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人大深耕民主实践 持续点亮居民幸福生活
时间:2025-04-14 15:3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近年来,新吴区人大江溪街道工委积极探索,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搭建多元平台、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推动民主成果转化,让民主在江溪街道深深扎根、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多彩的繁花,全方位赋能江溪街道高质量发展。
一、搭建多元平台,拓宽民主路径
(一)打造特色阵地,筑牢民主根基
新吴区人大江溪街道工委积极响应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要求,在现有人大代表“家站点”基础上,创新打造特色民主实践阵地。结合各社区特点,建设了如“叙丰议事角”“兴竹协商亭”“太一共议厅”等特色场所。这些场所成为居民日常聚集交流的地方,也是听民意、聚民智的前沿阵地。“太一共议厅”位于太一社区的中心花园,周边居民闲暇时常常在此休憩聊天。太一社区在此设置了专门的民意收集箱,安排人大联络员定期收集整理居民意见,将人大代表“家站点”的功能延伸到居民家门口,让民主从“有地方说”转变为“随时能说”。
(二)线上线下融合,畅通民主渠道
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人大江溪街道工委搭建线上民主交流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工具,打造“指尖上的人大”线上交流平台。同时,线下通过常态化开展“132找代表”活动,组织代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在一次代表服务群众日活动中,家住叙丰家园的李大妈提出小区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代表们将问题记录后,一方面通过线上平台上发起讨论,广泛收集居民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联合社区、物业等相关部门实地勘察,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最终通过合理规划小区内部空间,增设了临时停车位,并制定了错峰停车方案,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
二、代表积极履职,践行民主使命
(一)深入基层调研,聚焦民生难题
人大代表们将高质量履职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在产业发展调研中,针对江溪科技智造园产业集聚但协同不足的问题,代表们走访了该园区,与园区负责人、入驻企业代表交流探讨。代表周栋提出强化产业协同合作机制的建议,促进园区企业资源共享、技术共研,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建议。在民生领域,聚焦老旧小区改造问题,代表顾晓东走访楼栋居民,了解居民对改造项目的期望。居民们普遍反映小区楼道照明不足,存在安全隐患。顾晓东将此问题记录并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了小区楼道照明设施的更新改造,提升了居民夜间出行的安全性。
(二)主动参与议事,解决群众诉求
自民主实践阵地运行以来,代表们主动走进代表“家站点”,亮身份、勤履职。在卫星社区代表联络站,居民朱阿姨反映去新吴区中医院看病没有直达公交,转车耗时久,导致看病不便,尤其老人难以承受。代表胡凌燕得知后,立即协同卫星社区收集居民关于公交线路规划的建议,并联系相关职能部门,会同社区、居民群众进行协同商议。经过实地走访与多方沟通,“生活畅行1号线”开通,出行难题得到了解决。在太湖花园第二社区,代表们围绕非机动车停车难展开讨论,提出以楼栋为单位试点增设车位、入户宣传并依次推进的建议,得到了社区和居民的认可,目前该建议已落实,成功改造300平方米非机动车位。
三、推动成果转化,提升民主实效
(一)跟踪建议办理,回应群众关切
人大江溪街道工委建立健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加强跟踪督办。从建议的提出、交办、承办到答复,全程跟进。在去年的街道议政代表会上,代表提出加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建议交办后,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在学校周边设置了减速带、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标识,安排交警在上下学高峰期进行交通疏导。代表们持续跟踪办理情况,发现仍存在部分家长乱停车现象。代表们再次与交警部门沟通,建议加强对乱停车行为的处罚力度,并通过学校向家长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经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保障了学生的出行安全。
(二)监督民生项目,提升民生福祉
积极参与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的谋划、监督和推进工作,从项目的立项、规划到实施、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督。在江溪护理院建设项目中,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着重关注无障碍设施建设。他们依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建议合理规划通道宽度,确保轮椅能够顺畅通行,并对卫生间、休息区等关键区域的无障碍细节进行严格把控。建设方积极响应代表建议,精心施工,打造出便捷舒适的无障碍环境,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代表们对改造方案、施工质量等进行严格监督,提出增加公共休闲空间、优化房屋防水保温措施等建议,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有效提升了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新吴区人大江溪街道工委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人大江溪街道工委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完善民主实践平台,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推动民主成果转化,让江溪街道的民主氛围更加浓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新吴区人大江溪街道工委李凤艳)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