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区

古韵今拾,唤醒城市文化记忆

时间:2022-12-30 15:1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千千万万人多年生活在一起所形成的共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无锡市滨湖区是国内少有的集风景名胜地、工商孕育地、教育先行地、人文荟萃地于一身的福地。位于滨湖区的梁溪路正逢道路换新升级改造,如何做到既能满足群众期待,又能凸显街巷、道路的历史文化内涵?

  采民意,再现一条“路”的文化记忆

  说起梁溪路,无论“老无锡”还是“新无锡”都不会陌生,这条路东起西门迎龙桥,西到梅园止,因主体位于原开原乡,故最初名为开原路,是1914年由地方绅商荣德生(荣巷人)、陆培之(陆庄人)、蒋遇春(河埒口人)等出资修筑,1915年建成,全长7公里,成为无锡城区向西出城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交通要道,也是无锡第一条近代意义的乡村公路。建国后,随着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及建区以来,沿途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机关、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沿路入驻,各种楼盘云集,人口集聚,梁溪路更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出行的重要通道。后经过多次改造,道路不断拓宽,功能不断优化,一度成为无锡的样板道路。毫不夸张地说,这条路曾是荣氏工商文化的孕育之路,是学校云集的教育之路,是通达景区的旅游之路,是区域城市化进程的见证之路,承载了几代滨湖人与远方客人的共同记忆。
  然而,随着本世纪初梁溪路北面大池路,南面太湖大道、建筑路、梁清路的陆续开通,加之区域路网的重新规划整理,其东头因运河阻隔,走梁溪大桥需要拐弯;西头自梅园向东,走梁清路更为径直;且未来随着大池路向东延伸架桥连接运河西路,梁溪路交通快速通道的功能将日益弱化,成为主要承担道路两侧企事业单位职员、楼盘居民工作生活进出为主要功能、交通兼休闲的次干道。最关键的是这条路失去的不仅是往日热闹,更在逐渐失去文化传承、凸显无锡地方个性的功能。
  沿路的居民看在眼里,沿路的民俗专家也看在眼里。于是,当听说梁溪路随城市建设升级改造的规划后,民俗专家徐志钧、高来东、顾群涛、荣华源、丁鹤琪等人自发组织起来,查资料、找文献。当荣巷、河埒地区的人大代表到代表联络站接访时,专家们呼吁区人大能向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在梁溪路的升级改造中融入文化元素,展现这条路的文化风采,展示沿路的历史风貌与传奇故事,让这条“第一路”成为无锡人的生态景观路,文化记忆路,“最有味道路”。

  聚民智,寻访一条“路”的文化底蕴

  老百姓的现实需求就是人大工作方向。人大代表认为民俗专家们的建议很有意义和价值,于是将建议转到了区人大。区人大高度重视代表和民俗专家的意见,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教科文卫工委专门成立调研组,分别走访沿途的关键节点、历史遗迹、重要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民俗专家等,了解梁溪路的前世今生、人文景点、沿路历史元素,征集新市民、老居民、相关专家的建议和诉求。有的代表建议,政府应该在设计定位道路基本的交通功能外把历史遗风、文化个性保留下来;有的专家建议,道路换新应该融入文化元素,用一条路来讲好无锡故事。
  无锡市育红小学地处梁溪路边,无锡市人大代表、育红小学校长尤吉动情地表示:“梁溪路的改造如果能呈现历史文化印记,那对育红小学的孩子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与素材。”省人大代表、荣巷社区党委书记陆栋认为,充分挖掘梁溪路的历史文化渊源、讲好梁溪路的故事,会让这里的常住民和暂住民都体会到梁溪路所带来的文化自信。
  在充分征集民意的基础上,调研组又组织人大代表、决策咨询顾问团成员、沿路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专家,赴现场实地考察并召开座谈会,进行深入探讨。经过前期调研、现场踏勘、座谈交流,调研组综合各方意见,提出了梁溪路的升级改造基本观点,即以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文化街路、历史文化片区为切入口,采取保护与融合、挖掘与再现等举措,让文化遗存的点滴激活新生活,让文化街路的增幅创造新生活,让文化片区的实态融入新生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实现“路不仅是拿来走的,也是用来文化的”。

  汇民思,建言一条“路”的文化再造

  城市需要商品经济,也需要文化加持。道路换新不仅能够提升交通功能、繁荣商业、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让历史文化传承活化于当代,为无锡市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对滨湖区着力提升文化品位、建设文化品牌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有了大家的“基本观点”,想清楚了“为什么”做还不够,需要集智汇力形成“怎么做”“做到怎么样”的方案,并且将方案形成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的汇报。为此,滨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明东基于对梁溪路的了解再次组织相关专家、单位部门分管人员及人大代表召开座谈会,会上大家基于道路改造、立足基本观点深入研讨,提出了3点总体思路:
  即:一是确立文化立路理念。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元素。依据梁溪路现有路况结构,选择其中钱荣路到新运河之间实施改造,即原则上隐秀路以西,以民国工商、教育为主要内容布展;隐秀路到青祁路以“郊区精神”为主要内容呈现;青祁路以东到新运河以新中国发展事业为主要内容展示。二是确立用小钱办大事原则。充分依据现有道路硬件,开动文化创意的脑筋,不做大拆大建,依理而设,适当添置,巧作安排,有限的资金向文化投入。三是确立传承地域特色。要吸纳惠山泥人文化创意,在环境中充分融入其酣、喜、福、圆等地方艺术元素,凸显地标文化特色,扩大受众类群。同时,提炼了“收集遗物呈现一批;情景再现活化一批;文化创意标注一批和传承非遗落地一批”“四个一批”的具体实施方法,为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形成调研报告奠定了基础。其后,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组织力量,起草了《赓续好无锡文脉  融通于城市更新——基于无锡市梁溪路文化更新的思考》的报告,送滨湖区政府及相关部委办局,为政府决策参考提供依据。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就是要让传统文化“显”出来,让文化说话、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培根筑魂,创新发展,让梁溪路这条无锡老路在述说自我的同时展示文化,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唤醒文化记忆,“换新”文化面貌,焕发城市生机。(滨湖区人大研究室、教科文卫工委)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