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区

赋能治理新能效 守护朝夕幸福圈

时间:2024-12-13 15:0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为探索人大代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惠山区洛社镇石塘湾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断拓展代表履职载体和途径,积极融入群众“生活圈”“工作圈”,为代表联络站平台赋能增效,全面提升社区群众的幸福感。

  紧密联系  撑开“民生伞”

  洛社镇石塘湾社区孟里花苑小区是9—11年房龄的安置小区,常住人口3056人,其中“一老一小”约占总人口的48.6%。为加强与小区群众的联系,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人大代表联络站零距离设立在孟里花苑党群服务中心3楼。“现在年轻人都忙于工作,照顾家庭的精力有限。我们前期入户走访过程中,很多家庭都反映了家里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和孩子的课后教育问题,希望小区能提供支持。我们就想把‘一老一小’服务作为‘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进小区’的破题关键。自从有了‘家门口’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群众在表达诉求、提出意见建议的时候更方便了。”石塘湾社区孟里花苑小区党支部书记介绍。

  联络站聚焦小区“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将驻站人大代表的履职脚步拓展到社区辖区范围内的卫生院、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多个单位,深入调研居家养老、托育等方面难点痛点问题,梳理出针对“一老一小”的服务事项清单,以小区“微幸福”项目为抓手,积极挖掘小区老党员、老教师、热心群众等群体力量,建立共同参与议事、建议、监督、评议等事项的“民主议事厅”,助推了小区“邻里驿站”便民服务、小区门口稻香路改造等实事项目落地,为“一老一小”撑起一片晴空,把服务工作落实到日常。

  阵地聚能  连起“服务桥”

  进入孟里花苑小区,就能看见矗立在小区东侧的“惠聚驿家”,二楼的农家书屋里,几位老党员带着老花镜正在读书看报;舞蹈室里,阿姨们跟着“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节拍声跳舞,充满活力;手工坊里,几个孩子凑做一堆,捏着画笔涂涂画画……

  在深入推进“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中,联络站驻站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利用“惠聚驿家”为“一老一小”打造“家门口”的共享活动空间的建议,助推小区开辟日间照料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科普驿站、儿童阅书角、手工坊、惠畅小剧场等功能区,开设太极拳、舞蹈、瑜伽、书法等兴趣课堂,满足小区群众在学习阅览、书画创作、舞蹈健身等各方面的文体活动需求。此外,镇人大代表、石塘湾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吴杰还吸纳服务资源,引进“乐居家”助老服务、“大剪小爱”微幸福、“浸润童心”等服务项目,利用“惠心集市”每月集中便民服务日,把代表接待、红色教育、健康义诊、科普宣讲等活动送进小区,今年以来服务覆盖2100余人次,助力实现“老有所养、小有所乐”。

  回应关切   谱好“幸福曲”

  “孩子无论从学习态度、身体素质、爱心关怀、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在这个暑假得到了迅速的成长。今年的暑托班不仅让我们家长安心,更让我们舒心、开心!”孟里花苑小区双职工家庭的家长们,对小区开展的暑托服务赞不绝口。

  此前,联络站收集到小区的很多家长反映暑假带娃困难问题。驻站人大代表群策群力,在解决老年人“孤独感”和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问题时,走出了“老带小”的服务新路径。提出了将小区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志愿者”聚到一起,组建“夕阳红护苗”服务队的意见,结合小区开设的“星光课堂”公益暑期托管班,聚焦传统文化体验、儿童安全教育、爱国主题实践等主题,开展“老少同声爱国情 同心奋进新征程”“绘民族色彩 传中国文化”等活动,在护航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同时,让老同志们将传统文化、红色基因传承给下一代,在双向沟通中,重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擦亮了“桑榆献余热”“青苗健成长”的幸福底色。如今,“有事就去联络站,大家一起来商量”成为了群众的共识。

  撰稿:黄岚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