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总第209期

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时间:2012-11-18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 文 / 钱莉莉
大气污染是群众关注度高的一件事,因为它看得见,闻得到,和生活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应该说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实属不易,空气质量比去年同期好转,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同时也感到政府职能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上面临的压力仍然不轻,任务艰巨。经济社会要发展,环境保护不能放松,空气质量标准又不能下降,这是对政府的考验,大气污染防治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建议:
1、对大气污染防治要综合考虑。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将保护大气环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城市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要制定综合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空气中的SO2、NO、VOCS、PM2.5、PM10等都是和能源消耗强度有关,能源消耗总量越大,这些有害物质排放越多,要通过低能耗来实现低排放低污染,而不能仅靠现在的末端治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恢复空气质量付出的经济代价要比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所付出的代价要多,因此要从源头上严格准入制度,建立完善的环境准入决策评价机制。比如说,我们引进的项目在清洁生产水平上一定要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否则再好的项目也不予考虑。
2、大气污染防治要部门联动,要区域统筹考虑。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环保局一家的事,其他相关部门都有各自牵头任务。比如,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这是经信委做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是发改委牵头的;等等。各部门要群策群力,共同防治大气污染。同时,要落实属地管理。我们可以按照行政区划来分配大气污染排放量,通过“排污许可证”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区的排污单位,并对各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和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考核,定期向社会公布。要联防联控,加强产业转入地在承接产业转出地过程中的环保监管,防止污染转移。
3、大气污染防治要加大投入。新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的检测项目更多了,标准更高了。因此要更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设施,增加和优化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及环境空气质量移动监测站, 建立大气灰霾监测网络,增加细颗粒物(PM2.5)等在线监测仪器,准确、客观地反映全市范围内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彻底摸清大气污染的成因。利用物联网技术按照智能化的要求建立起完整、科学的空气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数据监测到位了,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从而可以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防治措施。如果现在连监测都不能到位,不能对症下药,谈何治理!所有这些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和大量投入。
4、大气污染防治要全社会参与。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政府责无旁贷,企业更要尽社会责任!为什么有的企业不愿意用天然气,因为价格高,甚至设备机组也得换,从而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产品没有竞争优势。企业没有计算破坏环境的价格成本,它把这个成本外部化了,让社会给环保买单。政府要制定综合的经济政策(包括价格、税收、信贷等等),把外部化的成本内部化,建立科学合理环境价格体系。环境保护历来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因为,良好的环境能够让每个人从中受益,同时,良好的环境也需要大家共同去呵护。现实中,有些人一边抱怨空气质量不好,一边却过度依赖机动车,燃放烟花爆竹,去做一些破坏环境的烧烤。其实,大气污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公众对环境的冷漠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因此,要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公众参与,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5、现在网站是每天发布无锡市空气质量日报,发布的是全市一个平均数据,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改为发布8个国控监测站的数据,便于市民了解自己生活区域空气质量情况。□
(作者系无锡市人大代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