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水察情 美丽河湖成就幸福密码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助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侧记
时间:2023-08-25 08:4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漫步在江阴市周庄镇宗言村的言子湖畔,碧波荡漾、绿荫环绕、水景交融,俨然一幅“村在景中驻,人在画中游”的诗意江南图景……“河道里的水清了,鱼多了,鸟儿也多了,现在我们村房前屋后水清岸绿,风景很好!”村民陈文传朴实的话语,讲出了周围居民共同的心声。
江阴依江而建、因江而兴,河网密布,水是江阴城乡的灵与魂。近年来,江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聚力人民群众对优质河湖生态环境所期所盼,以监督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依法履行职责,强化监督问效,着力在打好碧水保卫战、建设美丽江阴中彰显人大作为、贡献人大力量。村民口中称赞的言子湖,就是江阴打造美丽幸福河湖的一个示范样板。
把好民意导向“风向标”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监督选题全过程
地处江南水乡,大自然馈赠的大小河湖是江阴的生态根基和环境优势。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这是新时代广大群众对水环境的新期盼。每年的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都有不少代表就水环境治理、河湖生态保护等关切问题提出建议意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江阴市人大常委会的关注推动下,2020年至2022年,江阴市政府扎实推进美丽河湖三年行动,全市河湖生态环境稳定向好。为丰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促进“民生”跟着“民声”走,2021年下半年,江阴启动市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其中美丽河湖建设的项目建议集中程度很高,成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之一。2022年1月12日,在江阴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经425名市人大代表充分酝酿、讨论、投票表决,包括“新建美丽示范河湖10条,完成锡澄运河(大洋桥——芙蓉大道)2.8公里主干景观河道整治工程”在内的20项民生实事项目顺利产生,反映了广大市民最关注、最迫切的利益诉求,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3年,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新一轮美丽幸福河湖行动全面启动,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覆盖面更广。从“健康河湖”向“美丽河湖”再向“幸福河湖”的层层跃升,如何不断复苏河湖风姿、拓展亲水空间、赓续水乡文化,成为当前江阴市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新热点。党委有号召,群众有期盼,人大就有行动。年初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时,将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作为人大常委会专题视察和审议的议题,着眼点就在于将监督视角聚焦于市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河湖建设上,依法开展精准监督,助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让广大市民群众共享美丽江阴建设成果。
上好制度机制“助推器”
以三维立体化模式打造人大监督新样板
“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为何增加‘幸福’二字?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实际感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计军这句话无疑对人大监督履职提出了新要求。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不是一时之事,也不是某一领域之事,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全局谋划,在监督方式上亮出“组合拳”、走出“交叉步”,与时俱进提升人大监督质效。
优化流程:打造全过程监督“闭环”。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办细办实,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出台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监督工作意见,推出了“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视察”“全年一评议”的总体安排。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及群众代表,通过视察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对美丽河湖相关项目的施工进度、工作成效进行监督问效和跟踪落实。2022年底的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并对项目完成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由此,“美丽河湖建设”实事项目的选、定、建、评各流程实现了闭环管理。今年6月中旬,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视察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情况,通过建立涵盖实地调研、沟通协调、报告审议、整改反馈、“回头看”活动的“闭环”工作流程,将监督链条覆盖审议前、审议中和审议后的各环节全过程,进一步增强了监督工作时效性、连续性和实效性。
灵活形式:发挥“组合拳”叠加连环效应。江阴市人大常委会注重监督方式优化组合,每季度定期检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情况,聚焦黑臭水体治理、家塘家河整治等共商共谋水污染防治良策;每年4月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项审议政府年度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和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报告,对全市水环境专项治理情况实施常态化监督;组织开展长江保护法、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湿地保护法等执法检查,督促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以代表建议督办为抓手,督促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水平;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随机抽查和突击暗访相结合,深入相关镇街园区和重点红黑榜河道,通过实地察看、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点面结合对近20条河道进行检查督导,不定期对通报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现场检查城区排水管网“四位一体”工程及智慧排水建设等项目、重点水利工程项目现场,助推“防洪水、治污水、供优水”基础建设。除了人大监督本职之外,在市委的统一安排下,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们亲自上阵,以河长身份参与水环境整治工作之中,对各自负责的河道进行常态化巡查,深入了解水质达标、河道管护等情况,及时协调处理污水处理厂建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全市河湖环境面貌持续改善献计出力。
勠力同心:汇聚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合力。“要坚持系统化治理,将河道整治与村容村貌、田容田貌、路容路貌提升统筹考虑,让美丽河湖更亲民,让人民群众更亲水。”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吴国忠沿着小花塘河边走边看,再三叮嘱。水岸同治、系统治理,是美丽河湖建设的核心原则。为此,江阴市人大常委会注重统筹联动,每次检查调研时都采用会商方式,针对非法围网管桩、入河排污口整治、岸坡乱垦乱种、“三无”船舶等难点堵点问题,耐心协调水利、资规、城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公安等职能部门按职责解决落实。在人大强有力的监督推动下,市政府以镇街为单元,对全市1055条镇村级河道组织开展大扫除式环境整治集中攻坚提升行动。各镇街比学赶超,纷纷加大河湖治理投入,配足配强河湖管护力量,提高河湖建设和管护标准,强化水岸联动和一体管护,确保了河湖长治久清。
打好跟踪问效“持久战”
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试金石
“多数河道、河坡两侧存在基本农田,根据遏制耕地非农化的规定均不能绿化,难以达到美丽示范河湖标准……”在调研过程,许多属地板块向人大调研组反映土地性质难题。为此,调研组邀请资规局、水利局等部门一同就相关问题面对面开展沟通交流、剖析研究,最终找到了种植合适经济作物以实现共赢的好办法。
在江阴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和跟踪问效下,江阴市政府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河长制管理体制提档升级,奖优罚劣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全线河道集中攻坚整治力度前所未有,各镇街土地、资金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破解,河道长效管护标准全面提升。一个个创新突破、一项项有力举措、一处处微小细节,都彰显着江阴人大回应民生关切的新担当,展现出新时代江阴人大监督的新气象。
“‘美丽河湖建设’项目,满意票21票,比较满意票1票,基本满意票0票,不满意票0票……”在2022年12月的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20个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满意度测评结果逐一出炉,“美丽河湖建设”项目建设拿到了“高分成绩单”,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
2020年至2022年,江阴共新建214条美丽示范河湖,总投资约22.5亿元;周庄镇言子湖、长泾镇钱巷浜、祝塘镇文祝河等新建成的一批示范河湖样板成为我市美丽河湖的“新地标”,民生实事承诺得到圆满兑现;全市18个国省考断面连续两年优Ⅲ达标率100%,新一轮69条环境综合整治河道水质优Ⅲ比例提升至92.8%。这一份份沉甸甸的硕果背后,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狠抓综合治理的结果,也贯穿着江阴人大依法履职、精准监督的绵绵之力。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是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环境的殷殷期盼。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将着眼于纵深推进全域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全力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通过抓好审议意见办理、满意度调查、“回头看”等手段,持续补齐补强监督链条,走稳走好监督“最后一公里”,努力展现一幅美丽河湖滋润江阴百姓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江阴人大办:许弘)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