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助力新赛道 服务赋能“飞”起来
——宜兴市人大常委会助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时间:2025-07-31 14:4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当一架水陆两栖飞机从太湖湖面腾空而起,当无人机穿梭于陶都上空精准配送,当长三角低空走廊的航线图在丁蜀机场不断加密……宜兴的低空经济画卷正徐徐展开。在这幅充满未来感的图景背后,凝聚着宜兴市人大常委会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坚实步履。一场围绕“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调研与精准监督,正为这座江南名城的“飞天梦想”注入强劲动能。
一、深调研:俯身问需,找准发展“坐标系”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路径如何规划?瓶颈如何突破?宜兴的突破口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列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组建了一支融合人大(环资城建、预算工委)、职能部门、院校、企业等多方力量的专题队伍,开启了深度问计之旅。
沉下去,听真声音。 年初以来,主动对接市政府发改、交通、科技、自然资源和规划等关键部门,深入丁蜀、环科园等重点板块,走进道尼尔海翼、天鸟高升等代表性企业,问计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移动、江苏有线等专业机构。一场场务实的座谈会,不走过场、直面问题,聚焦空域管理、政策供给、产业链配套、人才引育等核心痛点,力求摸清家底、找准症结。
走出去,借他山石。 为开拓视野、汲取经验,专题组专程奔赴经济发展高地苏州、上海、杭州等地,走进运营成熟的通航机场,考察创新活跃的无人机企业,探访场景丰富的应用示范区,学习功能齐全低空经济产业园。在与当地政府、企业、专家的深入交流中,系统学习先进地区在规划引领、制度创新、生态构建、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真经”,对比反思宜兴的差距与潜力。
汇众智,谋长远策。 调研过程不仅是信息收集,更是思想碰撞、共识凝聚的过程。市人大环资工委牵头精心梳理各方意见,深入分析考察所得,反复研讨论证,最终形成了《抢抓机遇,乘势起飞,加快打造宜兴“空中之城”》调研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清晰勾勒了宜兴低空经济的全景图,更凝聚共识、指明方向,成为后续精准监督与服务的重要依据。
二、强监督:精准发力,疏通发展“经络图”
人大监督的生命力在于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并非“一调了之”,而是将监督的“探头”对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靶向发力,打通堵点。
聚焦规划引领,绘制清晰“蓝图”。 针对前期规划系统性不足、产业布局有待优化的问题,调研报告明确提出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加快编制《宜兴市低空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建议,并持续跟踪督办。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正加快完善低空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为产业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政策供给,优化成长“土壤”。 市人大常委会紧盯企业反映融资难、人才缺、空域使用受限等痛点,精准开出“药方”,积极借鉴苏沪杭经验,推动研究制定更具含金量的专项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研发补贴、人才奖励)。加快组建低空产业母基金,建立低空飞行活动“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听取专题汇报、督办代表建议等方式,持续跟踪政策研究出台进度,力促政策环境加速优化。
聚焦要素保障,拓展腾飞“空域”。 空域资源是低空经济的命脉。针对空域协调机制不畅、使用效率有待提升的难题,调研组重点提出深化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建立高效军民融合协调机制的建议。相关领导亲自协调推动,职能部门向上积极争取空域改革试点,向下优化流程,全力为产业发展拓展更广阔的天空。
三、优服务:搭台聚力,构筑产业“生态圈”
监督是起点,服务发展、推动落实才是目的。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各方力量,赋能产业生态。
架设“产学研用”金桥。 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人才供需脱节问题,市人大主动牵线搭桥,推动市政府与中国民航大学、南航等高校院所深化合作,助力无锡工艺职院设低空经济学院,促成马昕院士实验室等平台落地宜兴;组织专题对接会,邀请行业专家为本土企业“把脉问诊”,促进技术需求与研发资源精准匹配,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赋能核心平台“加速跑”。 围绕丁蜀航空产业园这一主引擎,市人大常委会在监督中持续关注其建设进展,通过组织代表视察、听取专项汇报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生活服务配套,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确保法国GECI飞机整机制造、白鲸航线货运无人机等一批“高精尖”项目顺利落地、茁壮成长,筑牢产业集聚发展基石。
催化“低空+”场景落地。专题组深知场景应用是激活市场的关键钥匙,结合考察成果和本地特色,积极建议并支持市政府在窑湖小镇、大觉寺、丁蜀文旅主题公园、美栖花田航空飞行营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空中观光、航空运动、无人机物流、农业植保等特色场景。同时关注安全规范和标准制定,为场景规模化、安全化推广积累经验、筑牢基础。
四、向未来:久久为功,共绘“天空之城”新画卷
人大依法履职的实践,始终与城市产业升级的脉搏同频共振,其推动形成的多项核心建议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实效。丁蜀机场辐射能级不断提升,航空产业园企业集聚态势喜人,创新平台陆续搭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宜兴低空经济的“四梁八柱”正日益稳固。
“低空经济是新赛道,人大监督服务必须跟上新步伐,展现新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跟踪问效,围绕产业链完善、应用深化、安全监管等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为把宜兴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引领区贡献更强的人大力量。”
仰望陶都的天空,飞机划过的航迹,不仅是科技的轨迹,更镌刻着人大依法履职、服务发展的坚实足迹。在监督与服务同向发力的护航下,宜兴的低空经济必将飞得更高、更稳、更远,绘就一幅壮丽的“天空之城”新画卷。
(宜兴市人大 邓建利)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