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让生命救护通道更顺畅

——市人大视察我市急救体系建设侧记

时间:2013-04-2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120”是连接病人生命线的纽带,是挽救生命的战场。而急救队伍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生命守护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我市的急救工作,近日,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走进市急救中心,专题视察调研我市急救体系建设,体验了急救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
  上午10时多,市急救中心城南分站待命室里突然响起了警报声,一位家住扬名新村的病人不能动弹需要救助。急救医生徐刚核实了电脑上的出工单,就立即和同事拎着医药箱和仪器出发了。“在急救工作者的心中,时间比任何东西都要宝贵,多争取一分钟,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约5分钟之后,徐刚和急救队友们就赶到了现场。患者被抬上了“120”救护车,徐刚忙碌着为患者做心电图、写病历等,这些工作都要在到达医院之前全部完成。从接到通知出发直至把患者送往市人民医院安顿好,全程只用了短短27分钟。

  在视察调研时,人大代表把重点放在了当前急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上。
  急救网络需进一步健全
  近几年来,我市院前急救得到快速发展,急救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已建成含9个院前急救分站、6个联动分站的院前急救网络,基本实现城区急救平均反应时间6-8分钟、乡镇及农村10-15分钟的目标。急救装备配置基本现代化,市急救中心现有各种急救车辆58辆,90%以上是监护型救护车。2012年,市急救中心接听电话数26万多次,救护出车6.2万多次,安全救护行驶117万公里,完成救治和转送病人5万多人次。急救病人的救治率大于90%,处于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急救网络仍不健全。”市人大代表虞洁表示,目前我市急救体系建设尚未实现全覆盖,影响了发生在一些地域的突发事故的救援和危重伤病人员的抢救工作。
  市急救中心主任何恩奇说,急救体系运行成本高,同时每年病人欠费也达到了100多万元。市急救中心锡东分站站长王双军说:“急救中心实行的是先救治、后付费,收不到病人的费用也是常有的事。”

  急救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急救中心急救工作人员已超过了200人,而编制仅为80个,合同制职工已经成为急救工作主力军,但他们的酬薪待遇还不够高。市急救中心主任何恩奇希望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并在各种政策上予以适当的倾斜,保证其必要的发展条件。
  院内急救和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没有同步发展,这也引起人大代表的关注与思考。市人大代表张忠阳提出要加强急救信息化建设。
  自救互救知识需进一步普及在调研期间,人大代表还走进广瑞实验小学。市急救中心将“急救大课堂”搬进了青少年冬季自护训练营。“如果有同学溺水、触电了,该怎样帮助心肺复苏?”急救医生通过人体模型,在现场进行示范教学,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自救自护急救课。市急救中心城中分站站长赵国治说,希望我市要进一步重视普及自救互救知识,以提高全民院前急救知识水平和技能。
    “120急救车是救命车。然而,现实情况是,常常会出现救命车被堵在路上一筹莫展。”市人大代表田韵呼吁:通过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加强宣传和引导,使“为了生命,请给救护车让道”的理念深入人心,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敬畏生命,自觉给急救车让路的风气,让生命救护通道更顺畅!(马雪梅)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