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汇报
时间:2008-11-08 11:4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工作汇报 唐余开 2008年11月8日 |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我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国家治太总体方案以及省委、省政府“两个确保”和安全度夏的目标,齐心协力,狠抓控源截污、打捞蓝藻、调水引流、底泥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9月,全市水环境状况总体好于去年同期。呈现四个方面的有所改善:一是我市范围内太湖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有所改善;二是37个小康考核断面和79个“河长制”断面水质有所改善,主要指标均出现好转趋势;三是10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有所改善,8月份首次消除劣Ⅴ类水;四是蓝藻水华聚集程度有所改善,发生的频次和面积较去年均有所下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围绕国务院提出太湖流域治理目标和省政府下发的“十一五”环保工作任务书,进一步明确了治太和环保工作目标(即重点治污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太湖湖体水质保持稳定,主要出入湖河道水质逐步改善,列入国家和省考核的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10%以上,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下降5%,COD累计削减12%以上),市政府及时调整了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先后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部署治太保源十大工程和十项措施,十大治太专项工作全面推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实行治太和环保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建立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大督查”机制,通过完善督查例会、督查报告、挂牌督办、涉案移送、督查考评、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地保障和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水源地水质保障有力。一是全面开展蓝藻打捞。坚持机械打捞与人工打捞相结合,66艘捞藻船已投入使用,探索藻水分离和蓝藻后处理能力,建成了一座藻水分离站,正在规划建设其它几座藻水分离站。各地还积极创新思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网拉泵吸等多种方式,不断改进蓝藻打捞方法,提高打捞效率。今年以来,全市共组建了47支专业打捞队,配备了1384名专业打捞人员和8700多名后备应急打捞人员,负责对60个主要打捞点实施打捞作业。至今已打捞蓝藻48万吨。二是大力加强水源地取水口保护。运用软隔和导流工程严密保护取水头部,贡湖水源地取水口延伸工程4月底前完成,取水口向湖心延伸3000米,水质较原来提升了一个等级。三是做好生态清淤工作。从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对黄泥田港—沙墩港21公里沿线实施了生态清淤,清淤面积10.36平方公里,清淤总量270万方;完成了小湾里水厂2.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清淤,清淤量65万方;正在部署西太湖的清淤工程。四是做好“引江济太”工作。今年已累计抽引长江水21亿立方米,其中直接入太湖9亿立方米。全力实施梅梁湖泵站的调水引流,至10月20日,今年已累计开机调水258天,共计调水引流7.65亿立方米。梅梁湖泵站持续的调水引流,拉动了太湖北部水体流动,进一步改善了我市太湖水源地水质。为确保调水引流效果,沿湖闸站严格关闸挡污,严格控制船闸的启闭,防止内河污水进入太湖。五是长江80万吨供水能力已基本形成。一期工程提前20个月于今年3月底实现供水;二期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从堰桥净水厂至马山的近40公里西线管道已贯通,马山地区已全部使用长江水,从堰桥至东亭的东线管道也即将贯通,整个工程将于11月具备投运条件,我市基本形成长江、太湖双水源供水可互换的格局。六是实施自来水深度处理和尾水处理工程。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涉及的106项水质指标的达标计划正在实施。七是加强日常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监测预警体系,坚持日测日报制度,加快推进水源地取水口和重点河道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今明两年内将建设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其中,今年要建成53个。目前,1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已建成,其余的正加快建设。全市294家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控仪,并与环保部门等实现了联网。 (三)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全面建立“河(湖、库、荡、氿)长制”,全面加强河(湖、库、荡、氿)综合整治和管理的决定》,今年,对全市省、市、市(县)区、镇四级815条河流实施全覆盖的“河长制”和“片长制”管理,沟通水系,拓浚河道,整修河岸,清除淤泥,建设景观带,在去年完成了沿湖37个排污口封堵的基础上,今年,23条主要入湖河道沿岸189家企业170个排污口正强制封堵,城区192家排污单位纳入限期截污名单,年内一律实行污水接管。“清水通道”新沟河——直湖港工程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尾水通道”走马塘一期(锡沪路—厚嵩路段)工程,先导段正在抓紧实施。 为了进一步巩固城区河道整治成果,彻底改善城区水环境现状,于2007年下半年制定了《无锡市第二轮城区河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计划自2007年底至2010年上半年对我市112条河道实施综合治理,并明确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同步实施截污、清淤与环境整治。2008年,我们按计划对第一批17条河道进行整治,整治长度25.3公里,共计投资1.65亿元。目前,古运河和张西桥浜已于7月初先期开工建设,新桥港9月份已进场施工,其他河道全部完成招投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年内基本完成。 (四)控源截污强势推动。按照《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坚持布局调优,目前,全市确定的116家重点企业中有75家列入退城进园搬迁调整计划,其中50家已完成搬迁调整,25家企业完成整体收购签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市已关停“五小”及“三高两低”生产企业1167家,其中,关停化工企业991家,共整改达标企业324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市8个工业园区、33家工业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节能和循环项目79个。全面推进提标减排,从今年起,全市印染等六大行业862家重点污染企业分别执行国家和省太湖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已下达限期治理企业769家,年底前仍不达标的,坚决责令停业或关闭。全市68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加快提标改造,48家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提标改造任务。继去年我市圆满完成COD和SO2年度减排任务后,今年上半年全市COD和SO2分别比去年同期又削减了14.8%和16.1%。 (五)生态修复扎实开展。重点启动贡湖湾湿地等六大湿地工程,面积达1万亩。全面启动环湖200米生态林建设,总面积1万亩,目前已完成造林任务8000亩。全面取消水源保护区范围和环太湖1公里核心区的畜禽养殖,太湖贡湖水域80平方公里范围内定置渔具已全面消除,全面取缔水上餐厅,实施净水渔业工程,加快推进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已建成规模养殖业沼气工程46个,建成蓝藻后处理发电项目1个。 (六)铁腕治污措施有力。制订或修订了《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无锡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全市持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拉网检查、夜间检查、飞行检查和交叉互查,今年以来已出动环保执法人员8.44万人次,检查企业3.92万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101件。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针对国家环保部、全国人大环资委、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和我市组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一律实施挂牌督办,一律实施限期治理,一律实施高限处罚,一律征收超标排污费,一律进行公开曝光,今年,所查列出的123家挂牌督办企业162个问题,都落实了“第一责任人”和“督办人”,目前,72家企业已整改达标。去年共对污染严重的426家排污企业实施关停,今年以来,又关停了59家污染企业。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强化效能监察,先后对5名违纪人员进行了党纪处分。司法部门对3名违法排污的单位法人作出了司法拘留处理。 我市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今年太湖及重点河道断面水质基本稳定,与今年水位高、平均气温较低和雨量较多有密切关系,可谓是“人努力、天帮忙”。目前我市水环境状况仍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太湖湖体富营养化指标仍不容乐观,太湖无锡水域总氮指标一直处于劣五类水平。二是防控蓝藻暴发任务艰巨,由于太湖湖体已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形成“藻型生境条件”,进入9月份以来,水面藻类聚集比较严重的现象仍在个别时段发生,10月份仍是蓝藻频发期。三是今年5月下旬,在太湖西岸宜兴和武进水域内出现了两次较大范围的“湖泛”现象,成因复杂,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入湖河道水质也呈现波动性和不稳定性。与此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针对重点河道断面水质不稳定,一些减排重点工程推进缓慢,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率偏低,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现象仍较突出等问题,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措施还不够扎实到位。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一个阶段,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力以赴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各项措施。一要加快实施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结合省政府对我省进入太湖的15条河道实行“双河长制”,对全市域3条省级河道、25条市级河道、88条县区级河道及703条镇级河道(共815条河道),全力推进规划、项目、资金和责任四落实,明确分阶段整治目标和断面水质达标任务,综合运用企业关停并转迁、排污口封堵、城区企业截污、河岸整治、疏浚清淤、生态修复、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集中力量求突破、确保按期达标。二要着力抓好调水引流。按时序进度加快推进走马塘、新沟河重点引排水工程建设。同时,要加强现有水利管理调度,合理控制水位,太湖水位低于3.5米时,及时启动“引江济太”,确保梅梁湖泵站安全正常开机引流,泵站调引水每年运行200天以上。三要积极推进疏浚清淤。省政府已明确我市太湖无锡水域8平方公里和宜兴市水域5.4平方公里的清淤工作任务,我们将尽快组织推进和抓紧实施工作,确保完成任务。四要坚持蓝藻打捞。实行机械化打捞与人工打捞相结合、专业化打捞与群众打捞相结合、堆场堆放与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相结合,做到打捞队伍不散,打捞人员不撤,尽快解决水藻高效快速分离、藻浆脱水、藻渣制取有机肥等问题。 (二)继续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接管纳污进度。全市68座新建、在建污水处理厂年内要完成除磷脱氮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确保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同时,要下决心加大投入,着力解决管网建设的瓶颈问题,市、市(县)、区和镇区、集中居住区、工业集中区要统一规划、统一接管,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确保乡镇以上建成区自来水管接到哪里,污水管网就铺到哪里,做到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此外,要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取集中或分散处理的方式,逐村逐户落实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直排。 (三)严格实行控源截污。着力深化工业点源防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从严控制环太湖5公里纵深范围的开发建设,全面禁止新上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增加氮磷污染项目,确保完成“三高两低”和“五小”企业的年度关闭任务,力争年内开发区(工业集中区)100%配套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00%安装在线自动监测仪并与环保部门联网。要细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对禁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场予以关停或搬迁,完成150家保留居住点的村庄环境整治,完成2.1万户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确保全市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建成比例达80%。 (四)强化环保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重点工业企业的日常监管,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和铁腕治违的力度,对环境违法企业一律实行挂牌督办,坚决实施限期治理、停产整顿、直至淘汰关闭。对涉嫌构成犯罪的一律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重大环境事故、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存在严重环境问题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限排停排。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启动和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对市、市(县)、区河道逐步推行区域环境资源补偿制度,严格考核评估,界定上下游责任,兑现补偿支付。严格实行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督查机制,按全市重点工作的时序进度要求加强督查考核,并与当地的环境质量改善挂起钩来,考核的情况定期通报,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