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区

人大代表助力“开心菜园”种出幸福味道

时间:2023-11-10 09:13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菜园不大,却能吃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菜品种类丰富不说,还展示出了美丽乡村新风貌!”前洲街道蒋巷社区居民一边忙着采摘一边赞叹道。

  蒋巷社区位于惠山区前洲街道西北角,户籍人口1800余人,常住人口近3000人,是典型的村改居涉农社区。居民有种菜的习惯却没有土地可种。蒋巷社区别出心裁,在区人大代表、蒋巷社区两委委员张荣等的牵头统筹、动员发动和沟通协调下,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最终把荒地变成了菜园,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

  从无到有,荒地变菜园

  在前期广泛听取群众呼声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张荣召集村内党员、群众、村民代表、巾帼志愿者共同商议共享菜园打造工作。有居民代表提出:“利用周边空地为有需求的居民开垦出共享小菜园,既能解决随意垦荒现象,还能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十分有必要。建立共享菜园,必须合理划分菜园面积,提前建立好制度,对菜园内可种植的蔬菜瓜果品种列出清单,真正帮助老百姓实现四季有果蔬。”张荣对会上群众所提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后,一一整理提交至社区两委会讨论。

  社区充分采纳协商建议,依托周边环境和资源优势,以薛巷自然村为试点,将原本荒废的土地规划成1.8亩小菜园,满足40余户居民种植需求。通过改造,居民原先家门口附近的杂草没了、乱丢乱放现象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方方正正的围栏小菜园,被居民亲切称为“开心菜园”。

  荒地变菜园,是蒋巷社区展示美丽乡村新风貌走出的一步好棋。张荣表示,“开心菜园”建成后,由附近居民各自认领一小块土地,种植果蔬,打理菜园,享受田园生活乐趣,既美化了环境,又向社会展示了社区的全新面貌,受到了众多居民的青睐和认可。

  以点及面,“开心菜园”展新颜

  如何将社区更多闲置土地“唤醒”,让有限的资源服务更多社区居民?有了前期的成功经验,张荣根据社区实际,创新工作方法,相继推动周村2.3亩、西蒋巷15亩荒地完成了从闲置土地到共享菜园的华丽转身,满足了240余户居民种植需求。一开始,谁来种菜、种什么菜、怎么种菜,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张荣与居民群众经过多次商讨,共同制定了菜园准入标准、日常管理等规定。将“开心菜园”划分成每块约17㎡左右的微菜园,采取报名—抽签—公示的方式认领;要求每个居民小组集中签订承包协议,按照统一建设,分租到户的原则明确种植期限。同时,她还动员村内党员、群众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向村内种菜能手请教经验技术等方式参与“开心菜园”的日常管理维护,共同在小菜园舒展为民办实事的大情怀。

  如今,走在蒋巷社区的大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精致整齐的民居、一个个情景相宜的小游园,还有一片片规划有序、生机勃勃的村民公共小菜园,成为了居民口中向往的生活。

  群策群力,“菜园”种出幸福味道

  如何变零为整,赋予“开心菜园”新内涵,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蒋巷社区以党建、共享为特色,将薛巷、周村、西蒋巷“开心菜园”联合打造为蒋巷社区“田园党建”特色品牌——红色农场。张荣立足自身岗位、发挥专业特长,将党建、妇联等多种元素融入到品牌建设,开展一系列乡风文明实践活动,将助老、助小、助困打包,形成党员群众齐管理、共建共享新环境的良好局面。

  在代表的全过程推动下,这片菜园聚拢了民心,共享菜园种出了幸福味道,留住了乡村的精气神,增进了干群鱼水情,更是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一次民主新实践,收获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应。

  好风景带来好光景。接下来,红色农场将继续丰富各家各户的菜篮子,为社区居民留住乡愁。同时,社区将邀请辖区青少年走进红色农场参与实践活动,体验从播种第一粒种子到收获劳动成果的快乐。红色农场种出的蔬果也将送给社区困难群众和独居老人品尝,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惠山区人大前洲街道工委  符许央)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