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次会议

[ 审议报告 ] 关于无锡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 审议报告 ]  关于无锡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时间:2009-08-04 16:5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意见收悉。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切实领会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有效措施,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现将各项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函报如下:
    一、“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议案决议”实施方案审议意见的落实措施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审议意见,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为确保在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出以下贯彻落实措施。
    (一)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利用网络、报纸、刊物等各种传媒充分宣传《“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议案决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所制定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以及为《方案》的全面实施所开展的各种重大活动,并将《方案》列为各级宣传培训活动的宣讲内容,使基层和广大企业深入了解内容,促进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及时向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局上报有关信息,努力争取上级知识产权部门更大的帮助和支持,进一步扩大影响,加大实施力度,提高实施成效。
    (二)明确目标,狠抓落实
    切实按照《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按计划组织好各项重大活动,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的组织协调作用,调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部门间的分工协作,严格把握时间进度,确保《方案》的实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突出重点,强化服务
    坚持以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调整和落实现有的扶持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运用和实施专利技术,促进企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工作指导,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保护贯穿研发、生产、经营、销售的全过程。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和维权援助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维权工作,发挥好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四)培育机构,引进人才
    注重调动发挥各市区作用,加大力度引进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和知识产权人才。着力扶持和培育本地现有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发展与壮大,同时做好中介机构培育和引进工作。加强有利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中介机构,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队伍,整体提升无锡地区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中介机构在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及监督工作的议案”实施方案审议意见的贯彻落实措施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审议意见,特制定以下落实措施:
    (一)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进万家”活动,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树立全社会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研究制定专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进万家”主题宣传服务活动。一是加强信息宣传。建立覆盖城市街道、社区和农村镇、村的食品药品安全短信服务平台,定期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广大群众发送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科普知识、消费提示、安全警示等内容的短信,让群众了解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掌握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二是深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化“四走进、四服务”活动。继续组织志愿者服务队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深化志愿者服务日活动,更好的为百姓提供服务。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团,统一标识,统一培训后进入全市社区,开展以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座、饮食用药安全知识咨询、发放食品药品安全手册、家庭小药箱清理、居民饮食用药满意度测评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服务活动。三是编发《食品药品安全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印以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科普常识、真假食品药品鉴别等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药品安全手册》,发放到千家万户,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鉴别真伪食品药品的能力。四是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全市选择10个社区,聘请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和群众义务监督员,加强对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的群众监督;向社区每户家庭发放一本《食品药品安全手册》,开展1—2次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服务活动;设置举报投诉电话公示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随时接受群众举报投诉,打击查处违法行为等。努力做到宣传到位、服务到位、监督到位、执法到位,建设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强、经营主体管理水平好、无假劣食品药品事故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示范社区”。五是开展居民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定点回收活动。在全市选择经营信誉好、管理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志愿参加活动的药品零售企业,设立统一定点标识、统一回收箱、统一登记管理、统一激励措施、统一回收销毁的居民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点,回收居民家庭过期失效药品,方便群众,消除危害,保护环境。
    (二)加强监管体系建设,针对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开展整治
    1.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基层工作力量薄弱是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难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研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镇(街道)、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和基层食品安全群众监督员队伍。在全市所有镇(街道)、村(社区)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人,镇(街道)全部成立食品安全协调机构,村(社居委)全部成立食品安全工作站,建立镇(街道)、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制度,配备必要的工作设施。在全市所有镇(街道)、村(社区)选聘兼职食品安全群众监督员(信息员),建立基层食品安全工作队伍。二是加强对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建立市培训县、县(区)培训镇、镇培训村的食品安全培训机制。由各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每年对镇(街道)、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在业务上,工作上指导和支持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将食品安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基层。三是建立对基层食品安全群众监督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了食品安全群众监督员以奖代补制度,由各市(县)、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每年对镇、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员、信息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各市(县)、区实际情况,每位履职合格的镇食品安全群众监督员每年发放300—900元不等的工作奖励,每位履职合格的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员每年发放200—600元不等的工作奖励。奖励经费由省、市、县(区)三级共担。四是推动有条件的市(县)、区在乡镇设立食品药品安全专职协管员。针对近年来乡镇撤并步伐加快,乡镇机构富余工作人员较多的情况,推进有条件的市、县(区)在现有乡镇富余工作人员中选拔人员专职从事本区域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切实增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力量。目前,宜兴市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所有乡镇均已配备专职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被评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
    2.针对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开展整治。我们已制定下发《无锡市2009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年内,组织各地、各部门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5项重点整治工作。一是深入推进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在去年完成调查摸底、自查自纠阶段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对全市各类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单位开展清理整顿,并对整治结果进行规范巩固。二是继续开展猪肉、蔬菜等重点食品安全整治。巩固连续几年开展猪肉、蔬菜重点整治成果,建立起生猪从养殖、屠宰到流通、消费和蔬菜从种植、批发到零售、消费的全过程保障链条。三是推进豆制品专项整治。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豆制品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县(区)为单位,因地制宜开展豆制品行业专项整治,取缔无证无照豆制品小作坊,引导豆制品加工作坊改造生产条件,联合经营、扩大规模。扶持规模豆制品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全市豆制品安全水平。四是突出抓好餐饮消费环节专项整治。根据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在餐饮消费环节选择1-2个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五是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整治。继续以规范农家宴管理和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为重点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整治,重点整治以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劣质化肥为重点的农产品源头污染、农村食品无证无照经营,净化农村食品消费环境。
    目前,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9765人次,检查各类涉添加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2299家,受理群众相关投诉举报14起,抽检各类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样品33种1122批次,总合格率达97.15%。速测各类食品违法添加物质85545批次,总合格率达到97.46%。整治重点地区(场所)413个,整治重点单位2030家,整治重点产品828种,查处有关案件21起,涉案总货值金额7.85万元。结合清理整顿工作,各地、各部门不断健全和完善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制度,推进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制度,督促企业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索证索票等自律制度,逐步建立起非法食品添加物和不合格添加剂问题发现机制和快速追查溯源机制。
    (三)建设无锡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建立协调机制,提高食品安全技术监测水平
    1.集中力量建设无锡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以无锡药品检验所为基础,制定专项规划,添置必要设备,易地重建市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检测检验中心定位为:具备食品安全综合评价,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测,食品产业发展配套服务,食品技术、标准研发等能力的省内一流、辐射周边的区域性食品、药品检测和风险评估技术服务中心。检测中心主要发展目前我市缺乏的食品药品安全高端检测能力:对食品药品中不明添加物品的快速分析、检测、查找能力,多项目快速精确检测能力,食品药品检测鉴伪能力,对运用新技术生产的食品药品安全性评估能力,保健品、化妆品和餐饮消费环节的检验检测能力。市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与上级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定期开展检样结果比对,共同提高检测质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条件成熟后要引进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为全市孵化培养紧缺高素质人才。积极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并及时转化科研成果。
    2.建立现有各实验室业务技术协调管理机制,实现资源互通共享。由市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承担牵头工作,利用其人才、设备等资源带动全市现有各食品、饮用水检测检验单位实现资源共享,能力提高。一是推进设备共享。建立各食品、饮用水检测检验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现有检测设备互通共用,提高全市检测检验设备资源共享水平,避免设备重复投资。二是推进信息、技术共享。由各食品、饮用水检测检验单位技术负责人、业务骨干和院校、科研机构专家组成全市食品、药品、饮用水检测检验专家组,推广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建立定期会商、信息通报等制度,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实验室检测水平对比,实验室结果互认。三是推进业务共享。协调各食品、饮用水检测检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时段特点,落实新项目开检、检测业务分包管理等措施。对食品、饮用水检测检验单位在一段时间内检样过多、压力过重时,协调向其他食品检测检验单位分包,以缩短平均检测周期,提高检测效率。同时,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政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人才、技术、设备资源,通过人才挂职交流、委托培养、业务分包等形式实现设备,人才资源交流共享,提高全市检测检验能力。针对预警监测或国内外报道新发现的食品安全危险因素,与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研发新的检测方法和试剂,并向市场推广,提高检测检验平台研究新方法、应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城区控源截污工作审议意见的贯彻落实措施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意见,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落实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进行了逐条分析和落实,现汇报如下:
    (一)强化认识,全面开展创建排水达标区工作
    今年初,市政府就对全市控源截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全面启动全市创建排水达标区工作。市政府召开了动员大会,与各地各部门签订了2009年创建排水达标区目标责任状。各市(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成立了创建排水达标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4月9日市控源截污领导小组在南长区举行了开工仪式,标志着我市的排水达标小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市政府在动员会后短短的3个月时间,召开了两次“推进会”,对市(县)、区的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推动和部署。6月3日,市委书记杨卫泽又专门对这项工作作了推进。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为切实取得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对控源截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真正把好事办好,我们一是通过电台、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广场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3月21日,市控源截污领导小组和崇安区人民政府在崇安寺广场举办了控源截污、规范排水的大型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演员和群众互动等形式宣传控源截污工作。新区、锡山、北塘区等同时在辖区内举办了宣传活动。3月21日全市发放宣传单页两万余份。二是印制了“告居民书”和有关规范排水的宣传画册,由排水小区片长负责发送到居民家中或张贴在居民楼的进口处,以取得居民对控源截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至今已发送5000余份。对片区内的排水户下发了2000多份“告用户书”和“限期接管通知书”,告知排水户控源截污工作的意义以及其应尽的义务,督促他们配合控源截污工作,在规定的限期内完成污水接管工作。三是委托专业单位制作了控源截污宣传公益广告,在我市电视台相关频道轮流播放。四是发文要求根据市人大“四进四讲清”的要求,继续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三)科学制定创建达标区工作程序
    为更好地规范市(县)、区的控源截污工作,确保创建质量和效果,我们制定了“无锡市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程序及验收考核办法”,编制了控源截污工作手册,明确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工作程序,对创建工作的各个环节(普查、方案设计、方案审查、施工、验收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创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考核并打分,达不到分值要求的一律不得通过验收,并要求重新进行创建。
    (四)开展了相关人员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控源截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技术要求比较高,而我们的大部分片长对控源截污的理解是一片空白,为使他们尽早进入角色,负起创建责任,相关部门按辖区对所有片长进行了分批培训,从创建目的、创建要求、创建程序等全面进行了培训,同时带他们到现场进行实验。还委托专业软件公司编制了“控源截污工作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资料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同时还可实现实时查询,了解各区控源截污工作的进度等情况。为加强城区排水管理机构的力量,相关部门向崇安、南长、北塘、滨湖区派了技术人员,指导各区开展创建工作。
    (五)规范排水达标工作进度和质量
    通过建立和健全工作例会、督查、考核、奖惩通报等制度,利用已经建立的工作通报平台,加强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及时掌握全市动态,及时把各地区、各部门每月、每季的进展考核情况向全市范围通报,向社会公布。及时汇总每月控源截污和排水达标区创建的完成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认真加以分析,制定有效的对应策略和方法。及时发掘和发现创建工作的亮点并加以推广,大力强化检查考核,强化部门联合督查,确保创建工作的进度。
    (六)市区联动保障建成一批创建示范点
    加强市、区、部门协调联动,加快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市政府专门明确了以奖代补政策,市财政专门筹集了启动资金,市房管部门把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与老新村整治进行了衔接,市政公用产业集团加快了污水管网建设的力度,并与各区进行多次对接,确保与外围主干网的对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从达标区调查、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工程监理等工作机制,全程保障创建排水达标区工作。
    (七)强化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
    在市人大的大力支持下,年内将完成对《无锡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修改,目前完成了修改该条例的初稿工作。同时已进一步充实执法力量,配合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加强执法,09年至今已处理排水违法案件7起。在日常检查执法中严格遵守执法程序,做到文明执法。对守法意识薄弱或不了解有关规定的单位,主动向对方发放《无锡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等材料,积极宣传有关规定,以提高他们知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在严格处罚的同时,还通过召开重点排水户大会、签订达标排放倡议书,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达标排放率。注重协调沟通,树立良好形象。对超标排放的企业,通过主动上门与对方共同查找问题、研究整改方案等,一方面帮助对方达标排水,另一方面也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
    四、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审议意见的贯彻落实措施
    针对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意见,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进行了学习,专题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落实措施。现将有关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做好宣传发动,激发创办热情
    通过电视报刊宣传、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编写黑板报、组织送法下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向干部群众广泛宣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关政策法规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义,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认识,增强干部群众创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委农办计划7-10月份分期分批对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农民经纪人、农业专业大户和营销大户,基层业务工作者进行专业合作知识、法规政策、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辅导培训、学习观摩、启发交流。并积极开展典型引路工作,利用《无锡日报》、《无锡农村工作》和无锡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网站等宣传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典型,在全市继续开展“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评选活动。
    (二)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加快发展
    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通知》(苏政发〔2009〕13号),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市和市(县)、区各级财政设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扩大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成员素质等。今年,市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级安排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资金、外向型农业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三项工程”建设资金、农产品质量建设资金等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切实减免有关规费。确保用地用电政策落实到位。组织开展调研,尤其重视研究农村供销合作社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
    (三)大力引导服务,规范组织建设
    组织开展有组织活动、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活动,并将其作为推进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丰富拓展创建内涵,形成争创“四有”合作社良好氛围,年内市级以上“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411家。以制定章程和建立成员帐户、台帐为重点,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财务管理等制度并认真执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发展。针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辅导和指导服务,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率,年内依法登记专业合作社达到276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为成员开展各种有效服务。指导并督促合作组织建立生产记录制度,统一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坚持特色经营,提升发展层次
    围绕发展高效种养业,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以及种养大户、农村基层干部、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农村能人,利用各自优势,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速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到2012年,全市从事优势特色产业生产的专业大户有意愿的都能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和产业规划,明确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方向,江阴市以打造组织内生活力、带动能力为核心,着力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的专业合作组织;宜兴市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合作组织;滨湖区利用依山傍水、紧靠城市的优势,突出发展以太湖旅游度假区果农协会为代表的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惠山区重点发展以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为核心的桃文化产业。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流通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或参股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创建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直接进入城市大型超市,在城市建立连锁店、直销店等新型流通业态。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加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等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在明晰产权、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同一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联合社或农产品行业协会,提升组织化水平。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