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区

票决“民生”,回应“民声”

——滨湖区人大常委会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走深走实

时间:2025-04-14 15:2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力抓手,也是新时代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2022年以来,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滨湖区探索实施、逐步完善、提质增效,逐步实现票决制区、镇(街道)全覆盖。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过程中,滨湖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建好一套制度、用好两个通道、把好三道关口、做好四全监督,确保项目选得好、决得出、落得实,有效提升了滨湖人民的幸福感,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内涵。

  建好“一套制度”,提供最有力的体系保障

  制度先行,纲举目张。2021年11月,滨湖区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实施意见》,《意见》围绕“项目征集初定、项目审议票决、项目监督评价”三个阶段共九个环节对全区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进行全面指导。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意见》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尊重人大代表主体地位,广听民意、善纳民智,最大程度地把人民的意愿体现到代表票决制工作各个环节中去。

  二是发扬人民民主。把群众需求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2022年1月,滨湖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首次通过了《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办法》,从30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票决出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24项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结果出炉,代表的是全区人民的心声,实现了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高度融合。

  三是确保人民满意。《意见》指出,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效果的根本标准,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发动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坚持事前提醒、责任到人,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建立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炼,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对镇街人大工作的指导,坚持问题共答,同心同向,依托镇人代会、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街道议政会,稳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全区实现全覆盖。

  用好“两个通道”,汇集最广泛的社情民意

  广开言路,问需于民。为使民生实事项目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根据《关于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实施意见》,实行人大和政府“双向”征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代表参与、广纳民意,科学安排候选项目。

  一是政府征集通道。每年下半年,滨湖区人民政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发布公告,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开展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注重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和人大代表所提议案建议中多渠道征集项目建议。

  二是人大征集通道。滨湖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区、镇(街道)上下联动,“线上+线下”双线并举开展项目征集,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多个渠道,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线下通过“132、找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等活动,组织人大代表、议政代表走进“家站点”,开展视察调研活动,深入了解民生诉求,通过代表履职平台等渠道积极提出选题建议。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认真分析研究代表意见建议,及时梳理群众来信来访线索,汇总整理后向政府反馈。

  在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集民智中,区人大常委会坚持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广泛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难点,将“民之所盼”转为“政之所向”。

  把好“三道关口”,践行最有效的基层民主

  求准求实,好中选优。滨湖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发扬民主,充分体现民意,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通过严把“三道关口”,确保民生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落实有序、程序规范。

  一是把好“初选关”。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必要性、可行性、普惠性原则,对收集到的项目进行分类分项、论证初选,于每年11月1日举行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征集建议移交仪式。移交仪式上,区人大财经委员会向区政府通报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建议的征集情况,并将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建议清单移交区政府研究处理。

  二是把好“审查关”。区政府根据是否符合民生实事项目内涵和区域平衡性要求,对征集到的项目进行整理审查,形成初步的民生实事项目库。在此基础上,围绕项目必要性、普惠性、可行性开展二轮筛选,形成候选项目建议方案,并提交区委常委会会议审定、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最终形成正式提交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票决的候选项目。

  三是把好“票决关”。自2022年滨湖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区政府向大会报告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基本情况,对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实施主体、资金来源、投资额度、完成时限等具体内容逐一说明。人大代表们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对候选项目认真审议,以电子表决的方式,票决产生正式项目。2025年1月,滨湖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票决确定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在25项候选项目中,按得票高低选出20项,充分体现了群众呼声、代表意志、人民民主,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25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来自人民,从内心而言,我们希望项目全部实施,但政府财力有限,所以尊重民意、差额票决是最公平的。”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与会人大代表说。

  做好“四全监督”,保障最满意的项目成效

  督在真处,办在实处。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工程进展、实施质量谁来盯、怎么盯?滨湖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全年度、全项目、全动员、全流程监督,以“四全”监督工作机制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一是“全年度”监督。区人大常委会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列入每年的年度工作要点,按照“一季一联系”“半年一督查”“年中一视察”“全年一评议”的“四个一”总体安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年度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时序进度按期推进、项目竣工交付群众满意。

  二是“全项目”监督。区人大常委会成立四个督查组,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从程序合规、时序进度、要素保障、质量水平、安全生产、群众满意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开展全面监督,紧盯每个项目的每个环节、每步进展。此外,人大代表还可通过“代表履职信息平台”跟踪监督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

  三是“全动员”监督。发挥常委会专家咨询组成员的专业优势,汇聚经济、城建、教育、医疗、生态等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力量,形成“专(工)委成员+行业代表+专家咨询组+群众代表”的联动监督模式。

  四是“全流程”监督。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抓牢“项目征集-项目票决-项目实施-项目评议”全流程跟踪监督“闭环链”,力求确保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每个环节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全程在场”的人大监督,让民生实事项目从确定、落实到最终“开花结果”的过程更加透明、更接地气,更为有效地实现监督“闭环”,更切实际地提升监督质效。

  回望滨湖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从“摸索施行”到“纵深推进”,逐步成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从“群众呼声”到“满意掌声”的重要转变。下一步,滨湖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发力,深化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群众“所想”与政府“所为”精准衔接,切实推动民生实事落地开花,为人民幸福生活持续“加码”。(滨湖区人大办 仲腾欢)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