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决定

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2024年2月28日 无锡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时间:2024-02-28 16:0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继续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为推动无锡高质量发展能快则快、挑起大梁、走在前列打牢基础,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健全“雏鹰—瞪羚—准独角兽—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层分类培育体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行业主导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凝聚企业创新力量,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优建强生态型平台型任务型创新联合体。

  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有组织科研,大力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聚焦产业重大需求和“卡脖子技术”,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自主创新策源能力,发挥市自然科学基金作用,支持围绕前沿基础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强的优势科技力量。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推动国内外高端科教资源和无锡产业深度结合,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在锡高校院所主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三、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作为主要推动力,加快“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扎实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颠覆性技术和前沿领域,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氢能和储能、商业航天、合成生物等领域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材)、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能级。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推动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四、系统布局重大科创平台。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和产业链重点领域,谋划建设全国和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及以上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持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重点产业链新型研发机构全覆盖,在经费使用、成果处置和人员聘用等方面赋予市产业创新研究院更大自主权,促进增强服务产业创新、人才引育的动力活力。健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算力、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计量测试、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

  五、加快科创载体布局建设。加快推进环太湖科创带建设,建强核心承载区,助推科创要素加速集聚。提升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竞争力,推动项目、资金、人才、基地等一体化配置,打造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先行区。建设梁溪科技城、蠡湖未来城和霞客湾科学城等各具特色、“科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科技新城。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育成链,建设具有较强承载能力和集聚功能的特色产业园区,支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跨区域、跨园区联合创新和协同发展。

  六、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深化与国内外高校院所战略合作,放大在锡高校院所的支撑和溢出效应,围绕重点产业关键软件、关键装备、关键材料和关键制造工艺等研发,推动技术需求方和供应方的有效对接,全面提升产学研创新合作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持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建设试验验证和中试平台,加快跨领域、综合性试点应用,打造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和产品,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材料和首版次软件激励政策,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构建科技服务和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培育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机构。

  七、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优化实施“太湖人才计划”,面向全球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大力培育卓越工程师、优秀青年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梯次人才队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便捷化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建立以企业薪酬、风投注资、专家举荐和任职经历等为评价依据的人才市场化评价机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八、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强化科技金融支撑,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放大效应,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政府基金有机结合,创新金融科技产品供给,完善覆盖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坚持开放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务实推进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着力提升跨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建立健全适应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尽职免责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完善科技创新法治环境,有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实现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

  九、完善体制机制支撑保障。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统筹解决科技创新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各地区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科技工作队伍建设,强化上下联动协同,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强化创新政策保障,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推动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制定出台更符合地方产业发展、企业获得感强的产业创新政策,保持市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

  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无锡市委领导下,凝心聚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扎扎实实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