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区

人大代表“当家人”巧解民生事 共筑幸福园

时间:2025-07-31 14:3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摘要:人大代表履职如何真正沉入社区肌理?群众急难愁盼如何得到切实回应?梁鸿社区党总支书记、区人大代表张颖将双重责任深融,躬身一线,以“代表履职”践行“社区当家人”使命。她以三个“微幸福”项目为抓手,在“把支部建进小区”的生动实践中,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暖流浸润千家万户,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在实处。

  “梁孟”幸福小花园:方寸之地开出自治花

  “以前这里光秃秃,想歇个脚都没地方。”鸿运苑六三期几位居民在“132、找代表”活动上这样反映。面对居民休闲空间匮乏的难题,张颖代表敏锐捕捉民意,迅速行动。她发挥自己作为社区书记和区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优势,结合社区民生为幸福项目,启动了“梁孟”幸福小花园微改造,并将其作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载体。

  每月雷打不动的“132、找代表”活动已经成为了梁鸿社区的民意直通车,代表在这里倾听居民的家长里短;每月精心组织的“花园议事会”则化身基层民主议事主阵地,各界代表、党员、居民共聚一堂,将“怎么建、如何管”的话语权交到居民手中。

  如今,这片小天地已蜕变为集接访选民、民主议事、漫步休闲、家风传承于一体的幸福空间。居民诉求在花园里汇聚,解决方案在议事中诞生,共建热情在参与中点燃,“诉求—协商—共建”的治理闭环在人大代表的纽带作用下高效运转,成为党建引领、代表履职、民事民治的鲜活样板。

  特色门厅·幸福楼道:方寸之间架起连心桥

  “门厅堆满电动车和杂物,进出提心吊胆!”鸿运苑六二期居民的担忧,在人大代表走访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这个看似微小却关系居民切身安全的引起了代表的高度重视。凭借人大代表的身份和为民发声的责任感,张颖迅速形成建议,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成功启动“特色门厅·幸福楼道”项目,将“基层民主议事”延伸至楼栋末梢,更将代表履职的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的安全关切上。

  项目在张颖代表的组织协调下,以党员中心户为先锋,带动居民共治共建。四个曾隐患重重的门厅,依据各自特色被精心打造为“梁孟阖家”“平安美满”“邻里和睦”“家风家训”主题空间。绿意盎然的盆栽、可供小憩的座椅、分享知识的图书角悄然取代了杂乱堆积。安全隐患在代表的持续跟进督办下得以消除,文明家风也在温馨空间中悄然传递。

  特色门厅更是成为邻里互动的温馨驿站和代表联系群众的新站点。居民在此交流攀谈,情感自然交融,冰冷的楼道被赋予了“家门口的幸福”温度。党员带头、居民响应的自治力量,让楼道间的方寸之地成为社区和谐最坚实的基石。

  “鸿”系课堂矩阵:文化润泽绘就全龄幸福图

  作为深耕社区、心系全龄的人大代表,张颖深知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性。她积极调研走访,倾听不同年龄段居民对社区文化服务的期盼,创新推动打造“鸿风少年课堂”与“银龄鸿”老年课堂双品牌,以文化为纽带,串起“6至60岁+”全龄段居民的幸福链。这既是社区治理的创新,更是张颖代表回应选民精神文化诉求的履职答卷。

  “鸿风少年课堂”以文化解码与社会实践双轨育人,“鸿”图书友会打开无围墙课堂,“鸿风少年逐梦队”在红色宣讲中传承薪火,“银龄鸿”课堂则聚焦“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社区参与”,“潘阿姨热线”等志愿品牌,让银发智慧在社区治理中闪光。特别是“梁孟阖家代际融合”项目,通过祖孙共学、舞台剧创排等形式,实现文化传承与情感联结的双向赋能。2025年以来,“鸿”系课堂已开展活动30余场,惠及1500余人次,构建起“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配置-价值持续产出”的善治闭环,实现了从基础服务到精神共生的治理跃升,生动诠释了人大代表在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和代际和谐上的引领力。

  从荒芜之地变身花香四溢的议事花园,从隐患门厅蜕变为睦邻共享的温馨驿站,再到贯通老少的文化课堂滋养心灵……梁鸿社区党总支书记、区人大代表张颖始终以双重身份扎根基层。她将“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与“社区当家人”的为民情怀深度融合,将“民有所呼”精准转化为“我有所应”的扎实行动,在解决一桩桩“小事”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以前总觉得人大代表在大会堂,没想到现在人大代表就在小花园、楼道口和我们拉家常、解难题。”鸿运苑六三期的王大爷在小花园的座椅上感慨道。从“132、找代表”的耐心倾听,到“花园议事会”的共商共议;从特色门厅的改造现场,到“鸿”系课堂的欢声笑语……人大代表的履职脚步始终丈量在社区的热土上,回应在居民的心坎里。属于梁鸿社区的温暖故事,每一天都在幸福家园里续写新篇……(新吴区人大鸿山街道工委 钱婷妍 邹钰斌)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