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总第169期

从优秀走向卓越

从优秀走向卓越

时间:2006-09-08 12:3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他凭着胆略、勇气和对未来的把握,纵横驰骋,在事业的旅途上竖起一块丰碑——在2006年《福布斯》全球富家榜上,他以高达22亿美元的个人财富,名列全球富豪榜的第350位,身价高于中国内地首富;创立的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仅用四年就跻身世界五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之列,并籍此进入全球最大资本交易市场的至高殿堂,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接纳的中国大陆第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
  他就是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博士。
           科技创业 优秀起步
  有人说,“尚德”能有今日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董事长兼CEO的“人格魅力”。
  什么是施正荣的“人格魅力”?粗粗一看,也许会令很多人失望。施正荣不是那种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风云人物。这位生于江苏扬中一个农民家庭的普通人,靠的是脚踏实地、求新求变。从16岁考入吉林大学,24岁获得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学位,并公派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他一步一程闯关夺隘,并睁大眼睛看世界。尤其是在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的日子里,他深深地为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的应用前景所吸引,并只用3个月时间,就将在马丁·格林门下做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到19%。
  将硅薄膜垫在玻璃上是一道世界难题。其时,许多人都在琢磨如何避免在薄膜生长过程中使固态玻璃因软化而变形的问题。喜欢求新求变的施正荣笃信自己的判断力:“玻璃本来就是液体凝固而成,为什么要用固态玻璃作实验呢?”经过两个月时间,施正荣的终于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
  科研有重大突破的同时,施正荣还刷新了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毕业新纪录,仅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博士论文,拿到博士学位。从一个敲门求教的小个子中国人,到成为拥有太阳能科学博士学位,在国际杂志和专业会议上发表论文150多篇,拥有10余项太阳能技术发明专利的一流科研专家。施正荣蓄势待发,期待着再一次跳跃。
  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让旅居海外的游子倍感温暖。2001年,施正荣毅然回国。在无锡市政府支持下,他用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集团等8家企业共同出资的600万美元,加上自己40万美元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创办了以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研究,制造和销售为主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2002年9月,尚德公司第一条10兆瓦的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产能相当于全国此前四年的总和,将我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整整15年!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为了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支撑,登上国际舞台中央,他控制心态,运筹帷幄,指挥公司到国际上去广泛进行产品技术认证。同时,借势发展、借梯登高,在掌握晶体硅太阳电池最先进核心制造技术的基础上,打造国际一流光伏产业基地。蓬勃向上的力量,使企业规模和效益保持快速裂变式的发展,四年来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0%以上,到2005年底实现产能150兆瓦,占国内光伏总产能的60%以上。今年公司产能将进入世界同行业前四强。
  在强有力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以及成本控制优势之下,“尚德”开始让全球业界巨头感到惊慌。但同时,“尚德”的平台却不堪重负,经过四年商业历练的施正荣,以越发成熟的企业家思维和全球观念构想企业新的发展方向——改变股本结构,重组资本,把“尚德”引向全球最大资本市场。
选定了路,就期待走出一片艳阳天。终于,2005年12月15日,“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国际主流资本市场融资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光伏行业中市值最高的企业。
           自主创新 演绎神话
  自主创新是施正荣津津乐道的商战话题。
  永不满足,不断超越。为了把尚德打造成国际光伏行业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施正荣给尚德注入的,除了实力、智慧和献身精神外,更多的是持续自主创新的企业灵魂。
  实现持续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是人士大学建立人才互换培训关系;二是将公司的研发中心建成开放式平台,让世界各地的一流科学家来这里进行长期或短期的科研工作。同时,研发中心还与世界一流的太阳能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国内外科研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二次研发,籍此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三是从海外招聘高级人才。目前已引聘国内外高级专家20余名,其中7名博士均为海外一流科学家。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施正荣深谙,要持续引领产业发展,就必须持续站在技术的最前沿。为此,“尚德”坚持将研发放在首位,每年都以超过销售额5%的经费投入研发中,直接瞄准世界最领先的技术水平去突破。近年来,“尚德”建立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光伏技术研发中心,成功研制光伏屋顶组件、光伏玻璃幕墙组件、STP150E型多晶硅太阳电池革新产品。公司太阳电池的硅片厚度,也由240微米一路减少到160微米。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则不断提高,由15%提升至现在的17%,并计划在2008年达到20%。
  更重要的是,在硅片上完成了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研究之后,“尚德”又致力将施正荣当年的博士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开始研发第二代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一旦大规模生产成功,就将大大降低成本,成为“尚德”在更高竞争平台上征战天下的核心武器。
  “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最关键的就是把实验室的技术尽快应用到生产线上”。施正荣连绵的创新攻势迅速壮大了企业实力。据统计,“尚德”建成的第一条10兆瓦的电池生产线,其产能相当于中国太阳电池产量4年的总和;仅用四年的时间就将产能扩大了15倍,创造了世界光伏产业史上的“尚德神话”,被国际太阳能权威、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称赞为“光伏产业的中国超越者”。同时,在巨大市场需求下,“尚德”一路飞奔,其拥有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电池组件、光伏应用产品和光伏系统工程等四大系列产品,在欧洲、亚洲、东南亚、澳洲等世界市场深受青睐,“尚德”已成为世界光伏行业一颗耀眼的新星。
            不断超越 成就卓越
  “尚德”人语出惊人――“尚德”要成为世界品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为有头脑的经营者,施正荣清醒的意识到:一个企业跳跃式、超常规发展总是有限的,唯有注重产品的品质,打出国际化品牌,才能使企业步步为营,稳中求进。为此,公司对内盘整蓄势,苦练内功,对外则将质量作为拓展市场的利器。
  品牌是质量和实力的双重成全。为了在高起点上把“尚德”定位为国际化品牌,公司第一批产品下线时,并不急于投放市场,而是把产品送往世界各大权威机构检测,在2003年就拿到了包括IEC、CE、TUV、UL等几乎所有的国际权威认证;在2005年就以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强势,入榜“亚洲高科技百强企业”。
  与此同时,“尚德”在美国上市后,把募集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光伏产业链和公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世界各大硅材料生产企业建立了牢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先后扶持江苏镇江环太、扬州顺大以及河南洛阳、四川峨嵋等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并与他们建立战略合作联盟。这不仅带动了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而且为“尚德”打造、巩固国际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尚德”在发展中建立起一个与国际市场直接对接的高效通道。他们通过对全球资源、人才、技术、管理、原辅料和设备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决胜市场。目前,“尚德”人才荟萃,有专家、博士60多人,其中首席营运官格莱姆?阿迪斯、首席技术官威耐姆、首席财物官张怡女士分别来自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一流企业和研发机构。强大的人才团队优势使企业达到与国际市场的无缝接轨。
  作为自主创新的领跑者,“尚德”以强有力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决胜市场。由于产品质量过硬,目前世界许多知名光伏企业都要求为其贴牌生产。虽然贴牌生产很容易赚钱,但出于对自身品牌的珍视,“尚德”都一一拒绝。
  尚德始终站在更高层面上俯瞰全球,在高层面上运作企业品牌。据统计,3年中公司完成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20多项,获得“863计划”各类科技专项资金支持3000多万。尤其是今年,公司与国家体育报签署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工程――鸟巢工程太阳能供电合作协议。并于6月初为西藏珠峰世界海拔最高的小学和村落送上太阳能电力,点燃希望之光和民族之光。目前,“尚德”正积极备战上海2010年世博项目,并提出“百亿迎奥运,双百迎世博”的宏伟目标:力争2008年,公司产能突破600兆瓦,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力争2010年,公司产能突破1000兆瓦,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挺进世界光伏行业前三强,继而向更高目标迈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