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

三尺讲台育英才倾心履职显担当

江阴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江阴高新区山观实验小学教师 朱红霞

时间:2025-04-22 16:1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三尺讲台存日月,履职为民践初心。从教三十余载的江阴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朱红霞,既是深耕教坛的杏坛匠者,更是心系民生的民意桥梁。这位来自江阴高新区山观实验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以双重的使命担当在教书育人与代表履职中书写着动人篇章。

  立德树人,深耕细耘至臻至善

  自1994年走上教育岗位以来,朱红霞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低龄段教学领域深耕不辍。她精准把握学科特点与儿童成长规律,创新推进大语文教学实践,通过情境教学、多元化的教法激活课堂,所带班级以“好学善思”的学风成为家长心目中的“放心班”、学生眼里的“向往班”。

  “每一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这是朱红霞坚守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她坚持以诚相待,关注关爱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常态化开展主题班会、整本书阅读、阳光心理辅导等活动,深得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首心灵之歌: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多年以来,朱红霞潜心教育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获评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发表50多篇教育教学类文章,个人被评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阴市优秀班主任”。

  言为民生,倾情履职为民发声

  “双重身份意味着双重责任。”朱红霞始终将这句话作为履职准则。她时常深入教师、学生、家长群体中,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诉求,并积极为他们发声,当好“代言人”,三年间累计收集民意诉求20多条。在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她提出《关于在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加快推进家长驿站建设的建议》,呼吁全方位提升教育便民服务品质,让更多家长享受到家长驿站这一民生实事带来的幸福体验,使“等待”更有温度。该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办理情况成效显著,在“代表建议督办月”中被江阴电视台《江阴新闻》栏目作了专项报道。

  闭会期间,她化身“民情雷达”,聚焦民生痛点精准发力: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提出“微更新”方案,推动山观新村口袋公园等3处民生工程落地;着眼教育痛点,提交《临代教师统筹管理建议》,促成高新区建立临聘教师人才库;关注城市治理,提出的垃圾分类“三化”建议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三年来 8件建议的100%办结率,见证着这位“代言人”的履职实效。

  行而不辍,努力推广文化传承

  在文化传承领域,朱红霞创造性开辟“第二履职阵地”。多年来,朱红霞积极发挥自身职业优势,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积极投入山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我家孩子不会江阴话,他们的下一代更不会讲,如此经过几代人就没有多少人会讲江阴话了”“建议学校开设方言课”……朱红霞在联系接待群众时听到很多类似的反映,她感到十分忧心,于是牵头发起“萌娃说乡音”志愿服务项目。从开始一个方言词汇、一首江阴童谣的散点教学,到现在的主题式推进,用社区小课堂与自然大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小朋友在老故事、老闲话、老物件、老手艺、老歌谣中学习乡音。她见证了一批批孩子的成长,深深地感到地方文化、城市精神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她先后提出《关于编写<江阴城市精神少儿读本>并在校园推广使用的建议》《关于建设和改进社区(乡村)博物馆的建议》等多条建议,并身体力行,努力传播江阴文化,讲好江阴城市故事。

  朱红霞深知“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当选代表以来,她更加关注辖区的教育现状,听取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和家庭、社区的和谐美好尽心尽职。她先后开展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后服务、家校社协同育人等项目的调研,及时总结、提升,撰写调研报告。作为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在工作之余,她积极通过家长会、入户家访等方式,尽心帮助、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为孩子提供安全、积极、可持续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得到广大家长的高度赞许。

  朱红霞常说:“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她坚信,只有赋予爱心,才能培养出善学、乐学的学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这一理念,不管在教学中还是在代表履职中,她都以满腔的热情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朱红霞表示,今后将担好“双重身份”,持续为教育事业和代表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茵 15961662070

   城东街道人大工委

  江阴市城东街道龙山大街109号408办公室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