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总第171期

欢迎监督”莫做叶公

欢迎监督”莫做叶公

时间:2007-01-08 13:25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近来读报有两则消息令人费解,一则是由某省总工会等单位组织的历时半年、耗资20万元的万人行风评议活动近日结束,接受调查的50多万群众热切盼望结果公布于众。但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却不愿透露太多内容,只是同意公布排名靠前、群众满意单位的名单,而不愿意公布群众有意见的单位及他们存在哪些问题,理由是“这会影响本省的投资环境”。另一则是某市一位退休老干部,2003年被市政府聘为政务公开监督员,他工作认真,敢说真话,颇受基层群众欢迎。可是,第二年市政府竟不再聘他为政务公开监督员,理由是他年龄太大。实际上,真正的原因不是年龄,而是他敢于“较真”、“挑刺”的负责精神。由此可见,对于某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来说,能否真正做到正确对待群众监督,虚心接受批评,切实改进工作,依然是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就领导者而言,在对待监督上可分为两种。一种人是真欢迎监督,揭别人的短他欢迎,揭他下属的短他欢迎,揭他本人的短他更欢迎。他们是闻过则喜,闻过则改。另一种人却只是口头上欢迎监督,揭别人的短他欢迎,揭他下属的短就勃然变色,揭他本人的短更是暴跳如雷。他们是闻过则怒,闻过则跳。有的甚至抓点枝节问题向揭短的新闻单位或社会监督员兴师问罪,纠缠不休。这种人是欢迎监督的叶公,恐怕还高估了他们。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政治学的经典论断是政治学的经典论断。事实表明,有人监督、有人揭短、有人批评是件好事,而没有监督、没有批评则容易坏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和批评,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接受监督,于公,有利工作,促进发展;于己,可明得失,少走弯路。告诫是提醒,批评是帮助,监督是关爱,习惯于在被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则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和胸襟。有了这种修养、气度和胸襟,人就会谦虚谨慎,脑子就不会僵死,看问题、做工作就会少些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密切。
  写到这里,记起了托尔斯泰的名言:“没有什么东西比让人感到羞耻更起作用。这常常是人走上新的道路的起点。”我想,托公所言对于某些监督怀有叶公心态的人应该有所反思、有所醒悟、有所启迪。□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