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总第171期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时间:2007-01-08 13:25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各行各业都在发挥各自的智慧和力量。根据市人大代表进行课题调研的职责和要求,本人从熟悉的通信行业入手,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深入无锡农村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无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特色模式、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思考,并就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大体的工作思路和侧重要求,谨供各级领导参考。
  无锡农村信息化的工作基础和存在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与基层的干部、居民进行广泛接触,我也深深感到,经过多年的努力,无锡农村的信息化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必将掀起无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浪潮。但与此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来自思想认识的阻力。信息化的概念在农村干部思想深处扎根不深,重视程度从上到下呈递减现象,特别是基层对信息化应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广大农村居民信息化的意识和利用信息能力不强,都需要加以宣传和引导。同时,部分农村电信职工仍满足于传统的电信产品和电信业务推广,在实际工作中对涉农的众多信息化需求,反应不敏感。
  来自资金投入的乏力。信息化建设前期投入较大,见效较慢,还带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各级政府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都较为谨慎,导致一些通信解决方案和综合信息服务项目,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发展也不平衡。农民虽然收入有所增长,但消费能力有限,对PC电脑等信息产品的购买能力不强。同时,在通信建设资金缩减,农村普遍服务基金未建立的情况下,电信企业本身对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资金投入并不是很充裕。
  来自信息科技人才的压力。受就业理念、人才队伍建设、城市化进程等客观因素制约,农村信息科技人才的结构性缺失情况普遍存在,现有的农村信息化投入和产出的规模还不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还不多,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还像进站的火车,叫得响开得慢,需要引起各级加以更多更实的重视。同时,在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市场更具挑战性,农村电信部门适应业务转型的综合素质人才存在一定的缺口。
  无锡农村信息化的建设重点
  一是提升通信网络能力,建设农村信息化高速公路。根据无锡农村信息发展的需求,在锡各通信企业要依托现有资源,增加建设投资,提速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尤其要针对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解决超长距离网络安装的问题,通过加装DSLAM等手段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提升农村客户宽带使用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二是实现信息业务多元化,为农民增收提供坚实保障。要通过网站、声讯、彩铃等信息业务,进一步树立镇、村的工作亮点,宣传镇村经济特色;通过网络视讯等先进设施,开设农村党员干部、农技骨干的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进行针对农村经济、农技知识方面的远程教育,加强对农民生产技能和进厂就业能力的培训,提升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互联网为农村基层干部、涉农部门和企业、种植养殖专业户等提供诸如致富门路、良种培育、庄稼医院、动物医院、粮油副食、市场行情、网上直销、劳动就业、政策法律等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农村经济信息,立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以实用信息为本,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能够提高他们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用信息资源,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助力。
  三是推动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政务效率和效能。镇村两级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象,通过农村信息化网络,可以方便实现对乡镇和行政村(社区)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上传下达,实现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对提高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基层管理民主具有重要意义。使农村信息化成为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通过现代网络监控手段,助推平安农村的建设,实现“村风文明”。
  四是推动农村生活娱乐信息化,丰富农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互联网将精彩的影视节目“送戏下乡”,并推广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游戏(如棋牌游戏、趣味益智游戏等),让大家在闲暇时候消遣娱乐,引导大家树立正确和健康的娱乐方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减少封建迷信和赌博等陋习滋生的土壤。在行政村(社区)建立电子阅览室,让新市民、农村弱势群体可方便获得网络信息、电子书籍、远程教育、影视节目、趣味游戏等服务,创造和谐家园。
  无锡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建议
  加大推进培育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要与农村基本现代化的重点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镇村创建等有机结合,做到在资金上配合,在工作上统筹,在目标上协调,与农村“三个集中”规划相衔接,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进行分类指导,优先培育一批基础工作好、经济实力强的镇村(社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做到梯队式发展。
  强化政府主导职能。在政府财政投入进一步向“三农”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发展向农村转移的同时,应有专门机构统一协调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项目审批、土地出让、税收优惠等事项,特事特办,提高政府协调效率。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形式,积极鼓励各级政府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扶持,鼓励多元投入,共同建设面向农村、政府主导、资源共享、开放集成的合作平台。
  加强管理考核力度。要建立各级领导负责制,各镇村 (社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经办人员。要强化项目管理和责任落实,发挥上下各自优势,加强督促检查,防止出现上下冷热不均的现象;要形成新的考核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建设项目发挥长期效益, 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要注重实效,规范运作,避免陷入信息化应用无限放大和信息化建设“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误区。
  坚持沟通交流机制。要结合中央、省市精神,广泛宣传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其他地区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举措,交流农村信息化的应用经验。□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