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区

江溪人大:以“微光”映“民心” 绘就基层民主新图景

时间:2025-09-30 11:25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社区治理的根基在于民心。无锡市新吴区江溪街道卫星社区锚定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坐标,以“微光聚力”为实践脉络,于细微处深耕民主肌理,在实干中书写治理温度,将民主理念融入社区发展“毛细血管”,以点滴行动勾勒新时代基层民主建设的生动注脚,奋力擘画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深耕“民情格子铺”,织密民情感知网络

  卫星社区创新构建“民情格子铺”立体化收集体系,将人大代表履职的根系深植于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网格红管家“速记本”:8名网格员皆配备统一“民情日志本”,在每日巡查中随时随地记录楼道照明、管道渗漏、邻里调解等“琐碎事”,形成第一手“民生速递”。指尖议事厅“云通道”:依托社区56个网格居民微信群的线上平台,设立“@代表直通车”专属通道,“指尖诉求”直通“代表回应”。睦邻长桌会“心声场”:常态化开展“132,找代表”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活动,代表与居民围坐畅谈,在祥和的氛围中收集政策实施中的“痛点”、公共服务的“盲区”。今年以来,“格子铺”累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0余条,经梳理整合,形成涵盖“雅园广场改造”“社区成年人教育可持续发展”“杨木桥公交车站增添座椅”等核心议题建议7条,精准送达代表案头,为精准履职奠定基础。

  设立“代表流动站”,畅通服务快反通道

  从“等着听意见”转变为“主动问需求”,卫星社区将代表履职阵地延伸至小区里面、居民门口:移动服务站“零距离”:代表们定期轮值,将“办公桌”搬到小区党群服务驿站,为居民答疑解惑,现场受理政策咨询、矛盾调解、急难愁盼问题。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预约上门”服务,让关怀“零距离”。多方联席会“破冰刃”:对居民关注的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复杂问题,由社区牵头召开“协商议事会”,邀请代表、选民、物业、业委会、职能单位“坐一桌、共解题”,推动问题协商解决。民生微实事“闪电办”:建立小额、高频民生诉求“绿色通道”。甄别筛选“微心愿”,如更换非机动车棚顶玻璃、修剪杂草断枝、增加小区内主干道护栏等,联动物业、社区经费或共建资源,实现诉求“48小时响应,一周内办结”。今年以来,“流动站”开展服务20场次,协调解决“电动车棚新增”“地铁噪音扰民”“泓园3单元地面下沉”等关键实事12件。

  构筑“民生议事厅”,淬炼共治善治韧性

  卫星社区人大工作不限于“办成一件事”,更重在“做好一件事”,以机制创新推动成果固化与效能深化:“办结回访+效果评议”双闭环: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台账,实行“办结一件、回访一片”。社区老年大学部分课程试点收取“班费”,专项调研学员需求,用所得款项统一购置瑜伽垫,实现服务精准反哺。“议事厅+共治荟”集众智:每季度召开“居民代表大会”,邀请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居民代表、楼栋小组长、物业、共建单位等,围绕阶段性治理难题(如停车资源深挖、垃圾分类提质)开展头脑风暴。汇总形成“共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与举措办法,把“金点子”转化为“真举措”。“小切口+深观察”建好言:代表们以社区为“研究室”,聚焦“一老一小”服务、社区品牌打造等深层课题,通过深度调研提出《“星邻+”幼儿服务升级路径》《国际化社区品牌IP化建设》等高质量调研报告2篇,为上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鲜活的基层视角与实践样本。

  卫星社区以“微光聚力”串联民主实践全链条,从“民情收集”的精准感知,到“服务响应”的高效闭环,再到“共治善治”的深度沉淀,每一步都踩在基层民主的坚实土壤上。接下来,社区将持续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笔,以居民需求为墨,在“微”与“实”中续写基层治理新篇,让“微光”汇聚成照亮民生幸福的“火炬”,让民心在共建共享中愈发凝聚,让基层民主的活力在持续探索中不断迸发。(新吴区人大江溪街道工委冷敏玲 李凤艳)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