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有回音 暖心亦同心
时间:2025-09-30 11:23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在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新就业群体正以蓬勃的姿态融入城市的发展脉络,已然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螺丝钉”。这个“一直在路上”的群体,他们的声音如何被听见?他们的需求如何被满足?梁溪区广益街道靖海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积极探索以“精细化服务、多元化融入”为抓手,更好地汇聚新就业群体的声音和需求,持续关注新业态的所需所盼,用贴心服务架起与新就业群体之间的“连心桥”。
夯实服务保障打造新就业群体“暖心加油站”
“每天跑单10多个小时,最怕手机没电、车子出故障,现在社区的‘加油站’啥都有,就像我们的后勤保障部。”快递员陈师傅的话,道出了新就业群体对基础服务的迫切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期活跃在广益街道靖海社区辖区内的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人员已达150余人,服务半径覆盖整个社区及周边区域。
社区联络站驻站代表深入新就业群体中,通过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进行专题调研,梳理出“休息难、充电难、维权难”等多个共性问题。针对这些痛点难点,驻站代表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动社区打造专属的“暖心加油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精准需求服务,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位于社区内的“加油站”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空调、饮水机、微波炉、休息桌椅、充电设备、应急医药箱等一应俱全,是新就业群体遮风挡雨、休憩补给的温馨港湾。炎炎夏日,他们可以在“加油站”里吹吹空调,喝上一杯清凉的饮用水;寒冬腊月,能在里面暖暖身子,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
聚焦急难愁盼织密新就业群体“生活帮扶网”
新就业群体长期奔波在外,子女入学、家庭融入等问题常让他们牵挂。社区联络站驻站代表将解决实际难题作为核心目标,主动对接教育、社区等部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精准帮扶。针对子女入学需求,驻站代表会同社区建立“入学需求台账”,逐一统计辖区内新就业群体子女的年龄、学龄、户籍等信息,联合社区教育专干为新就业群体解读子女本地入学政策,协助准备报名材料,对接周边学校开通“绿色通道”,解决新就业群体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工作。
在生活服务方面,驻站代表联合社区推出“便民服务清单”,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体检预约、疫苗接种提醒、家政服务优惠等资源;针对独居、家有老人的新就业群体家庭,定期安排社区网格员上门探访,协助解决水电维修、生活采购等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如家”的温暖。
此外,驻站代表还联系法律专家到社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围绕劳动权益保护、合同纠纷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提高新就业群体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通过设立服务专窗、开通咨询热线、发放联系卡等方式,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确保新就业群体“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一项项务实举措,让政策关怀从纸面落到实处,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温暖,切切实实将新群体的需求呼声转化为服务实效。
推动情感融入搭建新就业群体“社区连心桥”
“新就业群体与社区的互动不仅要在服务供给方面更加精细化,还应在情感相连方面更加多元化”,驻站代表联合社区整合多方资源,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帮助新就业群体消除疏离感,更好融入社区生活。
在文化融入上,依托传统节日共同策划“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主动邀请新就业群体参与,让他们在包粽子、做汤圆、品家常菜的节日互动中结识邻里,增进情谊,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家”的温暖;在生活融入上,定期向新就业群体推送社区健康义诊、免费理发、文化活动等信息,邀请他们及家庭成员参加社区亲子互动、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帮助他们快速熟悉社区环境、融入社区生活圈。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社区的‘外人’,现在不仅能享受服务,还能和小区邻里一起过节、参加活动,真正有了‘在这儿扎根’的归属感。”快递员刘师傅的感慨,折射出新就业群体与社区日益紧密的联系。
新就业群体的融入与发展,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驻站代表通过推动社区为新就业群体精准服务、解决急难、搭建平台,从基础保障、难题解决到情感融入,层层递进为新就业群体需求提供保障。下一步,靖海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将继续发挥代表资源优势,深化服务内涵,拓宽帮扶渠道,把“暖心服务”送到新就业群体的心坎上,让新就业群体持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不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幸福感。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