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总第191期

服务大局催发展 情系民生促和谐——北塘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纪略

文 / 季笑琴

时间:2010-03-18 14:28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2007年12月,北塘区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两年多来,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不断聚焦监督重点,切实履行监督职能,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监督瞄准新一轮发展主引擎——创新

    北塘区是地处锡城北大门的老城区,地少人多,资源稀缺,曾以化工、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支撑发展多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变化、新形势,是固守传统工业满足既有收成,还是不计眼前利益,通过创新寻求新的突破,成为考验北塘人的新课题。
    2007年底,北塘区新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如期召开,会上,“创新”一词成为代表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面对区域竞争、土地资源、环境容量、人口素质等不利因素制约,北塘要增强发展的竞争力,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加快实现经济形态的提升和增长方式的转换……”一位区人大代表的即兴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围绕“创新”话题,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奋笔疾书。于是“关于加快‘三创’载体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关于加快高新技术领军人才的集聚”、“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关于进一步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好惠山古镇、古运河、天主教堂民俗宗教文化带”等一条条饱含创新理念的代表建议汇聚到了区人大常委会的案头。对此,常委会予以高度重视,经过梳理,作为重要建议及时转交政府办理,并责成人大财经工委加强跟踪督办。与此同时,顺应代表的呼声,新一届常委会把监督目光更多地聚集于新一轮发展的“主引擎”——创新之上。
    着眼于推动全区经济尽快步入“创新驱动”轨道,常委会精心选取监督议题,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加大监督推动力度。两年来,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常委会分别审议了区政府关于重大经济项目进展、关于科技“三创”(创新、创业、创意)载体服务平台建设、关于“530”创业企业实施等一系列工作情况的报告;主任会议先后听取了区政府关于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及运作情况、关于地块推介等情况的工作汇报。常委会围绕“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对园区经济转型和园区整体规划管理情况、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情况、凤翔新城片区开发建设情况、惠山古镇保护性修复建设情况,先后开展了视察活动。为发挥好全区重大项目的创新引领作用,常委会还连续两年对全区重大经济发展项目进展情况实施跟踪监督,就重大项目的“组织推进、功能定位、协调服务、资金支持、后劲投入、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在常委会的强力推动、政府的果断决策和精心实施下,经过两年多的攻坚克难,沉寂数十年的北塘区在“创新引领”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在北塘已呈燎原之势,北创科技园、凤翔软件园、凤加创业园……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科技园区正在迅速成长;总投资达136亿元,总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以金太湖国际城为核心,集商业、办公、酒店、住宅等业态于一体的“重量级”服务业高地初现雏形,蓄势待发;随着惠山古镇修复工程的全面启动和强势推进,一个以老字号群落、文化艺术群落、民俗娱乐群落为支撑的文化产业集群也将崛起于北塘的惠山脚下。

监督直面社会和谐之根本——民生

    “解民情、惠民生、促和谐”,既是北塘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对自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常委会致力追求的目标所在。两年多来,常委会的监督视野从未远离过百姓的所思所盼。
    北塘曾经是低洼危旧房最为集中区,每逢汛期,许多居民饱受“水淹”之苦,然而行走在今天的北塘大地上,昔日一片一片“灰头土脸”的危旧房住宅区已脱胎换骨为一幢幢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的更有“北塘人”一张张由衷绽放的笑脸。据统计,2008至2009年,北塘区已有近8000户居民告别拥挤潮湿的危旧房,高高兴兴迁入宽敞明亮的安置房。尤其是09年以来,随着新桥花园、惠麓苑、丰涵家园、龙塘岸等10多个安置项目相继落成、约170万平方米安置房小区交付使用,北塘区动迁群众盼望已久的拆迁“零过渡”梦想成为了现实。
    然而这一切变化的背后,同样离不开新一届常委会的监督推动。翻开区人大常委会08、09的工作“要点”,安置房建设工作始终是常委会的监督重点。为切实改善辖区居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区人大常委会将这项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常抓不懈。一是通过市、区人大代表就加快北塘老城区及城中村改造问题多次提出书面建议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重视和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切实加大对拆迁安置工作的“过程监督”。两年来,常委会先后四次组织市、区人大代表进行视察;两次对区政府安置房建设工作报告进行审议,主任会议三次专题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常委会还就安置房建设工作形成了多篇调研报告。先后向区政府提出了要妥善处理安置房建设、资金、拆迁三者关系,努力创造互为制约、互为作用的良性循环工作机制;要加强征地拆迁地块前期调查工作,“以人为本”、科学合理规划安置房建设,力求新建安置房的户型、面积等设计能与拆迁项目实际相匹配;要完善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对安置房建设质量的管理和监督;要开辟拆迁安置绿色通道、为拆迁居民提供更多的安置房源的选择,努力做到“零过渡”等一系列的监督审议意见。
    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催生了政府一系列得民心的工作举措。“以建促拆、以安促拆、先建后拆、人性化拆”等工作理念的确立和实施,使北塘城市建设摆脱了“拆迁难”瓶颈的制约,得以快速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北塘老百姓的一个个“安居”梦想真正得到实现。统计数字显示,随着旧城改造、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北塘拆迁居民入迁新居后的户均面积达到了90m2,较拆迁前的平均45m2翻了一倍。
    如果说常委会对“安居工程”的监督推动只是惠及了北塘的一些动迁居民,那么,对教育、卫生、劳动就业、养老事业、食品安全等众多民生问题的倾情监督,则使更多的“北塘人”共享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全市首个区级创业中心的成立,使北塘群众就业、再就业有了更全面周到的指导服务;建筑面积8万m2的区级文教中心二期的启动建设和政府斥巨资打造的凤翔实验学校,又为城北市民提供了享受文化和优质教育服务的好去处;全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立,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第十五批老新村整治工作的启动,使居民对环境面貌的满意率又将大大地提升……
    两年来,人大的持续推动,政府的高效落实,在北塘上空奏响了一首首“民生之歌、和谐之曲”。相信,在人大、政府的合力“弹奏”下,北塘的“民生之歌、和谐之曲”定会愈唱愈嘹亮,愈唱愈动人。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