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总第184期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时间:2009-03-18 12:33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2月6日上午,无锡市代表团围绕“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专题审议,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周解清代表说,要紧密结合实际把罗省长报告对“三农”工作提出的目标和举措落到实处。近年来,各地根据各自的区域特点,走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我省要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注重总结基层经验,做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工作。从苏南特别是无锡来看,已具备了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条件,重点是要做好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工作。要继续加大工业向园区、农民居住向市镇、农业向高效规模“三个集中”力度,促进农村地区空间及产业、人口、公共资源合理布局,提升农村生态建设水平。要特别注重农村土地使用权价值评估和流转制度的创新,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显化农村土地使用权价值,规范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专业交易市场。 王中苏代表说,要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探索建立“三大制度”。一是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扶持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导土地向农业园区、农产品特色基地、各类合作社等规模经营集中。二是探索建立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要的金融服务和保险事业,扩大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健全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三是探索建立新型农民合作制度。在放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村级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三大合作”组织效应的基础上,开展富民合作社试点,拓宽新的农民增收渠道。 吴仲林代表说,政府要采取多种举措,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不断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增效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潜力;二是大力扩大就业,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当前要特别关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发展,千方百计稳定就业;三是大力促进创业,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引导农民走以置业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致富道路;四是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不断增加农民保障性收入,加快推进各类保障的接轨工作,建设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陆志坚代表说,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六字方针。一要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建设,在“多予”上继续加大力度。建议不断加大财政在农村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形成长期、稳定、有效的财政支持长效机制。二要切实保障农民发展权益,在“少取”上继续加大力度。要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称的原则,严格落实“费随事转”政策,切实做到在推动部门服务重心下移基层的同时不增加村级实际负担。三要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在“放活”上继续加大力度。建议要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流转创新机制,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断提高资产收益分配水平。 吴协恩代表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村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开发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大,政策惠农、就业富农、产业兴农成为农民钱袋渐鼓的“三驾马车”。我省一些先发地区的农村,可以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农业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安排就业,就业提升素质”的方式,既达到 “农业标准化、农业多元化、农民知识化”,又使“农、工、商、建、游”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郑金良代表说,要努力推进农业合作组织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创新合作形式和合作内容,引导合作组织走联合发展之路,推动同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或农产品行业协会。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以当地农民从事劳动合作为基础的农村劳务合作社,积极开展农村河道保洁、绿化养护、家政、护工和物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劳务合作,促进农村就业困难劳动力上岗就业。 虞培明、刘勃、胡士勇代表说,加强农村公共事业设施建设,不能空谈,要从办实事、解难事开始。特别是一些边缘村,经济都比较薄弱、交通闭塞,希望政府多修“致富路”,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激励机制,注重农民的技能培训,为农民致富创造良好的环境。要进一步落实已有的各项惠农政策,保护、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适时提高农业种粮补贴标准,扩大良种和农机具补贴范围,改革补贴方式,将补贴发给真正种地的农民,确保种粮的正常收益。要稳定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建议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政策,加强监管,控制价格的随意、过快上涨,维护农民利益。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但有的方面尚流于形式。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三集中”的成本费用增高的现象突出,供电线缆、有线电视线路、宽带光缆安装重复收费等希望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