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区

以“绿”色履职印迹点“靓”生态之彩

时间:2025-07-31 14:2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生态兴则文明兴,民生稳则民心稳。广益街道靖海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将“生态保护与民生服务相融合”作为年度生态环保实事项目的履职主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创新路径,让社区服务既有温度,又有“绿色深度”,真正实现便民利民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构建低碳生活体系。

  驻站人大代表在社区走访调研时发现,居民家中普遍存在闲置物品堆积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增加了垃圾处理压力。为此,代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社区建立“旧物新生站”,通过“收、整、换、创”四步工作法,构建起闲置物品循环利用体系。

  居民可将闲置衣物、书籍、小家电等物品捐赠至站点,由志愿者进行清洁消毒、分类整理后,在置换区供其他居民按需选取,实现“以物易物”;对于无法直接置换的物品,人大代表运用网格力量挖掘社区能人,通过巧手妙思将旧牛仔布制作成环保袋,把废弃木料加工成创意摆件等,倡导“物尽其用”的节约理念。“旧物都闲置在家,现在拿到“旧物新生站”,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真的很有意义!”居民华女士感慨道。

  驻站代表还带头签约了《家庭低碳公约》,广泛宣传低碳生活的理念和方式,引导居民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同时,鼓励居民家庭之间相互监督、相互评比,对践行低碳生活表现突出的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在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加入到了“家庭低碳公约”的行列中来,变身“绿色合伙人”,形成人人低碳的良好生活氛围。

  聚焦便民服务,厚植绿色环保理念。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要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实惠。”驻站代表表示,只有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切实解决居民生活中的环保“关键小事”,才能让绿色发展落地生根。

  针对现代家庭刀具保养知识缺乏、传统磨刀技艺濒临失传的问题,驻站代表创新提议“非遗磨刀+”服务模式,依托靖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服务,同步开设“刀具保养小课堂”,传授刀具使用养护知识,并设置旧刀改造区,对无法继续使用的刀具进行艺术再造,变废为宝。

  在传统便民理发服务上,驻站代表建议精心打造绿色升级版,采用可降解围布,每件围布搭配环保小贴士,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等,让居民在享受便民理发服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环保意识,主动参与到环保志愿活动中来。

  创新治理机制,激发生态保护活力。

  “青山议事让我们有了表达意见的平台,人大代表办事效率高,真正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小区河道也干净了,景色变美了,我们每天都喜欢来这里走走。”居民代表刘阿姨看见新改造提升的塔影河满意地说道。驻站人大代表牵头推动成立“青山议事”平台,建立生态环保“问题收集—协商议事—交办落实—反馈评价”的闭环工作机制。

  通过“固定议事日+移动议事点”相结合的方式,人大代表与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工作人员召开露天微论坛,收集居民日常环保诉求,共议社区生态环境提升方案,讨论规划《社区生态地图2.0版》。

  在水生态保护方面,驻站代表带头开展“河长体验”行动,组织居民志愿者组成巡河小队,定期对社区河道进行“环保晨巡”,重点关注水质变化、排污口情况和河岸环境。发现问题后,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及时反馈,推动问题解决。同时,还协调邀请专业水务人员开展河道生态知识讲座,组织水质检测实践活动,为居民讲解河流水质变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升居民护河意识。

  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靖海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推动优化一系列务实举措,将生态保护的“大主题”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小切口”,既守护了社区的绿水青山,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未来,靖海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将继续深化生态与民生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创新代表履职方式,为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广益街道靖海社区 江羿杉)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