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总第177期

杜甫理想在异国之邦

杜甫理想在异国之邦

时间:2008-01-08 15:4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我们参观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走进大厅,就看到迎面的墙上,隽刻着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实现“居者有其屋”,让贫困大众都有自己的住房,是诗人追求的理想。想不到的是,它如今成了新加坡的基本国策。杜甫的这首诗,我还是初中时读过的,记忆中,以后在公共场合就再没有听到过。今天在国外听到了诗人的乡音,真是既亲切,又感慨!
  新加坡为什么要“引进”杜甫诗词呢?原来新加坡建国初期,住房条件非常简陋,大多数人住在棚户屋和贫民窟里,拥挤破落,难挡风雨。新加坡以华人为主,人们对老杜的诗词耳熟能详,期望相同,于是政府就借用这诗句,作为解决“住”的民生问题的理念,作为施政目标昭告天下。从六十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就开始着手建造组屋,供应中低收入家庭。这项惠民工程,四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到如今,共建造了一百多万套住宅,85%的人住进了组屋,使得居民的私房拥有率,大大地超过了美国和西欧国家。
  在建屋局的展示厅里,我们看到了各个时期的组屋样板房。六十年代的比较简陋,一室一厅或二室一厅,面积很小。现在的房型就多了,从一室一厅到四室一厅,使用面积60到120平米不等,供购房者自由选购。组屋内部的布局非常经济,卧室、客厅的面积都不大,主卧室也就10平米出头,客厅只能摆放一套餐桌椅,外加沙发、电视柜。厨房和卫生间十分紧凑,没有多余的空间。另外,不论大小户型,每户都有一间独立的储藏室,用来堆放杂物。整个屋子给人的感觉是简约、实用。老实说,相比之下,我国不少刚进入小康的城市里,经济适用房,乃至安居房,都要气派得多,这也体现出两国国民生活观念的差别。
  普惠地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新加坡政府没有走西欧福利国家的路子,因为它没有西欧的社会条件和财政实力。而是开创性地走了一条政府造房,公积金买房的新路,并且取得巨大成功,成为世界上解决住房最好的国家。
  新加坡的组屋计划是由建屋发展局组织实施的。该局建立在1960年,有点类似我国的政企合一组织,它承担了政府的重大社会责任,政府同时给予它很大权力,它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还能无偿获得国有土地。现在,建屋局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经营管理者。它又不同于私人开发商,不以盈利为目的。新加坡的朋友介绍,组屋的价格低廉,只略有盈余,由于土地是无偿划拨的,所以实际上政府给予了补贴。建屋局造房时招聘的建筑商,都是在市场上公开招标的,严格限定了8%的利润率,这就大大降低了房子造价。目前,一套组屋,按照户型大小,售价在10—20万新元之间,相当于普通家庭3到5年的工薪收入。
  购买组屋的条件,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而逐步放宽。目前的规定只有二条:一是已婚家庭;二是家庭月收入低于8000新元。购房者提出申请后,进行摇号排队。中签者首付20%,其余的由建屋局用低息贷款垫付,以后就用个人公积金偿还。几年前,政府还规定,购房与父母一起居住的子女,政府补贴3万新元,相当于15万人民币。此例一开,老人身价徒然上涨,子女抢着与父母同住,有的家庭还闹得不可开交。于是政府再出规定,其他的子女,凡到父母居住的社区买房子,也可获得1万新元补贴,事情才算平息下去。其实,政府倒贴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鼓励子女瞻养和照顾好父母。因为老人与子女就近生活,遇有生老病痛,三长二短,首先会找子女,而不找政府了。这种措施,既加深了家庭亲情,又减轻了政府的福利事务和开支,一举二得,这样的政府真是既开明,又高明!
  新加坡政府对组屋市场实行了完全管制,而对其它商品房市场,则完全放开,不加干预。一套一百平米的公寓房,价格都要好几百万新元,好的地段,甚至要上千万新元,差异之大,令人咋舌。看来,市场经济中,高价房的买卖,是周瑜打黄盖,一方愿打,一方愿挨,因为它是少数有钱人之间的博弈,与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痛痒无关,尽管开发商想赚取高额利润,投机者想炒房牟利,但是这块市场的份额毕竟有限,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中,不足百分之十五,也就无足轻重了,也掀不起风浪,影响不了社会稳定。政府呢,乐得省心,反而坐收渔翁之利,因为公寓房买卖越贵,国家税收就越多,政府何乐而不为呢?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来,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实际有两只手分别在起作用,一只手是市场无形之手,它呢,调控着高价房的买卖,满足有钱人享受的需要;另一只手呢,是政府有形之手,它提供着廉价住房,保障普通民众基本居住的需求,二者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这可以说是新加坡的特色吧。
  联系到我们的住房市场,今年以来,商品房价格一路飚涨,民怨甚多。我从网上和报上看到了不少报道和文章,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却越看越糊涂,越看越弄不明白,有些文章难以服人。我认为问题看似复杂,实质却简单:根子在于商品房的有效供求严重失衡(恶性炒房在推波助澜),这是市场失灵,政府失控的表现。稳定房价的不二法门只能是:扩大经济房的供应量,以稳定百姓心理预期;提高炒房所得税,以遏制非理性投机;择时开征多套住宅物业税,让有钱人给国家多交税。这些都是市场手段,没有行政打压房市的嫌疑。三大措施,或单兵出击,或组合使用,或三管齐下,房价不稳定下来才叫怪呢。至于高档住宅,价格高不高,完全让市场去做主,政府除了规划,啥都甭管,只管收你的税。报道中,有的人主张让开发商多造小户型住房;有的人提出建立租房市场,诸如此类,都是一厢情愿的事。如果不信,你可以让那些出主意的人,到开发商哪里,看他能买到多少小房子;你还可以去问问那些出点子的人,自己愿不愿意租房子住。有时候,坐而论道确实不腰疼。如果推己及人,站在大多数百姓的立场上,不少问题就容易想通想明白。这四年来,中央一直想把房价稳定下来,但是越调控,房价却涨得越快越高,利益集团公然向“国八条”、“国六条”叫板呢。个中原因,我们难道不该好好反思吗?
  市场不是万能的,新加坡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普通住房领域,政府尚且直接介入,参与其中,不让市场由着性子乱来,防市场失灵于未然;政府也不让开发商在经济房上谋取高额利润,防止侵占中低收入家庭的利益,拉大贫富差距。何况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新加坡政府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借鉴。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政府有着更大的政治优势和资源,应该也可以把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解决得更好。 □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