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总第174期

海口市秀英区人事招录惹争议等8则

海口市秀英区人事招录惹争议等8则

时间:2007-07-09 14:42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海口市秀英区人事招录惹争议
  奇特门槛 来头要大 学历要低

  据《海南特区报》报道,最近海口市秀英区的一次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份以秀办发(2007)22号文件下发的《秀英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实施方案》除了对招录人员和岗位、条件作了规定外,还对招录对象作了相关规定:只招收秀英区副科职(含领导及非领导职务,退休人员)以上干部的配偶及子女。除此之外,在文化程度的要求中,“报考区教学辅助岗位仅限高中(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能报考”的规定,更引起了群众的不解。
  当地人事劳动保障局局长、招录领导小组成员李宁解释说,这是因为就业压力大,所以采取了向干部内部进行招录的办法。至于教学辅助岗位的学历为什么要求是“高中(中专)以下”?李局长说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干部的配偶都是下岗职工,学历低,照顾的成分比较大。
  而早在2005年,海南省人劳厅和公安厅就联合下发了《海南省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招聘办法》。该办法规定事业单位需要新进的人员,除涉密等特殊岗位外,其余岗位进人均实行凡进必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伍绍祖道破
  北京首次申奥失利的真实原因

  “第一次申奥失利,直接原因是美国捣乱。”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最近接受采访时一语道破。从北京宣布申办2000年奥运会,到1993年投票的短短两年间,美国几乎没有放过任何可能为中国造成不良国际影响的机会。比如,当时美国众议院通过一个决议,说中国是没有人权的国家,不支持中国举办奥运会。由美国国会通过反对一个国家申办奥运会,这在美国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不仅众议院通过决议,参议院的60个议员也给国会写信,反对北京申办。此外,美国还制造了“银河号”事件。“这样的事,前后一共有二十多件。”伍绍祖说。
  申奥代表团回来几天之后,伍绍祖参加国庆节的一个活动。邓小平见到他并勉励他,“申办不成,没有关系,总结经验。”邓小平说,当他得知北京申奥失利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捣鬼。邓小平同志的一席话充分体现出一代伟人的远见卓识。
  当然,首次申奥还存在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按照国际奥林匹克的惯例,一般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很难有一次性成功的,都是要经过几次,四五次甚至五六次才能成功,第一次就志在必得,那是很少的。□
(摘自《中华儿女》第5期 作者涵子华南)

  吴志强教授提出质疑
  国产太阳能板为何不在国内用

  据《劳动报》5月20日报道,中国生产的太阳能板90%以上运往德国,而每生产一块太阳能板所消耗的能源甚高。这个怪现状,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日前急呼,城市发展不能盲进,要算一笔长远的成本账。
“大家都在说中国的能源在输入,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字,现在中国是全世界太阳能板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太阳能板用到哪里?并不在中国,几乎90%的产品都运到德国。当德国在使用太阳能大量节能的时候,中国却在生产太阳能板、大量耗能。而如果太阳能板在中国使用,中国每一平方米晒到的太阳远远比德国多,为何不在中国使用呢?”吴志强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韩正:强调监督实效,
  不能说出个决策就叫好

  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是人大的重要工作。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建议,当前应将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三公部门”,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同时强调监督实效,避免“监而无果”。
  韩正代表说,“三公部门”掌握着大量的行政权力,又受到高度关注,一旦出了问题,“危害大、影响大、损失大”,因此应当成为人大监督的重点部门。“三公部门”不仅要依法行政,完善制度建设,还要做到公开透明。“现在有些政府部门找种种理由不公开、不透明,这是个问题;一定要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做到公开透明、信息共享。”
  从政府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来看,主要有决策、执行、监督评估三个环节。韩正代表认为,当前人大对决策环节的监督都已比较完备,许多部门在决策过程中都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建议;“薄弱之处在于执行环节”,一些部门在权力执行过程中还有自由度,人大应当监督政府在执行中是不是按程序办事,按规则办事,做到高度的公开透明。此外,决策以后还要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不能说出个决策就叫好,这不科学。”
  针对当前一些监督工作“监而无果”、不了了之的现象,韩正代表说,监督工作要有结果,就“不能讲情面,要敢动真格。”他说,只有监督到位,才能使每一个公务员,每一个手上有权的人,都能够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
“教育是需要的,但光靠教育是不够的,”韩正代表说,“严格的管理、严格的执法,再辅之以教育,这才是长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权力被滥用,也才能够把腐败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高校为何非第一志愿不招
  左铁镛院士撰文批评一种“好大喜功”

  《人民日报》6月13日刊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左铁镛的文章说,高考结束了,一些考生虽然成绩很好,却由于第一志愿没填好导致名落孙山。高校为什么非第一志愿的学生不录取?一位招办主任告诉我,客观上是为了减少招生录取的工作量,主观上则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自我期许。这位招办主任说:“北大、清华都是这么做的,其他高校也不能‘掉格'啊!”
  这位招办主任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其实,高校是以培养合格人才为最高目标的。高校的名气取决于它是否能培养出合格而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是不是第一志愿报考并不重要。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因为报考人数众多,只选择“第一志愿”考生并不会影响其招生质量,其他高校大可不必都如此效仿。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是抬了“身价”,实际上会使大学与一些人才失之交臂。而这种选才的框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些年一些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好大喜功心态。□

  只因十年磨剑无人识
  泡沫学术越反越多

  在文化产业大讲经济效益的今天,所谓学术文章发表难、所谓学术著作出版难,其实,只要你有钱,绝对都不难。问题是,作者们何苦炮制泡沫学术然后赔钱发表出版呢?只要算一笔投入产出账,就会明白其动机所在了。假设一位讲师或助研要评副高职称,他用2万元买书号,出版一部“专著”,每年再用2500元买版面,发表二三篇“论文”,四年下来,他共投入3万元。假设他每年工资收入3万元,四年投入只占其总收入的1/4。他的这些泡沫成果有没有人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完成量化指标,申请副高。一旦副高待遇兑现,他每年最少可增收1万-2万元,前期的投入两三年内便可收回。此后,他用同样方法,可获得正高职称、解决了房子,甚至戴上了“官帽”。
  反之,如果你恪守学术道德,甘心“十年磨一剑”,最后可能副高也未必评得上,连房子都没得住。因为真正的科研是高风险的,十年磨出来的未必就是“好剑”;即便磨出一把“好剑”,世上无识剑人,你也只能抚剑长叹。可见,在这种机制下,不泡沫的学者,甚至难以存身;而泡沫学者,却名利双收。
  这就是泡沫学术越反越多的症结所在。□
(摘自《2006人文中国》 作者杨曾宪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建设部出台评价标准
  城市“宜居”有了“标尺”

  据《工人日报》5月31日报道,通过建设部验收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日前对外发布。该标准就像一把“尺子”,让不达标而自称“宜居”的城市露出马脚。
  该标准有四项综合评价否定条件:社会矛盾突出,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尼系数大于0.6,导致社会贫富两级严重分化;近三年曾被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为年度“污染城市”;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淡水资源500立方米以下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城区河流水质普遍劣于4类,或2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不足260天/年,或沙漠流动沙丘逼近城市边缘5千米以内。只要具备其中任何一项否定条件,就不能被确认为“宜居城市”。□

  火车运费太贵 
  有人突发奇想邮寄砖头

  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弗纳尔非常渴望修建一座银行。这座银行将是小镇上的第一家砖砌的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万事俱备,只差“砖”还没有着落。
  就在一切仿佛进展得都十分顺利的时候,“障碍”出现了: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昂贵的价格将断送掉一切,修建银行也就无从谈起。这是一个致命的障碍,将使整个工程化为泡影。
  正在束手无策之时,小镇里的一位商人以全新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他想出了一个一般人意想不到的主意,而且特别简单——邮寄砖!
  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更为有趣的是,邮寄来的砖和火车运来的砖,用的是同一班列车!就是这么一个货运和邮递之间的价格差异,使修建银行的命运截然不同了。
  几周之内,邮寄砖的包裹源源不断地涌入小镇。每个包裹7块砖,刚好可以不超重。这样,费纳尔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一家全部是用邮寄过来的砖盖起来的银行。
  这件邮寄砖头的趣事,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以此来教育学员:不仅要有达到目的的愿望,还要寻找好的方法,寻找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这件邮寄砖头的趣事还被西点军校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摘自6月11日《今晚报》 作者蒋光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