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市人大“问诊”开发区转型升级难点开出良方

激发内在动力争当现代化建设先行军

时间:2013-06-0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15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以不到全市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二的GDP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分之二的工业总产值和进出口总额,以及四分之三的实际利用外资……”5月27日,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全市开发园区转型升级专题视察中,开发园区对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起到的重要支撑作用得到了视察人员的一致肯定。而人大代表们就如何让开发区突破现有瓶颈,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再攀新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无疑给开发区当前的转型升级明了方向鼓了劲。开发区转型升级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是加快打造“四个无锡”,建设“三地三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5月初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围绕全市开发园区转型升级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全市15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立足转型升级、开展二次创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城市现代化的支撑点。随着转型升级的有序推进,全市开发区发展提速。数据显示,2012年,开发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出口额等4项总量指标位居全省第二位,到位注册外资、进出口总额、出口额等3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及苏南版块。园区功能也得到新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Park园区的功能已从最初的研发孵化为主、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发展到目前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一条龙、公共平台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格局;无锡出口加工区成功获批为综合保税区,江阴综合保税区、宜兴保税物流中心和机场型自由贸易园区试点申报有序推进,全市国家级开发区上升至7家,基本形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综合保税区等功能配套、良性互动的态势。
  “毋庸置疑,开发区转型升级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的考验,基本担负起城市转型、产业升级、服务超越的责任,但对照打造‘四个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不足。”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负责人说。纵观全市开发区发展进程,主体地位不明、资源要素紧缺、发展模式单一、自主意识不强等四大因素成为阻碍开发区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通过调研和视察,人大代表们直抒己见,认为推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首先要在优化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着力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要优化招商方式,着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要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延伸产业链和打造特色产业;要优化自主创新,着力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要优化政务环境,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建华在视察中指出,开发园区要再攀高峰,就要深入研究在目前资源禀赋不足、区域竞争激烈等情况下的转型升级问题。他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把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放到“十二五”全市发展大局中来谋划,确立转型升级目标和任务,着力增强开发园区转型升级紧迫感;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园区功能和创新体制机制等,着力实现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新突破;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效能、放大政策效应、激发内在动力、切实改进作风,着力打造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新环境,真正使开发园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业集聚的主阵地、创新发展的主力军。(紫田)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