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总第215期

建好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关于“蔬菜基地建成后作用发挥情况”专题询问调研报告

建好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关于“蔬菜基地建成后作用发挥情况”专题询问调研报告

时间:2013-11-18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菜园子”的建设成效事关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蔬菜基地建成后的作用发挥情况,决定将这一议题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首次专题询问的内容。为了使专题询问取得预期效果,我委采取多种形式,在人大系统进行联动,与政府部门进行互动,切实转变作风,邀请人大代表、专家顾问一同走基地访菜农,召开各类座谈会,组织发放调查问卷、明查暗访和点对点沟通交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把调查研究的过程作为对专题询问统一认识、联动互动、边问边改的过程。一是赴先行城市学习取经。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姚建华主任亲自率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及市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赴浙江省台州、温州等兄弟城市学习开展专题询问工作的主要程序和需要把握的相关问题。二是召开推动部署会议。7月5日,人大常委会与政府一道召开了四个板块人大分管领导和市发改委、农委、财政局、商务局等15个政府部门领导参加的动员部署会议,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联动互动、边问边改的具体要求。三是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基层群众最关注的15个热点问题,形成问卷调查表,共印发了558份到锡山、惠山、滨湖、新区和15个政府部门,邀请种植户、经纪人、龙头企业、技术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市民等参与无记名问卷调查,对有关问题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建议。四是深入基地察看座谈。7月中旬,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主任和秘书长的带领下,分别深入锡山、惠山、滨湖、新区蔬菜基地现场,实地察看蔬菜基地,听取基地所在区政府情况汇报,并与当地蔬菜园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负责人、基地所在镇村负责同志、蔬菜技术人员等进行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五是专家进行明查暗访。为了提高调研工作质量,我们从市人大代表农业和农村专业组成员、蔬菜专业技术人员、蔬菜生产流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中,选择了12位同志作为专题询问专家顾问,从6月中旬起,专家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明查暗访工作,了解真情实况。六是点对点沟通交流。为了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一些具体问题,从7月下旬起,分别又与市农委、财政局、商务局、卫生局、环保局、国土局、国资委、金融办等部门分管同志,以及蔬菜行业管理人员及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座谈交流,深入探讨。
同时,在前期调研和沟通协调的过程中,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互动良好,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调研中反映的一些具体问题与情况,做到边调研、边询问、边整改,推动了问题的解决。一是政府部门对蔬菜基地建设管理工作思想上更加重视了。在调研过程中,一些蔬菜生产经营大户反映,自今年启动开展专题询问工作以来,过去难办的事,现在政府部门明显重视了,事好办了;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各级政府已把种好蔬菜保证供应作为当地政府的重要职责列入日程,锡山、惠山等蔬菜基地建设任务较重的地区,在前期土地流转、拆迁补偿、配套用房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了许多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二是对蔬菜基地反映的一些问题处理的更及时了。市农委不仅积极参加调研,还针对蔬菜基地的后续管理问题研究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8月份市财政局、市农委出台文件,把市属蔬菜基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列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申报范围;7月份市公安(交警)部门针对蔬菜基地蔬菜运输车辆问题特事特办,增加运输蔬菜的厢式货车市区通行证,方便菜农蔬菜运输;调研中市工商部门明确表态,在农产品流通环节质量监管职能调整移交之前,一如既往地抓好集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物快速检测工作,等等。
通过深入调查,我们了解到,4万亩市属蔬菜基地建成后,在保证我市蔬菜市场供应、稳定蔬菜特别是叶菜价格、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蔬菜保供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有了一定保障,蔬菜产销对接水平逐步提高,“科技兴菜”步伐明显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在调研中,基层干部与蔬菜生产经营户反映了八个方面影响蔬菜基地作用发挥的困难和问题:
(一)蔬菜基地建设还有一定尾巴。一是由于对蔬菜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所以蔬菜基地建设任务各地落实的情况不平衡,极个别地方蔬菜基地建设进度较慢未如期完成,经调整后今年才建设到位。二是由于各地蔬菜基地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体制机制比较多元,出现了一定的弊端,所以极个别园区内的部分基地还没有发挥保供的作用,个别蔬菜基地大棚已经建好,但招商工作没有到位,致使这些蔬菜基地至今还没有种上蔬菜。三是对老基地的提升改造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对露地菜园的改造提升,脏乱差治理,后续任务还很重。
(二)蔬菜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一是蔬菜配套用房建设远远不够,蔬菜生产设施用房和蔬菜产后处理加工用房严重短缺,目前种农基本上以外地人为主,而仅以比较好的惠山区为例,目前也仅有1/3左右配套建设了菜农公寓。二是蔬菜冷链体系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仅有个别龙头企业投资配套了蔬菜冷链设施,广大菜农迫切希望政府扶持推动蔬菜冷链体系建设。三是减轻蔬菜生产劳动强度的喷滴灌、育苗设施、防虫网、遮阳网、植保及耕整地机械等配套设施发展缓慢,缺少长效的扶持政策。四是蔬菜运输工具落后,一般菜农运输蔬菜仍以电瓶三轮车、三轮摩托车等“五小车辆”为主,交通安全隐患较大。
(三)蔬菜生产技术与管理人员缺乏。一是蔬菜管理组织机构较为薄弱。市级没有专门的蔬菜管理机构,目前由市农委下设的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的蔬菜园艺科负责此项工作;锡山、惠山区农林部门设有专门的蔬菜站,但专业技术人员也屈指可数;镇村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是兼职,且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二是目前我市没有相应的吸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扶持政策,加上农业企业生产条件比较艰苦,许多蔬菜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招不到、留不住农业技术人员。三是蔬菜生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市蔬菜生产从业人员98%以上是外来户,总体文化水平偏低,业务知识缺乏,新技术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四)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还较薄弱。一是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是现行体制下的分段管理模式,目前蔬菜生产环节由农业部门负责,市场流通环节由工商管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由卫生部门负责,这种分段监管有优势也有弊端,容易出现监管漏洞。二是蔬菜生产环节检测体系不健全。市级蔬菜检测中心力量较为薄弱;镇、村检测人员大多是兼职,检测技术不够专业,检测设备也严重不足,村级检测员每月只补贴50元,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三是种植户质量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目前许多散户菜农还没有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规定,做好蔬菜生产记录。
(五)蔬菜产销对接渠道还不够顺畅。在市级层面上,还没有形成一个与蔬菜基地相对接的、政府扶持的、企业化运作的,承担全市保供、稳价、安全可控责任的产销对接运营机制;“农超对接”、平价门店、便利门店的产销带动作用尚不明显,目前我市仅有86家超市与600多亩蔬菜地签订合作协议,上半年共销售2685吨地产蔬菜,还没有成为本地菜销售的便捷通道。全市总体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带动能力强的蔬菜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还很少,许多露地蔬菜户目前仍以自产自销、地头批发的居多。
(六)蔬菜生产风险保障机制还未建立健全。一是大棚保险刚刚起步,保险覆盖面还不大。二是蔬菜大棚内的作物普遍没有保险。由于棚内作物保险只能作为大棚设施保险的附加险,且现有保险办法在赔付时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菜农想投保的“棚内附加蔬菜瓜果保险”目前基本没有开征。三是针对因市场波动而造成的“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风险基金没有建立起来。
(七)蔬菜基地长效管理机制还未建立。蔬菜基地后继建设、管理任务十分繁杂。亟需加强质量检测硬件设施,大棚育苗设施、防虫网、遮阳网,喷滴灌、植保及耕整地机械等省力化设施,冷链设施以及生态环境打造,辅助用房及菜农公寓;重视研究蔬菜园区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运营体制机制;加大对蔬菜科研机构的投入,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从事蔬菜基地管理、蔬菜质量检测、蔬菜生产技术的人才要有专门的鼓励政策;承担市属蔬菜基地建设的镇、村负担很重,要研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措施,或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予以明确。
(八)部分干群对确保蔬菜基地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仍有疑虑。在调研中,许多基层干群对目前花大力气建成的蔬菜基地能否长期得到保护、严格落实“占补平衡”政策心存担忧。在调查问卷中,有3.6%的调查者反映蔬菜基地有随意侵占或移作它用的情况。惠山区反映,目前惠山区规划建设的蔬菜基地可能与《无锡市工业转型发展集聚区总体规划》以及惠山高铁商务区的用地规划相冲突,一旦开建将影响现有的几千亩市属蔬菜基地。滨湖区反映,规划中的沪常高速公路一旦开建,很可能会涉及到马山蔬菜基地。 □
(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