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

江阴市人大代表浦益锋:乡村振兴路上的人大担当

时间:2025-07-31 14:26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在江阴市长泾镇,有一个名为蒲市村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新四军六师师部曾经的驻地,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地。从经济相对薄弱村到全国红色美丽村,蒲市村的蝶变,离不开一位带头人的执着耕耘——江阴市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浦益锋。他肩挑双重使命,将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深植于泥土,把履职足迹刻印在蒲市每一寸土地,使“红色蒲市,绿色家园”的蓝图在实干中渐次展开。

  情系乡土,头雁返巢衔使命

  2017年,组织一声召唤,时任江阴市城镇公交公司管理人员的浦益锋,带着对故土的深情回到蒲市村。身份转变,初心不移。他深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甫一上任,便与村两委干部一头扎进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中。

  为人民服务,必先察民情、听民声。2017年,蒲市村被江阴市确定为首批新农村农房建设管理试点单位。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浦益锋将工作职责化作密集走访的日常实践,那三四个月里,他与村两委干部踏遍1350户农家的门槛,每户平均走访7次以上,累计召开大小会议300余次。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拆迁难题,他以“千言万语”的耐心和“千辛万苦”的诚意叩开村民心扉。每一户意见的倾听、每一个矛盾的化解,都是他履职日志上留下的厚重注脚。正是这无数个日夜的躬身力行,使他真切触摸到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滚烫期盼,更坚定了他扎根乡土、以人大代表身份托举这份期盼的决心。2018年,蒲市村顺利启动“聚谊家园”新农村试点建设,占地138.9亩,于2020年建成房屋221套,目前村民入住率超过了70%。曾经陈旧破败的村落变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诗意田园。“搬到这里后,还是熟悉的乡里乡亲,感情都在,居住环境却大不一样了。”搬进“聚谊家园”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人居环境变美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舒心。

  履职破题,红村焕彩展新颜

  2021年,中组部将蒲市村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这一重大机遇,是村庄发展跃升的“风口”,也是对浦益锋代表履职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作为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旧址所在地,如何唤醒沉睡的红色基因,使其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浦益锋代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村民对红色历史的珍视与对现代生活的向往融合提炼,主持制定整体建设规划。

  他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积极奔走,向上沟通争取政策与资源支持,向下凝聚村民共识。短短几年间,他带领村民让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旧址等中心地标重焕光彩,红色影院、铁军课堂、铁军广场、乡村客厅、“1940蒲市号”红色主题步道等配套设施从无到有、拔地而起。蒲市浜水清岸绿、“蒲市大米”智慧农田示范区生机盎然,历史记忆与现代气息在此交融共生。昔日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已成为远近游客触摸自然、追寻红色印记的热门打卡地。这一场“红色蝶变”,正是浦益锋代表在人大平台上汇聚民意、精准发力,以高质量履职书写出的乡村振兴生动答卷。

  心系共富,产业兴村惠民生

  “经济效益好了,最终要回馈村民。”这是浦益锋代表常挂嘴边的话,更是他履职为民的核心准则。他深知,乡村振兴的根基在产业,而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村民的共同富裕。为此,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植根群众的优势,在田间地头、在村民家中、在代表联络站里,广泛收集关于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增收致富的“金点子”,将“群众盼的”转化为“代表提的”、“政府干的”。

  在他的推动下,千余亩高标准农田建成,“蒲市大米”品牌不仅捧回第七届“江阴好大米”金奖,更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他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创新探索村级供销社运营模式,打造“蒲市集”实体展销中心,为游客和周边居民提供一站式采购体验。他积极推动招商,引入特色饭馆、咖啡馆、游乐场等多元业态。这不仅丰富了文旅体验,更如源头活水般有效带动了本地村民就业和增收,为蒲市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村民的腰包鼓了,村庄的人居环境每年投入近百万元持续改善,一幅村美、民富、业兴的共富新画卷在蒲市村徐徐铺展。

  人大代表植根于民,服务于民,是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浦益锋以乡土为纸,以履职为笔,在蒲市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将继续书写一名人大代表情系桑梓、实干为民的动人篇章。

  (作者: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人大办公室  杨诗沨;联系方式:0510-86310013,18795656099;联系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人民路148号)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