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

问出百姓心声 答出承诺担当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建议办理与民生实事项目推进专题询问侧记

时间:2023-09-14 12: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要求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近年来,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完善专题询问工作机制,强化专题询问“刚性”,有力增强了监督工作实效。近日,江阴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门设置了专题询问环节,对2023年度代表建议办理及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开展专题询问,10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聚焦数字经济、工改、城市更新、快速交通、教育培训等社会热点、民生关切议题,面对面向市教育局、工信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城管局、工改办等部门负责人提问。一个多小时的专题询问过程中,带有“辣味”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出,询问人直奔主题、直指要害,应询人直面问题、直截坦诚。一问一答,追问连答,问出了民盼和压力,答出了责任和担当。

  聚焦实体经济 
  助力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的建议被列为今年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单位也对此作出了答复。我想问一下工信局,是否有具体的时间表及路线图?”市人大代表陈晓平把问题直指当前江阴最关键的经济领域。市工信局局长谈海平对此作出了“有”的正面回答,并就中长期、各年度以及2023年的具体目标进行了阐述,“我们将推动头部企业、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争创更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启动第二批922家企业数字化诊断工作”“通过产业链专班、一事一议、对上争取等多种方式支持数字经济存量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坚持以数字化赋能‘345’现代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回答让现场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们对江阴实体经济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我们申港小组在代表履职活动周期间,围绕‘我为工改献一策’主题,就如何强化政策引领与创新、分类统筹推进园区改造提升提出了多条工作建议。请问是否按照‘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开展专项研究,帮助企业留在江阴发展壮大,而不是逼企业一拆了之、一迁了之?”市人大代表缪建伟的提问带着明显的“辣味”。市工改办专职副主任李奕表示,在工改规划、空间规划方面,已经出台了产业发展目录和产业定位实施方案,全市30个规划园区都已经完成了城市设计,规划已经基本确定。“工改办将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系统思维,加大对推进情况的调研,掌握一线实情,切实承担起统筹协调监督考核职能,力争工改工作出成效、不走样。”
  职业教育与经济密切相关,是企业和人大代表普遍关心的话题。“我在市人代会期间提出的关于职业学校开设专业适应企业需求的建议,不知市教育部门如何长期推进和落实,真正担负起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市人大代表钱航宇这一提问让不少在场人员感同身受。对此,市教育局局长徐前锋坦承当前我市职业教育存在学校开设专业与企业需求还不完全匹配这一短板,“江阴将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面向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来培养人才,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强化特色专业建设,做好专业调整文章;二是强化“产业学院”建设,做好产教融合文章;三是强化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做好校企合作文章。”

  聚焦美丽江阴 
  助力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

  对于江阴市民而言,高铁、地铁一直是心中的一个梦,而如今,这个梦想即将照进现实。“我市高铁站通车运营后将对城市和居民带来哪些影响?针对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之间的接驳有哪些举措?”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唐雪江一番提问让现场人员都竖起了耳朵,显然大家对此充满兴趣。“从江阴站出发,通过沪宁沿江高铁,50分钟内即可到达南京、上海,深度融入‘沪宁1小时高铁圈’,并通过国家高铁网,可到达我国大部分大中型城市,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群众外出旅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缪慧表示,目前,沪宁沿江高铁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9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随着沪宁沿江高铁的建成通车,我市将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有效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在区域分工合作中迎来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拟优化10条长途客运班线、23个班次由江阴高铁站出发,覆盖10个周边城市;高铁站拟优化调整11条公交线路进站始发、10条公交线路经停,可直达江阴主城区、各镇街。”缪慧的一番回答让在场人员无不对江阴步入轨道交通时代充满憧憬。
  跨江交通也是代表们的关注话题之一,“目前在建的第二过江通道在靖江和江阴分别接哪条路?在江阴境内设置多少出入口,什么时候建成?”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许文波这一提问,缪慧的回答用一连串数字予以回应,“江阴第二过江通道全长28.66公里,靖江段北接京沪高速,江阴段南连沪武高速,江阴境内全长17.283公里,设置4个出入口,分别位于滨江路、人民路、菱塘路、徐霞客大道。一期建设至芙蓉大道,长5.787公里,二期从芙蓉大道建设至沪武高速与徐霞客大道交叉处,长11.405公里,按计划将于2025年同步建成通车”。
  近年来,我市以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通过城市更新“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成功打造了方言园、霞印园、绣圃、福巷等21个精品口袋公园,融入了当地文化景观、健身功能布局、智慧化设施改造,让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让休憩空间更加温馨、便民。“请问我市口袋公园建设通过哪些举措尽可能提升宜游度?公园建成投运后,如何进行长效化管理维护?接下来对口袋公园建设有何设想?”面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宋超这一问题,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张学春表示,口袋公园建设始终将市民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坚持因地制宜、以文蕴绿、绿色低碳的理念,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促进公园景观与街道社区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优化养护管理体制,引入“公园管家+技术专员+巡查专员”管理模式,以片区化、团队化、专业化、效益化打造公园精细化养护样板,持续擦亮‘江小澄’口袋公园品牌。“9月底前建成开放阅享园、长江路小游园、延陵路小游园(南、北区)等口袋公园,年底前开工建设青山路小游园、棋乐园、万家福北侧游园、虹桥南路下沉广场等新一批口袋公园。”现场透露的这些信息让在场人员倍感振奋。

  聚焦百姓福祉
  共同交出民生满意答卷

  答好民生卷,要真心实意,倾听民声,问需于民,更好地聚焦民之所盼,实现民之所愿。对于老旧小区居民来说,加装电梯是他们一直期待的事情。市人大代表蒋敏是一名社区党委书记,他一直关注着拆迁安置小区加装电梯这一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请问在推进加装电梯一事方面,总体情况和具体进展如何?”市住建局局长吴广表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民生工作。江阴先后出台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实施试行办法和操作流程,目前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累计完成35台,发放补贴180余万元,还有18台正在施工、83台正在办前期手续。“我们将把加装电梯工作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结合起来,努力满足居民的加梯需求。”
  “老旧小区改造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请问主城区5个老旧小区改造进展如何?改造中针对小区停车难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海英在调研中发现,有些老小区改造进度相对缓慢,对百姓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2023年,主城区将对阳光新村、东华苑、梅园新村、春晖路以西春华巷以东段、蒋家巷新村等5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改造总面积31万平方米,惠及1863户居民。”吴广表示,市住建局将会同澄江街道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并充分利用小区空间,尽可能提升老旧小区的停车能力。“我们将督促施工单位严格遵守作业时限,保证居民正常休息,协调交警、城管等部门,出台临时停车管理措施,努力将施工影响降到最低,确保高质量完成此项民生实事。”
  教育是市民百姓和人大代表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今年新建澄西高中和滨江实验学校被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请问新建成两所学校的定位以及对两个片区学生入学的影响有哪些?今后要做哪些前瞻性调整和规划?”市人大代表门开阳如此发问。“澄西高中新校项目占地面积100.4亩,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投资3.92亿,办学规模为12轨36班,比老校增加2轨6班,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用。滨江科技城中学占地面面积80.18亩,总建筑面积约43600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办学规模为18轨初中,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用。”徐前锋表示,两所中学投用后,可以让学生就近上到高品质的学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同时,江阴将根据人口出生情况的变化,科学规划全市学校布局,针对热点地区制订专题规划方案,根据学龄人口变化等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做到既满足热点地区学生的入学需求,又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实现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建议市政府从‘高质用水、安全用水’的角度,切实加快全市农村及重点地区的供水管网的改造提升,请问这项工作进展如何?”市人大代表张国兴对供水安全十分关心。张学春表示,为切实提升农村供水服务水平,城管局始终把农村供水管网及户表改造项目作为服务群众生活的民生实事工程全力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改造4.9万户,惠及12个镇街575个自然村,尚有约13.2万户需要改造,2023-2024年计划完成5万户的改造。
  在一个多小时的专题询问中,询问者坚持“为人民而问”,不仅问出痛点、问出辣味、问出压力、问出群众诉求,更问出了“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代表承诺,进一步拓展了代表知情履职渠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应询者坚持“向人民作答”,不仅答出原因、答出对策、答出承诺、答出群众关切,更答出了人民公仆的为民情怀,彰显了应询部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胆识和信心。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效果到底怎么样,关键在于“改”。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好包括专题询问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监督,切实增强监督工作实效,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使人大监督更有力度、更具权威。(江阴市人大办 李华兴  周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