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总第162期

写作人物通讯的点滴体会

写作人物通讯的点滴体会

时间:2005-07-08 09:3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近两年我采写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法院系统劳动模范王德莉和崇安区人大代表、新启元口腔门诊医师顾建平的通讯在《人民与权力》和《代表与人民》上发表后,我感到,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一定要扎扎实实地采访,认认真真地写作,原原本本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把时代特点和人物个性写出来,让读者切实感到先进典型人物可信、可亲、可敬、可学。下面我谈一点个人的粗浅感受。
  一、人物报道必须主题突出,时代感要强。只有贴近生活,人物典型才能跃然纸上。先进人物典型,是时代的旗帜。采写好人物典型报道,不仅需要我们具有扎实的新闻写作能力,还需要我们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典型人物的主要事迹好像钢筋、水泥一样,是支撑“大楼”的框架。要想真正树立起这幢“大楼”,仍需要我们深入采访典型身边的。通过再现典型人物活生生的生活片段,才能提炼人物典型的时代特质,才能写出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崇安区人民法院法官王德莉是无锡“人民群众满意的法官”,是全国人大代表;新启元口腔门诊顾建平是一位辞去了公立医院口腔门诊部主任,率先创办了私立口腔门诊的具有超前意识、勇于创新的优秀医务人员。本身就是具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典型,因此,我抓住这些典型进行挖掘、报道。
  二、写好人物通讯要特别注意与主人公的贴近。贴近,意思就是接近、亲近。也就是说,人物通讯的写作要完全忠实于人物的实际,最大限度地贴近人物的性格、身份、情感等等,写出真实可信的"这一个"来。人物通讯主要是写模范人物的,所表现的模范人物愈真实,愈像,就愈有感染力。是所表现人物的文字化的素描,是其基本相貌、性格、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复印或传真。一篇人物通讯若能拨动受众的心弦,使受众随着通讯中人物的命运而喜怒哀乐,接受所传递的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进而深思、惊醒、感奋,那就影响了受众,赢得了受众。因此我在写作中注重了把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下,找出最能体现典型本质和意义的事例;把人物放在读者心中,找出最能使人信服和感动的事例。如在王德莉和顾建平的身上,我觉得,他们有许多明显的优点,但最突出的一点,“最打动人”的地方是王德莉14年如一日忠诚敬业,体恤民情,为民执言,公正断案和顾建平的医德高、医术精湛;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也是王德莉、顾建平作为当代基层优秀人大代表的典型意义所在。于是,我集中笔墨,就写这一点,与此无关的材料,虽然有的也很精彩,全部舍弃。通过这几次的经历也给了我一个启示:写人物通讯,不宜面面俱到,抓住一个侧面讲故事,用具体事例来刻画王德莉、顾建平的实干精神,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了解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人,去感受平实中所蕴含的伟大。
  三、能采访得到的要都采访到。常言说“七分采,三分写”,这话没错。人物通讯,没有足够的素材,是写不好的。因此,功夫要更多地花在采访上。写作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应尽可能都问到、都采访到,哪怕写作时不用,也别等用时抓瞎。采访越多,写起来就越流畅。如我在采访王德莉代表时就与她本人聊了几个钟头;在顾建平代表的医院里我采访医生、采访病人,能找的采访对象,能找的资料素材尽量都找到。
  四、人大宣传应多面向基层代表。突出宣传其尽心尽责执行代表职务的先进事迹。基层代表,来自于百姓。他们所关心的、所议论的问题,也是基层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提出的建议,多是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是最本色意义上的国计民生。加大对基层代表的宣传。这一方面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有利于普通百姓及时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提出对有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参与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决策层也只有认真倾听基层人大代表的呼声和要求,才可能准确判断我国的基本国情,才可能在制定大政方针时不出现偏颇。事实上,基层也确实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于仗义执言、为民代言的好代表,他们为百姓利益奔走呼吁的典型事迹实乃可歌可泣。把宣传的镜头,对准这些来自最基层的人大代表,让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大宣传工作者所应该做的。□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