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总第181期

为了一方清水流

为了一方清水流

时间:2008-09-18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直接关乎群众的饮水安全,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大监督工作力度,通过视察调查、执法检查、专题审议等形式,督促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强化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饮用水安全管理,江阴的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观。
        推进清水工程
       农村“家河”换新颜
  走进江阴农村,处处可见碧水涟涟,波光粼粼,鱼儿游动,亲水的坪台,因水而生,依水而建,灵动的水,给整个江阴带来了鲜活的灵气。谁能想到,这一条条小河曾是垃圾成堆、水草丛生、臭气冲天的“黑河”,没有人愿意靠近一步。而这一切的改变,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倾注了诸多努力。
  2003年,一份社情民意报告,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高度关注。报告内容反映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对周围水环境的强烈不满和质疑。通过实地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发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给江阴人民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污染,江阴境内近1.4万条“家河”水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人民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看到这一切,市人大常委会深感整治家河势在必行,强烈呼吁政府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家河”,治理到位。一场由市级人大督查、各级政府组织开展的家河整治行动由此如火如荼展开......
  2003年冬,围绕“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的目标,市政府开始着手组织各镇村对全市13000多条农村河道进行全面治理,在苏南地区率先敲响了整治农村水环境的“战鼓”。市政府成立了清洁“家河”工程领导小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具体实施,专业技术指导小组深人一线开展督察指导,将“家河”综合整治与沿线景观设计、人文历史资源相结合,与两侧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进行截污、疏浚、绿化、造景。市政府还先后出台了《关于清洁农村家河工程的实施意见》、《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对水环境治理工作作出一系列规定,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在治理“家河”的行动中,市人大积极参与,调查与督查齐头并进。从2003年开始,市人大几乎每年都会组织相关的视察评议活动。2003年到2005年市人大连续三年对农村河道水利设施建设进行视察,督促政府加强河道的清理和疏通工作。2006年和2007年又两次组织部分人大代表专题对“家河”整治实效进行了实地视察。2007年4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专题审议了水环境治理实施情况,针对“家河”污染治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反复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广泛征集意见,及时进行研究分析,帮助政府出谋划策,协调解决,督促改进。
  在市人大的督促推动下,在市镇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河里又能养鱼了,一个“家河清清水长流,环境美景绕水走”的新环境在江阴美丽富绕的农村重新展现……
        督促铁腕治污
        保护长江母亲河
  长江是江阴120万市民日常用水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随着江阴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排污总量不断增大,长江及支流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业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长江水质受到严重威胁。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从督促政府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和减少污水排放着手,对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监督。
  2005年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的污水管网建设进行了专题审议,2006年对污水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情况开展视察,跟踪督促政府加快治污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又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情况作为年度监督重点进行审议,并多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现场视察,检查决议的落实。在市人大的督促下,市政府加紧制订治理方案,通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河道综合整治、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以及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持证排污等手段,不断削减长江及其支流沿线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2007年,为助推市政府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市人大还组织了以“视察百家企业污染减排”为主题的市人大代表活动周活动,现场监督环保执法取缔效果。市各人大代表小组采取“一看二听三议”的方式,通过市镇联动,异地视察的形式,冒着酷暑,顶着烈日,深入企业视察检查“三同时”执行情况、限排减排到位情况、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转及处理效果情况以及对关停企业的执行情况等,并就加大治污宣传力度、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加大减排力度、强化企业管理,确保减排达标等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意见。代表活动周结束后,市人大将在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和代表提出的建议汇总后交付市政府,督促政府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
  在经贸、工商、水务、公安、安监、监察、技监等10多个部门参与的联合参与下,在市人大及代表们的共同监督下,专项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先后突击检查排污企业15464厂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559家,并对510家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实行停产整治,关停污染企业69家,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并震慑了各类违法排污和危害公共环境安全行为。
  通过督促治理,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工业污染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日趋好转。2007年底,江阴主要河流断面监测结果表明COD含量水平达到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完善供水机制
构筑饮水安全网
  江阴市虽位于长江之滨,却是一个水质性缺水城市,饮用水问题一直备受群众关注。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更是敲响了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警钟。江阴的饮用水水质是否符合标准?如何才能有效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让全市百姓喝上安全优质的自来水”摆上了江阴市人大的议事日程。
  今年,江阴市人大将饮用水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列入了人大工作重要议题。为摸清真实情况,4月初,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深入基层进行摸底调研,先后走访了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了人大代表、乡镇基层干部以及水司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实地查看市镇部分自来水厂的运行情况,并前往成都、佛山、绍兴、南京、常州等市就饮用水安全管理问题进行考察,积极寻求安全供水长效机制。
  4月28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主任会议对饮用水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专题审议。
  “目前我市乡镇饮用水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政府要加强监管,确保水质安全。”
  “市政府要出台具体措施,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二次供水水质。”
……
  整个下午的会议审议,气氛热烈,与会人员的踊跃发言,使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建议日渐成熟,谋划科学长远。包括完善城乡供水规划设计,理顺城乡供水体制,第二水源的选址和保护,污染物排放控制,推进二次供水的规范化管理,加快实施城乡供水同城同网同价等,都一一成为了大家嘴里的“金点子”。
  市人大常委会的建议如磐石入水,激起阵阵波澜。根据主任会议审议意见,市政府立即开始行动起来,一方面,强化水源地保护,在长江自来水取水口安置了水质自动检测系统,同时在船舶往来密集的5条通江河道上也安装了现代化自动检测系统,确保在第一时间检测到水质中所含的有害物,保障百姓饮用水质安全。另一方面,完善供水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澄西水厂建设和肖山水厂扩建工程,实施城乡供水全程实时监测,促进供水企业规范化管理。
  为了那一方清水长流,江阴市人大常委会监督的脚步将更加有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