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总第181期

实实在在做点事

实实在在做点事

时间:2008-09-18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走进惠山区农林局蔬菜技术推广站的办公室,一张地图铺满了整张办公桌,一位戴着眼镜目光沉稳的中年人正和一位年轻人埋头在图上比划着什么。走到近前,“惠山区精细化蔬菜规划图”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时,中年人才发现我们的到来,边招呼我们边手指着图介绍:“城市扩大后市政府非常重视蔬菜基地的建设,这是解决市民吃菜的大事,我们要把这个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他,就是无锡市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余汉清。
  当谈到这几年当人大代表的体会时,他说,既然是人民选我当的人大代表,就要时时把心放在人民群众身上,把他们的事当作头等大事实实在在地去做好。
心里时刻挂着“事”
  2007年初夏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后,无锡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实施“铁腕治污”。余代表感到太湖是无锡人民共同的太湖,是留给子孙后代一个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保护太湖是作为每个无锡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更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一直挂在他心头的一件事。农业的面源污染对太湖污染所占的份额达到30%左右,这一观点已经广泛被人们接受,在正确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的同时,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太湖及河道水体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切实加强面源污染整治,严格落实保护区种植、养殖限制规定”的措施,他感到农业面源污染面广量大,只在特定区域限制种、养殖业对污染的控制微乎其微,另外特定区域限制种、养殖业还会影响到当地农业生产、农民就业和农民生活问题,应该用更好的办法解决。他认真地结合本职工作,查阅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并参照本市已经采取的一些好的做法,向市人代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和实施科学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措施”的建议,重点围绕协调改善土壤功能、减少化肥用量、控制化肥流失,筛选引进各类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建立以生物菌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活性物质肥料为主体的综合肥料体系,围绕农产品放心安全,筛选引进各类生物技术及其新产品,建立减少农药使用量、以生物农药为主体的综合防治体系,从而从根本上切断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余汉清代表高兴地说,现在有关部门已经给他回复了,采纳了他的一些建议,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出主意、想办法,一起努力就一定能恢复太湖以前的美丽。
  2005年,无锡市就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列入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但在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上还是缺乏一定的招数。余汉清代表从事的是蔬菜方面的专业工作,与菜农接触最多,他深深体会到菜农“靠天吃饭”的难处,现代农业虽有了温室、大棚,但一旦遭受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设施不但遭到破坏,一年的收成也将可能丧失,菜农们那种无奈的眼神时常会浮现在他的眼前。怎样尽可能地减少菜农们的风险?这也是时常挂在余代表心头的大事。2006年,他向无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专门提出了“关于建立农业风险化解机制”的建议,建议由政府、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三结合共同负担保险费,从而增强农户抗灾、减灾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余代表认为,当人大代表不能只挂挂牌子、摆摆样子,而要时刻把周围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自2003年当选为无锡市人大代表以来,他还结合自己从事蔬菜专业了解菜农的有利条件,提出解决菜农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等建议,实实在在地为菜农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了广大菜农的信任和赞誉。
脚下常常联着“事”
  余代表认为,做一名人大代表,就必须常常与人民群众联在一起,这就要扎实做好平时的事。谈到这,余代表反复说有个深深的遗憾,有一次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他刚好在外地出差,没法赶回来,这是他自2001年当选惠山区人大代表、2003年当选无锡市人大代表以来几十次代表活动中唯一的一次缺席。每次人大常委会和代表小组组织活动,他都会根据活动内容事先认真准备,安排好本职工作,准时参加。他认为,这是提高自己代表意识,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和交流学习提高自己履职能力的绝好机会,这也是一名人大代表履职的根本。
  2006年6月8日,余汉清代表持证视察,了解到江阴市周庄镇东林村的黄如宝因长期在采矿厂工作而得了矽肺病,家庭条件拮据,生活十分困难,而自身因身体原因又不能亲自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项,余代表当即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了“关于尽快落实矽肺病人黄如宝同志有关政策”的建议,得到了江阴市和周庄镇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上门与黄如宝进行了沟通,经过协商,黄如宝满意地拿到了一次性补偿款,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余代表谈到这件事由衷地慨叹做一名人大代表的自豪感、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成就感。
  “勤走”,才能了解和掌握好真实情况,才能真正办人民群众真正需要办的事。作为身兼无锡市、惠山区两级人大代表的余汉清,注重在工作之余联系选民,在走访选民中了解他们渴望解决的热点问题。余代表在平时的视察、走访中了解到自原锡山市撤市改区后,群众的出行还停留在以前的“小中巴”上,只能到镇上才能坐到车,不方便不说,车上人坐不满不开车,开车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司机为了多盈利经常超载、超速,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余代表想到的,恰好也是他作为惠山区人大代表所在小组的代表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群众关心的出行问题”,他积极参与同其他区代表一起连续3年提了“关于惠山区公交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引起了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群众出行都坐上了整洁美观、舒适准时的公交车,有的乡镇已经发展到村民在村口就能坐上公交车,使群众真正得到无锡经济社会大发展带来的实惠,真正有了作为一名无锡市市民的幸福感。
手上时时牵着“事”
  余代表认为,当人大代表不是把代表工作和本职工作完全隔离开来,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在办事,也是在履职。
  1985年,他从南京农业大学蔬菜专业毕业后,20多年来一直就在蔬菜这个专业岗位上兢兢业业踏实工作,从技术员到研究员,历经风雨,攻难克坚,屡有建树。他主持的“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开发”和“苏南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分获获农业部一、二等奖,“太湖农区生姜开发及栽培技术研究”与“春魁甘蓝选育与应用”项目均获江苏省农林厅三等奖,获市、县(区)的奖项更是不计其数。他作为第二编写人员完成了40余万字的《无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教材》;撰写了20多篇论文;合作发明了1项专利;培养了一批农艺师和助级蔬菜技术人员;主持和参加各类研究开发项目11个,组织推广新品种45个,综合增收节支总额达1.65亿元。他说,在这个岗位上最值得欣慰的,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几件既是他本职工作应该做,又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事。
  2004年,他牵头和上海博纳新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了全国第一个“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监控数据平台”,通过生产技术标准、市场准入、实施IC卡追溯制度等途径,对蔬菜产销的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对农贸市场销售的副食品中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甲醛和吊白块实行实时监测监控,有效地提高了项目实施区蔬菜等副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蔬菜。在建立监测监控平台的同时,他注重做好引用新农药、安全用药、节能减排、土壤修复、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各项试验,成功后,他都要对菜农进行培训推广,惠山区现在有1.6万亩的商品蔬菜基地面比较广。菜农相对又比较分散,为了让菜农都能培训到,他每年都要反复组织培训菜农3至4次,菜农生产出高质量的放心菜顺利进入市场这就是他的收获。菜农卖得开心,市民吃得安心,实现了“双赢”。
  余汉清代表最后说道:“无论是做代表工作还是本职工作,只要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在做事,心里就踏实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