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总第200期

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

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

时间:2011-09-18 14:02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
编者按:为推进“十二五”旅游业跨越发展,6月28至29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旅游局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并开展了工作评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与会代表从多重视角提出了真知灼见。现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旅游业方面投入力度最大、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明显的一个时期,但是对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对照兄弟城市的发展,还有差距。无锡称得上旅游资源大市,但还不是旅游发展强市,要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名城、重点支柱产业”战略目标,还任重道远。
首先,功能定位还不够清晰。无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是单纯的观光,还是以观光为基础的休闲度假?观光突出什么主题?休闲度假突出那些重点?都还不甚明确。历史上,无锡就是江苏省、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疗养基地,建有许多疗养院,说明这块土地适合度假休闲,有着广泛的认可度和基础。现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国民休闲旅游等新的业态方兴未艾,无锡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和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能否通过促进产业融合,重点打造面向海内外的商务旅游度假基地?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细分市场和整个产业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策划,确定重点。只有找准定位,投资、开发、建设和发展才有明确的方向,形成投入产出的集聚效应。
其次,形象特色还不够鲜明。无锡凭什么吸引海内外游客来旅游和休闲度假,无锡旅游的主题形象、主打品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还不够明确。旅游口号的多变反映了思想上的犹疑不定。无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个人认为就是太湖流域独特的风光风貌、民风民情、生活特质、文化积淀、历史传承,包括了江南水乡农耕、近现代工商文明和延绵几千年、深入无锡人骨子里的吴文化。其核心是“太湖”——无锡人择太湖而居,太湖哺育了这方文明。围绕太湖进行深度挖掘,形成独特的城市旅游形象,这应该是无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第三,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前期着眼于生态建设、环境改造和历史文化修复,以政府性投入为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要转化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就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大旅游要有大项目,大项目要有大投资,大投资要依靠大集团,无锡能象江阴招隐苑那样以旅游为主业、覆盖大产业链的集团不多。各类资本都要市场化运作,有进入机制,也要有退出机制。要利用市场机制来优化整合资源,建立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大力发展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尤其要重视发挥旅行社的作用。政府要多做培育市场、促进市场发育的工作。
第四,人才队伍还很不适应。万事靠人去做,人才短缺是目前无锡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常州能够“无中生游”,走到全省前列,靠的是“事在人为”。现代旅游内涵非常丰富,从组织领导、策划规划,到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导游服务,各个领域都急需一批行家里手,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很难办成大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必须实行强有力的领导。旅游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有资料表明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第一大产业,国内许多省份和城市也都把发展旅游作为主战略,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无锡转型发展中,旅游处于什么地位,需要在战略思想上进一步加以明确。认识到位是前提,同时要理顺体制机制,建立起一体化、规范化、决策有效、执行有力、高效优质的组织领导体制、政策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机制。□

天然禀赋优越,山水景观佳绝,无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工作基础良好。一是有亮点:以太湖风光为特色的自然景观,以灵山大佛为标志的佛教文化景观,以中视影视基地为代表的影视景观,以名街、名居、名园为重点的历史人文景观,形成不可多得的旅游城市构架,吸引着旅游者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二是有氛围。38公里湖岸尽现山水旅游城市的气势;道路上众多的景区交通指示标记形成浓郁的旅游氛围既为旅游者提供了便利,又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三是有前景。凭借资源优势和近些年的投入,无锡发展具有很大空间,发力有后劲,整合就给力。
无锡旅游当前的突出问题是组织程度低,发展力量散。相对一些资源缺乏、基础较差却发展较快的城市(如常州)而言,我市旅游的发展明显滞后。我市旅游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缺乏高水平、富创意的策划构思,缺乏景点的有机整合和特色彰显,缺乏有效的推介和宣传,我们应该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对我市今后的旅游工作提四点建议:1、定位要准确鲜明。无锡旅游打什么牌?还是“太湖牌”。“太湖明珠”是无锡的名片和无形资产,特色鲜明,广泛认同。而无锡目前所使用的旅游口号太过抽象、平淡,未道出无锡旅游之精髓,未体现个性和特色,吸引不了旅游者。随着太湖治理渐显成效,应该重唱“太湖美”,而且一以贯之,凸现“太湖明珠”的价值,推动无锡旅游的跨越。2、企业要成为担当主体。旅游要发展,企业是主体。要遵循市场规律,扶持发展旅游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旅游产业主力军。同时,要通过政策扶持、股份组合、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进入旅游行业,把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成现实的旅游动力,靠市场做大做强旅游企业,靠企业做壮做优旅游产品,靠发展扩张壮大旅游服务业。3规划要前瞻大气。要组建智囊团队,潜心研究、精心策划、放大优势,出新出奇,从整个旅游城市的视角来规划旅游。不妨将马山规划成旅游特区,借助灵山效应,集聚旅游资源,打造旅游航母。同时,结合现有旅游设施,加强配套建设,形成一批旅游综合体,发挥规模效应。4、资源要整合集聚。首先是景点融合。要打破体制藩篱,将本市景点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管理中,既有利旅客旅游,又降低管理成本。其次是文旅结合。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旅游,没有旅游的文化是孤独的文化,文旅结合才能体现旅游和文化的价值。因此,要注重发掘文化内涵。要创造条件,支持惠山古街(祠堂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过程和结果,都将对无锡文化形象的提升和旅游的推广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再次是推介组合。整体包装,突出个性,聚财合力,强势推介。策略和路径似乎应该是:以鲜明的个性吸引人,以文化的力量感染人,以丰富的内容(抑或丰富多彩的旅游品种)留住人,以优质的服务愉悦人。
无锡这块风水宝地是大自然的恩赐,无锡得天独厚的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性优势。由衷地希望无锡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领导新老交替之际,把旅游作为一个大产业,放上重要议事日程,长远规划,明确目标,扎实推进,铸就辉煌。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要努力促进我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品优势转变、“长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变,经济实力雄厚的资金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把我市建成旅游强市和旅游目的地。一是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理顺旅游管理机制,把旅游业作为大产业来抓,加大统一对外宣传促销的力度,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带动和促进关联产业发展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特别是吸引大企业、大集团跨地区、跨行业投资兴办旅游业。支持和推动旅游优势企业上市,培育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管理先进的旅游集团。二是优化旅游服务结构,加大培育旅游大市场的力度。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加快招商引资、开发大项目的步伐,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多层次的旅游服务结构。促进老景区旅游产品优化提升,丰富游览娱乐内容。着力解决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开发旅游商品,拓展夜间旅游项目,推出若干条 “美食旅游线”,带动景点旅游。加快游客自驾车宿营地及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创新公共服务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和形成以市本级为中心,市(县)、区分中心为支撑的全市旅游集散网络体系,使之成为以旅游集散功能为主要依托,集旅游投诉、旅游咨询、旅游紧急救援、旅游信息化、旅游推广于一体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多语种旅游标识标准系统的建设,建立旅游语言无障碍系统和面向全球的旅游信息网站,提升我市旅游国际化水平。加快旅游安全救助体系的建设,建立游客紧急救援工作体系,建立卫生咨询中心、120急救中心和重点旅游景区急救站三级旅游卫生医疗体系。四是加强旅游行业监管工作,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要扩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调控权限,提升其管理权威,把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边缘性、交叉性领域纳入旅游行业管理范围。旅游主管部门不断提升旅游监管工作水平,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不断改进行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加强对特色文化主题饭店的研究、指导,引领饭店特色化、品牌化和合理化发展。推动旅行社以品质等级评定为抓手,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改进导游管理手段,提高导游队伍整体服务水平。大力推动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培养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级的旅游标准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在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中发出更多无锡旅游的声音。□

无锡旅游业的发展当下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战略定位。无锡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压力和希望,旅游业已成为发展服务业的突破口。“十二五”规划十分明确要将无锡打造成旅游度假目的地和长三角旅游度假中心城市。温总理提出无锡四城建设中也包含着旅游与现代服务城。无锡的目标是从旅游过境城市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城市。首先是从理念上加以解决,行动上付诸实施。在大规划、大项目、大交通上,将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文化保护等等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旅游文化的品质;二是机构设置。从体制机制上加以重视,解决目前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建议设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集权责为一体,统一规划,解决当前旅游业“小、散、弱”等问题。统一领导,解决标准、扶持等系列政策问题。统一管理,解决政出多门、各自为战、各自为政的问题。这方面可以借鉴以往我市发展乡镇企业和“530”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三是宣传策划。选准、选好特色、鲜明的无锡旅游宣传口号。集中资金,选好媒体,坚持不懈、统一宣传,打造出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旅游宣传形象;四是资源整合。“十一五”期间投入的很多旅游项目、资金,80%是政府投资,可以也有必要用足用好现有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整合,改变各自为政、各自为战,难以做大做强做精的困局;五是品牌营销。无锡好山好水,真山真水,要打好太湖牌,唱好山水歌,把散落的珍珠串连起来,在推出旅游品牌上下功夫,以太湖为主,同时推出运河、文化、历史等品牌。在旅游产品上从观光旅游到集观光、休闲、度假等复合型旅游。在旅游时间上从白天旅游到“白+黑”,逐步培育夜间旅游。在旅游线路上从围城旅游到“围城+进城”,全方位体现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在旅游消费上从传统的人头消费到综合消费,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在旅游纪念品上从传统老三样的“泥人、排骨、油面筋”到富有无锡特色的现代工艺品。□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发展应该是投入最多、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明显的一个时期,旅游资源开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真山真水得以显露,生态变好,环境变美,旅游资源变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我市旅游业的整体影响力和位次有下降趋势,与常州等周边城市相比有明显差距;二是主管部门对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创建特色、强化销售等旅游发展方式上有待理解提高;三是旅游业对无锡社会经济的影响力不够明显;四是将无锡作为“旅游接待城市”不仅是“旅游输出城市”的经营方式上缺乏考核与鼓励政策。建议:一是理顺目前旅游业体制不顺状态,改变目前多头、分散的无序管理局面,建立一个有能力综合协调的高层次组织;二是统一思想、加强规划力度,将旅游业真正摆上支柱产业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城市软实力,将旅游业放在“两个率先”大局来谋划,做好无锡“真山真水”旅游业的大特色,大手笔;三是发挥市场机制在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利用方面的作用,吸引社会民间资本的进入,培育民间旅游企业集团,提升旅游业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包括土地、规划、项目审批、财税和就业等相关配套的扶持政策。□

这次评议中听取了许多来自旅游行业一线企业的心声。我们更多地见证了无锡旅游业的巨大发展与变化,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业卓有成效的工作和骄人的业绩。这些都为无锡旅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一是对我市旅游业基础性建设工作进行深入而广泛地专题性调查研究,重点围绕怎样加快建设或健全完善无锡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问题、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旅游企业的诚信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等。旅游基础性建设工作的优劣,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空间的大小,竞争力的大小,关系到我市旅游业在新一轮发展中能否真正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政府服务民众的公共服务体系的窗口之一,代表着政府服务民生的水平与质量。而我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救助应急机制建设、旅游信息化工程等建设、配套水平无法满足新一轮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建设与不断完善,使其在规范化、完整性、标准化以及服务水平与质量、发挥的效能、保障机制等方面体现一流,从而确保我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紧紧围绕无锡旅游的特质、特点,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无锡是“感知中国中心”、“云计算”人才聚集的高地等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旅游行业向真正的现代服务业转变,重点铸造旅游信息化品牌,在旅游电子商务、感知体验、虚拟现实、信息咨询、网络服务、旅游企业智能化方面狠下功夫,让信息化为建设无锡作为旅游行业目的地城市插上翅膀,为提升无锡旅游国际化水平提供平台,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抓住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机遇,推动旅游行业信息化在国内率先发展形成先发优势。三是无锡旅游业界应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率先行动,加快对各类旅游与服务的标准、基础性配套建设标准进行研究、探索,这项工作对率先建成旅游强省、强市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也为旅游现代化建设立标杆、树标准,全面推进旅游业与国际市场、国际规则、国际水平的对接,这也是真正意义上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四是搞一个旅游人才引进的“530”计划及本土旅游中高端人才培养行动规划。无锡现有七所高职院校举办旅游类专业,近万名在校生。各校在发展定位、专业设置、资源配置上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和引导,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为无锡旅游行业产业的全面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整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