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监督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情况

全面实施生态补偿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从人大代表的一件议案,到一个实施意见的出台,是人大发挥监督作用的结果;从实施意见见诸纸上,到惠民措施落到实处,也伴随着人大常委会监督的目光与脚步。在《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的出台实施一年间,市人大常委会把实施情况列入审议议题,重点跟踪监督,旨在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实施,务求让惠民之举真正发挥效力。

        2015年的最后一季度,市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提出议案的人大代表、相关专业组,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走村访农,了解实况。据悉,目前审核工作已全部结束,市级资金和配套资金全部到位,进入各板块资金拨付受偿主体阶段——按《意见》要求落实情况基本到位。

生态补偿机制展现“无锡优势”

        “一年可以补偿四、五十万元,”锡山区锡北镇光明村1200亩水稻田被列入补偿范围,村党总支书记辛宏伟说,对村里来说是补偿资金是及时雨,有助于今后的水系修复、农田设施等建设。

        在江阴南闸镇蔡泾村,多年从事蔬菜种植,也将获得生态补偿。村里负责人说,生态补偿资金的到位让村级可分配收入的实力增加,让村民得实惠。在江阴,这样的生态项目是“申报一个、审核一个、资金拨付一个”。而且,江阴还按因地制宜的原则扩大了补偿范围,将基本农田中的水稻田扩大调整为全部水稻田,将常年种植的花卉、苗木、茶叶、水果等经济林纳入补偿范围,并将补偿资金使用与秸秆焚烧挂钩。

        从大市域范围来看,我市的生态补偿机制凸显了地方特色。“非常注重体现无锡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市农委主任吴满良说,把1.3万亩水蜜桃种质资源保护区、8.3万亩蔬菜基地、12个湿地保护小区纳入了补偿范围,这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色。同时还以生态补偿为契机,新划定了7.5万亩的县级生态公益林,对造林绿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创新的理念和坚定的举措已然惠及农民——至今,全市已拨付生态补偿资金近3亿元。

全新工作更要“抓紧干好”

        无论是从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各大涉及的板块,生态补偿的实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定了干,就要抓紧干好。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跟踪监督中,新事物的第一年遇到了新问题,这也给政策的完善带来直接的启示。比如一些不在基本农田范围内的水稻田和蔬菜基地,一些不在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其他经济林、或尚未划定为公益林的一些生态林等,是否可以在下一步的范围扩容里予以考虑。如此也可进一步鼓励村镇、农民加大生态投入的热情。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提出的问题将在下一步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加强与市(县)区的对接沟通,始终做到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圆满完成年度生态补偿任务,同时加大资金监管、考核奖惩,确保每一分钱适用合理合规合法,进一步提高各级做好生态补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运营效率推动“绿色发展”

        好的政策措施,还需要好的执行力。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加快提高运营效率、加强资金监管,更好地发挥出补偿资金的效益。

       “确保资金能够及时拨付。”市人大常委会在分组讨论时,有代表提出,要及时调整建设预留区规划和生态保护区规划,把生态补偿的范围、区域、土地等意图定位,做到一目了然。同时实现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补偿机制运营的效率,确保生态资金能及时拨付到位,及早发挥资金的作用。

        “生态补偿资金的拨付是第一步,如何管好用好生态补偿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果更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主任张新志说,建议政府适时组织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并对生态补偿资金的落实和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审计。市人大代表赵梓秀、陆荣华等参加调研时说,“要把好事办得更好!”(陈苏)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