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总第180期

“三创”载体建设:实现优化发展的关键

“三创”载体建设:实现优化发展的关键

时间:2008-07-18 16:4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十一五”期间,无锡能否跳出传统发展模式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城市行列,从而真正实现“优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建设“三创”(创新创业创意)载体的成效,已经成为最大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我市于2006年4月正式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新建“三创”载体500万平方米的目标。2007年10月底,市委、市政府召开“三创”载体建设座谈会,市委杨书记明确提出我市“三创”载体建设“五年目标四年完成”,确保“十一五”期间建成各类“三创”载体60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目标。时至今日,这项工作进展如何?水平如何?怎样加快推进?对此,我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于4月中旬进行了认真调研。
  现状与差距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两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努力下,市委、市政府“三创”载体建设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正转化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高质量“三创”载体和相关配套设施拔地而起,一批以海归创业人员为代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无锡,围绕建设“三创”载体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三创”载体面积累计达到317.93万平方米,入驻科技型创业企业2100多家,聚集博士、硕士等高层次创新人才1400多名,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额44亿元、利税10亿元。
  在“三创”载体建设开局情况总体良好、进展顺利的大好形势下,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无论是从自身发展现状、区域发展态势还是世界先进水平看,我们的发展都还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全市各地的发展不够平衡,有的起步较晚,有的发展定位比较模糊;内涵建设目前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相关服务机构尚处于独立分散运作状态,专业化服务功能开发不足,距离建设高品质的“科技社区”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投融资机制不够健全,创投公司少,担保资金和高新产业资金总量偏少,远远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企业落户用地指标矛盾突出,一些孵化“毕业”的企业,因为缺乏企业中试、产业化承接用地而面临流失的危险;高层次人才匮乏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更加稀缺。
  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增强“三创”载体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创”载体建设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必由之路。在国际国内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的大背景下,在无锡的发展正在转型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把握主动,抢占制高点,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把“三创”载体建设摆到战略的高度,加快发展那些“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产业,通过“质”的提升达到更大“量”的积累,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发展优势。
  二、要进一步提升“三创”载体的功能和内涵建设
  当前“三创”载体的建设进度与五年目标四年完成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举全市之力,协调配合,强力推进。具体讲:一是对照国际一流水平和层次完善规划。要准确把握“三创”载体的发展定位,切实搞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规划既要立足当前,又要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力争在规划上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二是要突出建设的重点。要坚持“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快重点科技创新创意创业园区建设,要以“太科园”、工业设计园等示范园区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全市“三创”载体建设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三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和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把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人。在此基础上,要把“三创”载体建设摆在地区和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位置、衡量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进行考核,确保全市“三创”载体建设按时序、进度完成。
  三、要进一步健全“三创”载体的服务体系建设
  “三创”载体建设,不仅需要一流的硬件设施,更需要完善、周到的配套服务。首先,要建立广泛的协作网络。必须打破“区域限制”,统筹整合服务资源,根据各区域的产业特色错位推进,避免各地区平台建设的“小而全”和资源浪费。要加强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社会科技中介服务的有机链接,利用市场资源配置所需的中介服务资源,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创业服务体系。要加强“三创”载体管理服务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辅导,提高综合管理素质,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三创”载体职业经理人队伍。其次,要构筑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我市“7+1”政产学研合作优势,以高校院所为依托,建立起专家咨询、基础研究、联合攻关、人才培训等科技支撑体系。在载体建设中,要充分运用财税、金融、土地、物价等政策调控手段,落实好“三创”载体内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机构科技人员收入税前据实扣除,以及科技孵化器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的落实,主动服务,全面兑现,切实降低创新创业的风险和成本。第三,要大力健全投融资体系。要广开门路,广泛吸纳,形成多元化投资的新格局,以缓解当前建设资金的不足。也可以参照省里整合相关政府基金的做法,对创投机构按标准进行政策资金扶持,推动我市创投业的发展。要建立和扩大风险投资机构和投资担保机构,增加风投规模,健全退出机制,积极扶持有潜力的“三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第四,要加强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建设。在促进“三创”人员收入分配增长以及解决孵化“毕业”企业产业化承接用地等方面,既要重视完善和配套现有的政策体系,用好、用足现有的政策措施;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惯例的束缚,及时制定出台更大力度的特殊政策,以确保我市“三创”载体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领先的态势。□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