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公开:让人大履职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履职公开路径

时间:2016-08-2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近年来,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公开路径,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透明度,逐步形成了日常信息公开不断线、重点内容公开有保证、公开形式多样化、受众关注度持续提升的良好格局,有力有效地促进了人大依法履职。

        ——公开的载体及路径呈现多样化

        一是办好人大报刊。坚持把人大公报或通报、通讯或简报等作为履职公开的“主阵地”,基本保证每次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闭会后10天内编发一期公报或通报,每月编发一期通讯或简报,适时刊登人大审议、监督的重点议题和内容。发放范围逐步扩大到至部分企(事)单位、社区(村)、专家学者和选民代表。

        二是优化人大网站。各县级人大门户网站基本建立,并渐成履职公开的主渠道。在空间上,与中国人大网、江苏人大网、无锡人大网和当地政务网进行了链接,促成了信息的流动和扩散,扩大了公开的受众面。为便于网民查阅、增强吸引力,有的已经对网站栏目、内容和版面设计进行了多次优化,成为广大网民获取人大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三是扩大群众参与。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有序组织部分选民群众列席人代会、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参加人大工作座谈会、视察调研活动,或举办人大机关开放日活动,邀请辖区各级人大代表、普通群众到人大机关参与人大会议和活动;或将人大会议开到了乡(镇)、街道,便于基层人大代表和选民群众观摩、了解人大履职程序和过程。

四是开辟新传媒。有的借助会议在线管理、社交媒体等软件和平台,探索建立了“会议云”、微信群、QQ群等新的人大信息公开形态,增强公开的“即时性”、“即效性”和互动性。许多人大机关干部、人大代表根据各自“朋友圈”和需求,建立了纵向和横向不同层面、不同条线的QQ群或微信群,以此加强人大机关、人大代表、“一府两院”有关部门、选民群众相互间的沟通联系。

        ——公开的内容及范围日益拓展

        一是公开办会情况。除了印发通知、张贴公告等形式外,还积极通过召开工作通报会、民情座谈会和人大报刊、网站等传媒公开相关信息,基本做到会前及时公开会议时间、地点、主要议程和内容,会中安排宣传和媒体人员全程跟会报道,会后公开会议上作出的决议决定、任免选举等主要成果。有的还公开会议过程、委员和代表参会情况,甚至对少数缺席会议的委员、人大代表“指名道姓”公开通报。

        二是公开工作制度。凡是与本级人大履职相关的各种非涉密文件、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多数通过印发公报、挂在网上和墙上等形式予以全文公开。在一些县级人大网站上,公众随时可查阅到当地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监督工作制度和内设机构工作职责等内容。

        三是公开履职重点。注重公开人大重点监督议题、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重大事项和活动内容,尤其是人大审议政府财政预决算、决定重大事项、代表提出的议案和重点建议的办理等一些影响深远、涉及面较广、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有的还将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面公开。

        四是公开自身建设。加强对人大机关党建工作、机构变化、干部调整使用、工会活动和教育培训等自身建设事项的公开。有的不仅公开了人大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等党建工作,还公开了人大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经费的管理使用等日常工作。

        ——公开的保障及实力逐步提升

        一是硬件建设逐步改善。目前,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的条件普遍较好,大部分都配备了履职公开所需的电脑、复印机、照相机等相关设备。已建立人大网站的单位都有机房、服务器和自己的域名;有的人大网站已进行多次更新和维护,网速从8M升级到100M以上;有的人大常委会议室配备了电子表决系统;有的在会议室安装了录像设备。

        二是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多数人大办公室设有宣传科或信息科,都有1-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凡是建立网站的单位都有管理员,主要负责网络的日常更新与维护。有的还探索服务外包模式,委托从事网络管理的企业对人大网站进行适时维护和更新。各地普遍建立了分布在人大机关各委(室)和乡镇、街道的人大通讯员、信息员队伍,是从事人大履职公开工作的主力军。

        三是相关机制初步建立。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还将法定必须公开的履职内容、时限等要求写入常委会工作条例、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办法、开展述职评议办法、专题询问办法等相关工作制度和文件中。如有的在开展述职评议的相关规定明确: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述职人员履职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并当场公布测评结果。

        四是借力公开更加有效。在发挥自有传媒作用的同时,还注重借助外力提升公开力度。据统计,2015年度,全市累计有百余篇反映县级人大工作的通讯报道、新闻信息和图片在中国人大网、江苏人大网、人民与权力等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提升了本级人大依法履职的良好形象。

        ——公开的受众及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关注人大履职的群众更多。每遇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召开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时,都有很多群众积极通过人大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了解人大信息,尤其是关注人大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权等情况,有的县级人大网站建立以来累计点击量达700万人次以上。

        二是群众参与人大活动的热情更高。本届各县级人大换届选举时,全市选民登记率、参选率分别达到了99%、98%以上,创历史新高。2015年,全市累计有2000多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和参加常委会视察调研活动,有5万多人次参加各地组织的代表接待选民、代表回选区述职等活动。

        三是人大与群众互动的氛围更浓。各地除了组织本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走进“代表之家”与群众“面对面”互动外,有的还通过寄发选民建议意见反馈单,在网站上设立群众信箱或民声留言栏、开辟线上互动平台、建立微信和QQ群等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线对线”、“点对点”的互动交流。

        四是受众信息反馈更多。有的带着问题到人大机关和人大会议、调研视察活动现场表达诉求;有的向当地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建议,让代表呼吁督办;还有的通过发电子邮箱、打电话反映情况。据统计,2015年,全市县级人大常委会共收到群众发送的电子邮件和直接寄送的材料310份,在代表联系选民活动中收集群众信息万余条,其中转由代表提出的代表议案和建议1586件。        (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