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次会议

关于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

关于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

时间:2011-09-20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在市人大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围绕率先发展主题、转型发展主线,全力做好稳增长、抓创新、转方式、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良好,呈现“增速平稳、结构趋优、质量提升、民生改善、转型加快”的发展态势,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51.6亿元,可比价增长11.4%,完成年度计划的48%;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4%;
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5.55亿元,同比增长25.5%,完成年度计划的56.8%;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3.92亿元,增长23.3%,高于年度计划增幅8.3个百分点;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2.3亿元,增长17.4%,完成年度计划的49.7%;
5.进出口总额完成352.4亿美元,增长27.9%,完成年度计划的53.3%;其中,出口总额完成208.5亿美元,增长28.9%,完成年度计划的52.3%;
6.到位注册外资完成19.2亿美元,增长5.8%,完成年度计划的56.5%;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64元,同比增长12.5%,完成年度计划的54.3%;
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
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5。
二、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呈现较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一)从产业发展来看,二三产业增速平稳,结构质量进一步优化
工业经济增长平稳。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91.11亿元,增长22.6%,其中市区、江阴、宜兴分别增长20.8%、20.7%、33.3%;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1.74亿元,增长11.7%。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575.13亿元,同比增长23.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7.7%,比去年底提高2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销收入达到2631.5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物联网产业300.1亿元,增长27.7%;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409.1亿元,增长66.2%;新材料和新型显示产业779.3亿元,增长37.7%;节能环保产业219.5亿元,增长21.7%;微电子产业217.8亿元,增长20%;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139.7亿元,增长27.2%。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全市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为255.13%,同比提高21.7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57.3%。
服务业发展势头稳健。“服务业超越计划” 全面推进,服务业比重持续攀升。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10亿元,同比增长1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去年底提高0.6 个百分点。服务外包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上半年实现接包合同总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56%;实现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6亿美元,同比增长63%。总部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总部经济产值增长16%以上。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上半年营销收入同比增长25%以上。主辅分离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全市共确定分离企业235家,上半年共完成116家。
(二)从三大需求来看,内需增长动力不断增强,外向型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投资继续优化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03.92 亿元,增长23.3%,增幅较一季度提升3.3个百分点,其中,市区、江阴、宜兴投资分别增长24.4%、21%和20.7%。上半年服务业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7.3%,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达72.7%,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受扩大民间投资政策带动,上半年全市实现民间投资944亿元,同比增长29.46%,增幅高于一季度5.3个百分点,分别超过同期国有投资、三资投资13.5个、18.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仍然较快。上半年房地产投资402亿元,同比增长47.2%,增幅快于去年同期16.1个百分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列入年度计划的160个市级重点项目有139个项目在建,完成投资391.9亿元,投资完成率约49%。54个当年计划新开工项目中,已开工33个,开工率61.1%。
消费市场保持平稳。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2.3亿元,增长17.4%,增幅较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市区、江阴、宜兴消费分别增长17.4%、17.5%和17.1%。汽车销售增幅有所回落。上半年限额以上汽车市场销售增长17.2%,增幅较一季度回落4.4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成交面积313.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1.7%,成交金额271.4亿元,同比减少7%。旅游业平稳增长,上半年接待游园人数和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5.5% 和15%,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92亿元,同比增长18.1%。
开放型经济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外贸增幅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的良好态势,完成进出口总额352.4亿美元,增长27.9%,其中市区、江阴、宜兴分别增长22.4%、41.7%、28.4%;完成出口总额208.5亿美元,增长28.9%,其中市区、江阴、宜兴分别增长22%、40.9%、50.1%。利用外资结构趋优,上半年全市到位注册外资19.2亿美元,增长5.8%。从投向产业看,服务业到位注册外资占全市比重超过56%,新兴制造业到位注册外资占全市制造业到位外资比重超过55%。境外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55%。
(三)从发展质量来看,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5.55亿元,增长25.5%,增幅较一季度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市区、江阴、宜兴分别增长26.7%、21.9%和26.7%。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87.2%,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45.5%、37.2%、13.8%、18.9%。受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带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比重分别达到21.8%、7.2%,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3.2个、0.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其中,江阴、宜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2%、13.5%。就业形势稳中向好。至6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98万人,扶持自主创业55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本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率达93.8%,农村调查失业率低于2.5%。社保参保扩面人数继续扩大。上半年,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缴费人数4.6万人;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扩面8.37 万人、5.69万人、7.06万人和6.53万人,均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有序推进“绿色无锡”建设,完成植树造林5万亩,提前完成全年任务,金城湾工业和尚贤河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开放。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太湖无锡水域总氮浓度同比下降13.8%,水质状况继续优化。全市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上半年工业用电增幅低于工业产值增幅15.7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分别完成减排7700吨、528吨、12818吨和8826吨。
(四)从社会建设来看,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民生项目有序推进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教育方面,上半年全市已启动63所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学校改造工作。金桥双语实验小学基本建成,新城小学、第三高级中学改扩建等建设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优质幼儿园创建扎实推进,完成4所市级一类幼儿园、1所省级优质幼儿园的评估验收。医疗方面,新建儿童医院已竣工交付使用,新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建设进展顺利。文体事业方面,全市10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82个文化站以及31座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免费开放,57%的场馆实现全年无休开放。全市举办各类公益性文艺活动891场,送戏送电影下基层768场次。民生项目有序推进。住房方面,市区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550套。全市拆迁安置房累计施工面积1783.31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219.59万平方米。全市筹集公共租赁住房8910 套,市区享受廉租房政策居民4567户。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锡东新城核心区路网体系和交通枢纽功能基本形成,无锡中央车站、京沪高铁无锡东站正式启用,地铁1号线建设加快推进, 地铁2号线全面开工,太湖大道、高浪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竣工投用。为民办实事工作进展顺利,二成以上项目提前达到全年目标,五成以上项目进度超前。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总体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稳增长、调结构的任务仍很艰巨,稳物价、促增收的压力仍然较大,资源要素供应仍然趋紧,重点项目储备仍然不够,等等。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无锡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和五个《行动计划》,集中精力,扎实工作,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着力提升总量指标,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与着力点,全力推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在全省位次的逐步回升。积极扩大项目产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一批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储备。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充分利用好现有“三创”载体,大力盘活存量资源。抓好要素供应保障,积极推动“政银企保”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科学安排有序用电,优先保障重大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用地、用电需求。强化企业服务,建立健全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帮助企业争取资金和项目资源,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二)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实施产业升级计划,“做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 优势产业、“做高” 传统产业。进一步明确标杆,选准产业发展重点,集中力量推进。进一步明确落实工作推进体系,完善从招商、评估、决策到执行的工作机制,条块结合,分级分类推进。广泛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更大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更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份额。坚持集约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门槛,把亩均投入和效益产出指标作为硬标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坚持人才引领,围绕“人才特区”建设,不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启动建设市(县) 区“专业人才特区”,探索实施技术移民试点,争取成为国家“股权激励试点城市”。
(三)积极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一方面要大力“引进来”。启动实施产业国际化工程,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推动各类开发园区“二次创业”,引导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升综合功能。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大幅提高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另一方面要加快“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无锡本土跨国公司;深化南北挂钩合作,加快走近沿海,拓展发展空间。
(四)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硬约束、硬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实施重点工程,加强执法监管,严格行政问责,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引导企业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继续狠抓太湖水环境治理,加快重点治太项目建设,深入落实控源截污、清淤捞藻等各项措施,确保太湖安全度夏,促进水质持续改善。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做好主城区河道整治和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工作,扩大建成区机动车24小时禁鸣范围,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的集中治理。
(五)切实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深入推进居民收入倍增十大专项行动计划,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居民收入增长年度计划目标。进一步加快拆迁安置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强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强化市场监管,稳定社会预期,切实做好物价稳控工作。全面做好年度十一件为民办实事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