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总第181期

“人才是我们唯一的资源”

“人才是我们唯一的资源”

时间:2008-09-18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1965年,李光耀总理在宣布新加坡独立时,号召全体国民团结起来,靠自己开拓国家的前途。新的领导者十分明白,新加坡地区狭小,没有市场腹地,而且自然资源匮乏,粮食、自来水和天然气全都靠国外进口。新加坡要生存下去,所能依靠的,唯人才资源而已。基于对国情的清醒认识,从建国开始,新加坡政府就确定了“人才治国”、“精英治国”的方略,让最优秀的人才参与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终于取得了成功。
  那么,新加坡是如何实施“人才治国”方略的呢,他们的做法又有哪些启示呢?首先,在人才价值的理念上,与时俱进,既提倡奉献精神,又主张给他们应得的报酬,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李光耀为首的最高领导人,对国家都有无私的献身精神,他们靠理想和信念,领导新加坡取得了独立。可是到了二十世纪70年代,新加坡经济开始起飞,社会财富不断涌流,受物质利益的诱惑,有的公职人员开始寻找个人致富途径,有些优秀公务员也“跳糟”、“下海”,去私人企业谋就高薪,政府出现了人才流失的危机。这时,李光耀没有和青年们空洞地谈论理想和价值观,而把目光放在现实之上。他对同事说,老一代领导人的理想、奉献、自律,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现在时代变了,年轻人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有宽广的选择天地。他“不相信要求年轻同僚具有和我们一样的绝对献身精神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他提出,要用与职务相称的报酬,报偿他们的贡献与忠诚。在李光耀的主张下,国会通过了大幅度提高公务员薪水的决定,保证了政府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说到这件事,新加坡的一位教授对我说,衡量官员工资水平高低,不能简单地看绝对收入,而要看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度。新加坡官员对国家的贡献,远远大于国家付给他们的薪水。他认为,很多发展中国家,表面上看,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不高,但冗员庞大,效率低下,加上灰色收入、职务消费等等,实际上政府支出的成本更高,而且腐败丛生,毒害社会,最后受害的是整个国家和民众,这些话听来不无道理。这位教授还说,新加坡官员的工资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是通过科学测算确定的,是公开透明的。对此,将另文介绍。
  人才的成长需要培养,新加坡的育才机制,也很有特点。表现为政府舍得为教育下本钱。新加坡的政府预算中,教育经费仅次于国防开支。八十年代以来,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其他支出。2006年教育预算高达70亿新元,占政府总预算的30%。我们遇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她国内在无锡大桥初中上学,高中考上新加坡的公费生,做了三年小留学生,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工商管理。她介绍,三年高中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新加坡政府负担的。大学的学费一年4万新元,她个人向银行贷款1万新元,其余3万新元则是政府补贴给学校,条件是毕业后须留在新加坡工作三年。她还说,新加坡跨国公司多,工作条件优越,收入高,生活环境好,他们中间的人,大多会选择定居,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为新加坡服务。从这位留学生的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新加坡政府对人才的渴求,还看到了他们收获别国人才的窍门。
  新加坡政府出于选拔精英的深谋远虑,还设立了各种奖学金,鼓励学生精进深造。国家最高奖学金有二项:总统奖学金和武装部队奖学金。政府每年从全国优秀学生中各选出5名尖子生,送往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深造,学成后回国任职。这些学生,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前沿的专业知识,宽阔的全球视野,回国后经过历练,就成为政府的中坚骨干。据介绍,目前政府内阁的14位部长中,有13位曾经是国家最高奖学金的获得者。
  在新加坡,学生毕业后,都进入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就业。但政府仍然关注着他们,对于其中的精英,政府会鼓励他们参加竞选、竞聘,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求贤之心,由此可见。
  综上所说,新加坡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现代文明国家和经济强国,绝非偶然,有着必然性,因为它拥有一流人才,它取胜在“人才治国”战略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