提供一大批失地农民的就业岗位。常州“大娘水饺”公司已在园区落户投产,单这一公司就需蔬菜种植面积2000多亩,可安排劳力近1000名,目前已招首批职工500名。
安置再就业工程 我镇投入10万元,在工业园区建立职业介绍所,架起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桥梁。到目前为止,园区企业吸纳农村劳力近1000名,有近200名失地农民找到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农业园区安排劳动力,园区的规模种植将安置种植专业户100余户,将吸纳40-60岁农村劳动力2000余名,“大娘水饺”企业首批招收的职工中,有50%是本地农民,25%是失地农民。安置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将基本解决农村种养专业户和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第三产业工程 我们采取适当的行政调控手段,着力发展三方面的第三产业。一是运输建筑业。园区建设从平整土地、道路建设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建好厂房、安置房,是运输、建筑业的聚集区,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可在短时间内吸纳一批失地农民劳力。二是商贸业。在安居房的建设中,在道路两侧和小区内设置一批商业用房,优先安排失地农民从事商贸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三是物业管理业。园区企业、道路、住宅区的物业管理,需要一批劳力,我们根据不同工种的用工条件,首先在失地农民中挑选安排,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工程 我们着力搞好四项主要保障:一是土地补偿费,每年每亩补贴农民800元,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另外每亩每年补贴480元,由社保所集中管理,用于支付60岁以上失地农民的养老金。二是由镇村、个人出资搞好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防止他们因病致贫。三是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在遭受到天灾人祸等意外灾害袭击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四是在安居住宅附近由所在村规划100亩土地,分给失地农民种蔬菜,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就业培训工程 失地农民从农民到居民,是一个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十分必要。我们采取分类培训的方式。对40岁以上从事种养业的农民和一大批多种经营专业户,分类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向他们提供新信息、新品种,提高他们种植的档次和水平。对40岁以下的失地农民,由用工单位和学校联手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