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次会议

关于2011年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初审意见

关于2011年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初审意见

时间:2011-09-20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为配合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市政府关于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根据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8月上旬,杨惠菊副主任带领财经委员会分别到发改委、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等部门对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并作了分析研讨,现提出如下审查意见: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和财政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
财经委员会认为,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良好。全市上下以率先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为主线,统筹协调,扎实工作,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5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4%。其中农业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7%,第三产业比重43.4%,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1)经济总体延续稳步增长趋势,但呈现高开低走。主要经济指标上半年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增速逐月回落。6月份有所回升,主要行业有半数增速超过了3月份,其持续性尚待观察。(2)消费需求稳中有升,但受物价因素影响较大。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2.29亿元,同比增长17.4%。同期消费价格指数提高5.5%,并逐月走高。主要消费品中,除衣着类价格下降外,其他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3)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宏观调控效应开始显现。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3.92亿元,同比增长23.3%。随着国家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以基础设施投入为主的国有投资增幅回落至15.9%,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分别提高至29.4%和29.5%。服务业投资增长27.7%,工业投资增长18.5%。房地产投资在服务业投资中的比重为46.6%,但商品房销售3月份以来持续低迷,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1.7%,成交金额下降13.11%。(4)民生进一步改善,但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城乡居民失业率继续保持低位,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提高至95%以上,保障房建设有序推进。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6%,比去年实际增幅低2.7 个百分点。
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5.55亿元,增长25.5%,其中市区一般预算收入211.9 亿元,增长26.7%。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36.6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市区一般预算支出154亿元,增长29.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87.2%,列全省第一,显示收入结构相对比较合理。税收中增长较快的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45.5%和37.2%。而企业所得税中,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和2010年度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汇缴等不可比因素约占增收额的1/4;个人所得税下半年面临起征点提高、纳税人数大幅减少的减收压力。预算支出继续向扶持战略性产业和改善民生等重点方面倾斜,压缩一般性支出,较好地发挥了财税的杠杆作用和保障功能。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绩效有新的改善,促进了收支平衡。
二、下半年应予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上半年经济运行和财政情况总体平稳,但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经济增长后劲减弱。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年度计划的48%,多年来首次达不到时序进度,且增幅居全省末尾。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增速回落,若工业增速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则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将提高1.19个百分点。工业有效投入不足,重大项目储备不多,市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经济总量减少,已是持续多年的问题。房地产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影响经济增幅0.69个百分点。二是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日趋明显。上半年土地出让面积同比下降45%,夏季高峰时段电力缺口185万千瓦,民间信贷年化利率达到40%,劳动力成本平均涨幅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3%,加上资源环境方面的硬约束,不但增加了企业当期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而且从长远看,使我市投资环境趋向紧张。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上半年一般预算收入虽然完成年度计划的56.8%,且税收增幅高于苏南和全省平均水平,但分
析其来源,征管性因素占比较大,税源性因素增长乏力,可持续性不够。下半年,面临实体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调控效应显现和政策性减收等多重压力,组织收入难度加大。而支出方面,刚性需求不减,民生保障、产业扶持、环境整治、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追加需求增多,财政平衡压力增大。
上述问题反映了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阵痛和矛盾,也说明了加快实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紧迫性。预计下半年形势更为复杂,挑战更为严峻,为此,财经委员会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千方百计增加产业有效投入,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服务业超越发展与制造业全面提升齐头并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与传统优势产业更新改造双轮驱动,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扬长避短,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提升产业集聚度,提高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水平,走集约发展的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储备,全面做好年度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尽快扭转产业投入不足的被动局面,重振产业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聚焦企业,服务企业,努力破解要素资源瓶颈制约。政府的服务在困难环境中尤为重要。要积极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努力增加存量土地供给,加强调配,优先保证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快金融创新,做好银企对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电力调度管理,在确保居民生活用电的同时,全力保障企业生产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正常用电需求。加强重要原材料供应的组织协调,确保物流通畅,降低成本。引导企业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从依赖“人口红利” 转向主要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发展。要通过政府卓有成效的服务,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激励社会资本投向无锡,投向实业。
3.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是有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解决好民生问题。要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工程,切实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各项工作。认真执行个税调整办法,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力度。积极做好物价调控监管工作,着力抓好菜篮子工程,确保实现物价控制目标。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改善对居民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深入细致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确保不发生恶性事件和重大事故,为人民安居乐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4.开源节流,有效化解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要处理好“现在”与“将来”的关系,着眼于促进长远的财政收支平衡。最根本的办法是支持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涵养税源。财税部门要认真贯彻积极财政政策,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应免尽免,营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在财政支出方面,当前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严禁铺张浪费,利用预算信息公开的契机,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保证各项重点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把钱用在刀刃上。要密切关注政府融资政策的新变化,切实增强财政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财政安全稳定和各项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